新三板業內人士:做市商擴容沒那麼簡單
- 發佈時間:2016-04-11 07:54:25 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張恒
做市企業數量呈現爆髮式增長,但做市商數量始終沒有太大變化,現在供需矛盾正在被激化,業內人士認為,做市壟斷地位已經形成。
關於新三板做市商擴容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但從監管層面尚未看到實質性進展。不少企業家認為,做市業務供需矛盾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記者從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處獲悉,做市商擴容的瓶頸在於券商牌照問題。
做市商壟斷已然形成
受分層機制即將實施消息的影響,新三板做市業務供需矛盾問題再次引起行業內人士的關注。在北京舉辦的多個論壇上,多位企業家向記者反映做市商的問題。綜合來看,當前做市業務存在三大問題:首先,做市商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對流動性的需求;其次,做市商在做市談判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企業利益受損;最後,在做市的過程中,做市商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企業利益之前。
不僅如此,做市商之間的問題還需要企業來協調。一家擁有超過30家做市商的企業相關人士表示,公司要專門派人協調各家做市商的利益,這讓他們甚為煩惱。“別説30家做市商,就是6家做市商之間的協調工作也很難做。”另一家企業家向記者表示。
為什麼做市商如此強勢?一家新三板企業董事長分析認為,分層徵求意見稿中創新層的準入標準三對企業做市商數量做出要求,這就意味著掛牌企業對做市商的需求越來越多。而自2015年以來,做市企業的數量已呈現爆髮式增長,但做市商的數量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現在供需矛盾正在被激化。也難怪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近日公開表示,做市壟斷地位已經形成。
這一問題早就受到新三板研究機構的注意。民生證券研究所早就發佈報告提出過競爭性做市的建議,同時認為混合交易制度的實施已經可以提上日程。也有研究機構向記者表示,近日,引入競爭性做市這一意見已經被股轉公司記錄在案。但他也擔心,不足百家的做市商,實現競爭性做市不太可能。
券商牌照成瓶頸
記者了解到,做市商擴容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最具代表性是2015年6月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表示,基金公司子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等非券商機構參與推薦掛牌、股票做市的政策有望很快落地。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消息。其原因何在?
中國基金報記者經過多方了解,知道做市商擴圍有兩種途徑,一是擁有一張券商牌照,二是監管部門放開非券商做市業務。而從當前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上看,放開非券商做市業務牽扯到修改《證券法》,因此,新三板做市商擴圍瓶頸在於券商牌照。
那麼申請券商牌照難不難?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券商牌照有放開的趨勢,但是對於參與新三板投資的機構來説,可能性幾乎為零。來自證監會的公開資訊顯示,申請設立證券公司及境外子公司的僅有9家。一位券商界業內人士表示,為做市業務申請券商牌照可能性不大。該人士表示,如今金融行業向混業經營發展,其中銀行最有可能優先獲得券商牌照。按此邏輯,未來做市商擴圍要從銀行獲得券商牌照開始。
一位公募基金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基金公司想要申請券商牌照獲批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而其他PE/VC等機構的希望就更渺茫。就算擁有了券商牌照,也不能直接成為做市商,按規定,還要擁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並達到全國股轉公司的要求,再通過審批之後才能開展做市業務。可見,做市商擴圍並非那麼簡單。
繞過牌照還有兩種可能
這樣説來,做市商擴容就沒有希望了嗎?答案是有。一位券商新三板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政策已預留了可操作的空間。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中,對於非券商做市是這樣規定的:“其他機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開展做市業務的具體規定,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另行制定。”這相當於給非券商機構開展做市業務預留了制度空間。而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全國股轉公司已經在制定相關的管理規定。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式可以獲得做市商資格。就是放開證券自營業務。一位資深金融行業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可以用制定註冊制政策的流程來實現。也就是先獲得國務院的批准,讓非券商機構也能獲得證券自營業務資格,這樣就有了申請成為做市商的資格,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法律法規的修改。
對於上述兩種方式,記者詢問多位新三板相關人士,他們認為第一種方式存在實際操作可行性,而第二方式要看監管部門對做市業務的重視程度。而對於做市商擴圍,上述按受採訪的人士均期待該政策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