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逆轉 新三板市場“殼”費下滑
- 發佈時間:2016-03-17 03:09:5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一直高企的新三板市場“殼”費近來出現下滑。多位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期新三板“殼”市場的報價有較大幅度回調。這主要是因為“殼”供給充分,而借“殼”需求在降低。儘管“十三五”規劃綱要沒有寫入戰略性新興産業板等內容,但新三板市場“殼”費下滑不會逆轉。
“殼”費大幅下滑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進入到3月份,新三板市場“殼”價格出現下滑態勢,且下滑幅度甚大。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本運作人士表示,相比較于去年最頂峰,“殼”費至少有30%左右幅度的下跌。“資本市場的供需結構不斷改變,價格有浮動很正常。之前‘殼’費基本上是緩慢上漲,且‘殼’出讓方往往佔據主動。近期新三板‘殼’市場的波動值得關注。”
這種情況也得到一家新三板公司董秘的證實。該董秘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殼”的均價已下跌至1500萬元左右。“個別冷門行業甚至到了1200萬元水準。而去年12月,‘殼’的均價至少在2000萬元左右。”
“2013年底至2014年間,新三板市場開始出現借‘殼’現象,當時的‘殼’費在300萬-500萬元。2015年上半年市場行情好,新三板‘殼’費的漲幅跟新三板市場的K線圖基本差不多。即使在去年下半年市場驟然轉冷,‘殼’費依然沒有下跌,且穩步上漲。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業內對‘殼’費的下跌已有預期,下滑速度之快還是出人意料。”
對於新三板市場的借“殼”情況,上述董秘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三板市場的借‘殼’現象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13年-2014年期間,部分代碼以430開頭掛牌較早的公司,在經營回天無力的情況下,在高位選擇賣‘殼’的方式套現。現在代碼為8開頭的公司成為‘殼’方的情況越來越多。有的公司剛拿到代碼,股份還沒有登記,就開始打聽賣‘殼’的情況,這種公司在新三板掛牌的目的很明瞭。有的所在行業和註冊地較好的公司,要價可以達到2500萬-3000萬元。”
供需變化是關鍵
多位資本市場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掛牌即賣“殼”的情況較多。“部分企業突擊打包一塊資産,或者從原有的業務中分拆出一塊資産然後進行掛牌。有些掛牌企業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且掛牌後相當一段時間不啟動融資。考慮到當時新三板市場的狀況,這樣的做法並不符合邏輯。這些企業尋求賣‘殼’的可能性較大。”
對於“殼”費下滑,洞見資本合夥人杜明堂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背後的核心仍然是供給之間的博弈結果。“新三板市場的‘殼’費歷來是個比較虛的概念,報價和實際成交往往並不匹配。從去年的幾個案例看,最終‘殼’方控制人在100%控制的情況下,剔除掉仲介費用,實際拿到手的也就在1500萬-2000萬元左右。當然,個別公司也可能遇到特別‘土豪’的借‘殼’方。”
上述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從需求端來看,借“殼”方的需求也在減弱。“新三板借‘殼’的實質還是為了融資。之前很多公司覺得排隊掛牌耗費時間,所以不惜重金借‘殼’。一般來説掛牌費用只需要200萬元左右,而借‘殼’的費用接近掛牌費用的10倍。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最終都可能通過高額的融資來覆蓋借‘殼’成本。一般來説,借‘殼’方涉及兩種企業:財大氣粗的‘土豪’,且原股東又有強烈的退出願望,比如南孚股份;再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該人士表示,“對於前一種情況多為可遇不可求。因為優質資産退出渠道相對較多,這種企業多願意通過現金方式一次性支付‘殼’費。如果涉及到重組,原來的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會很被動,因為借‘殼’方多不會同意原有股東仍持有借‘殼’後公司太多股份。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監管較為嚴格,投行也知難而退。隨著政策進一步收緊,想要借‘殼’的企業減少,‘殼’費自然下跌。”
仍有下行空間
對於新三板市場“殼”費的未來走勢,業內人士觀點基本一致,即穩中有降。“在不考慮仲介費用的情況下,2016年‘殼’費的均價會在1000萬-1500萬元左右,個別百萬元級別和超過2000萬元的情況也可能出現,但不會是普遍現象。”杜明堂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按照現在的趨勢,未來將有30%左右的新三板公司會被出清。如果今年掛牌公司達到10000家,則理論上‘殼’的供給有3000家。若後期退市制度跟上,‘殼’供給將非常充分,遠遠超過需求。”杜明堂稱。
“之前新三板被借‘殼’企業以430開頭為主,主要因為這些企業股份全流通,如果資産規模不大,借‘殼’的交易成本通常較低。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期間,很多企業集中掛牌。按照要求,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掛牌前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分三批解除轉讓限制,每批解除轉讓限制的股份數量均為其掛牌前所持股票的三分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流通和全流通的公司將成批出現,這將給借‘殼’方更多的選擇。”上述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從目前的報價來看,價格下降最多的大多屬於註冊地偏遠、行業傳統、資産體量較大、股東有套現需求的企業。
對於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沒有寫入戰略性新興産業板等內容,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可能對新三板“殼”市場形成刺激,“但決定‘殼’費的關鍵還是供需,供給端的增長遠超過需求,且融資環境較去年的景氣度也在下降,因此不會改變新三板市場‘殼’費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