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三板 > 要聞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掛牌數量突破4000家 熱盼分層制度落地

  • 發佈時間:2015-11-10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在證監會宣佈IPO重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突破了4000家,而去年底這一數字還不到2000家。按企業目前的掛牌速度來看,2016年掛牌企業有望突破1萬家。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多,新三板市場企業良莠不齊、做市商供求不平衡等問題也開始凸顯,而即將落地的分層制度或將成為完善市場的一劑良藥。

   掛牌數量突破4000家

  昨日,隨著童夢文化、通和股份等18家企業的登陸,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正式突破4000家,基礎性證券市場的地位進一步夯實。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達4000家,其中做市轉讓企業944家,協議轉讓企業3056家,做市企業佔掛牌企業整體的23.6%;市場總規模達到13348.59億元,其中流通市值為5376.55億元。

  諸多掛牌企業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類的企業為掛牌大戶,數量已經達到600余家;專用設備製造業以近400家的數量位居第二,另外倉儲業、道路運輸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産供應業也分別有超過200家的企業登陸了新三板。

  值得注意的是,本為扶持創新創業型小微企業的新三板,還聚集著一大批金融類企業。據股轉系統新聞發言人隋強公開表示,新三板掛牌的金融機構已經近60家,包括了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投資諮詢、城商行等10個細分行業。雖然這些金融企業的數量不多,但在體量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在市值排行處在前十位的企業中,有8家為金融類企業,市值總額達2342.7億元,佔新三板市場總市值的17.6%。

  審核速度前所未有

  在掛牌企業數量達到4000家之際,很多樂觀的市場人士預測,年內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有望達到5000家。以目前新三板企業掛牌速度來看,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廣證恒生一份研究數據顯示,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從零到1000家用了2236個工作日,從1000家到2000家用了144個工作日,從2000家到3000家用了106個工作日,最近1000家僅用73個工作日。

  而為了緩解企業掛牌“塞車”、排隊的現象,股轉系統一度改善掛牌業務操作流程,合併相關文件,取消代碼和簡稱通知書,甚至將繳費發票由專人領取改為EMS郵寄。

  “目前還有上千家企業在排隊,加之券商手中的儲備項目,明年突破1萬家都有可能。”一位券商人士稱。而除了券商外,很多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也表示對掛牌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深有體會。大信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洪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服務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大概在50家左右,而到了今年10月,這一數量已經增長至200家。此外,公司還有100多個項目在審核,500多個項目在儲備中”。李洪還表示,目前找公司合作的企業掛牌熱情依然很高。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於掛牌公司的審核,正逐漸轉向券商的內核和風控,審核標準不會發生變化,掛牌企業數量達到1萬家以前,這種掛牌速度會一直持續下去。

  市場規模激增引發問題

  “對於新三板來説,4000傢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張馳表示,“這意味著新三板市場已經到了足夠大的體量,只有盤子大了,才會有推進政策的空間。”

  但在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士看來,盤子過大而不進行治理,市場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該人士稱,目前新三板的做市商數量存在嚴重的供求不平衡。“企業數量已經達到4000家了,做市企業的數量也馬上超過1000家,而市場上的做市商還不到100家,平均每10家企業擁有1家做市商,而隨著做市轉讓企業數量的增多,市場目前僅有的做市商將很難承擔起活躍市場、發現價值的功能,這樣會導致大量優秀企業被埋沒。”

  “一味地放水會使整個市場變得更加良莠不齊。”一位股權眾籌平臺負責人稱,“在新三板,有很多企業在掛牌後鮮有成交或者從未進行過融資,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正受到影響。”李洪也表示在執業中遇到類似問題:“由於掛牌沒有財務指標要求,企業之間的差距很大,而仲介機構卻更加青睞盈利能力強的公司。”李洪還稱,市場上還存在跟風現象,很多不適合掛牌的企業也盲目跟風掛牌,有的企業甚至在剛掛牌不久就被ST或是易主。

  市場規模激增後帶來另一個現象是做市企業和協議轉讓企業的兩極分化。數據顯示,昨日新三板的市場成交額為7.87億元,其中做市轉讓就成交了5.84億元,協議轉讓僅成交了2.03億元。而在675家出現成交的掛牌企業中,有78.3%的企業為做市轉讓股。此外,在股轉系統13348.59億元的市值中,數量僅佔1/4的做市股市值就達到了5376.66億元。

  分層制度呼之欲出

  其實,新三板市場的分化不僅僅做市轉讓股與協議轉讓股兩極分化那麼簡單。由於掛牌企業之間盈利能力、股本規模、估值等方面差距巨大,新三板的監管也面臨著一定的難度,出臺相應制度來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不同訴求十分必要,分層制度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藥。在集合競價、降低投資者門檻等諸多待推政策中,分層制度是最受期待也是最需落地的一個。

  “目前新三板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內部的結構性分化也開始産生,因此新三板內部已具備分層的條件。”隋強此前曾公開表示,“這項政策將在今年底推出。”

  而掛牌企業數量的增長更被看做分層制度落地的訊號。此外,國都證券分析師還認為,上週五IPO重啟,不僅會帶來新三板一批“擬IPO”企業的估值提升,也將促進三板分層、做市商制度的更快落地。近日,更是有媒體報道稱,分層方案已經放在證監會主席的辦公室。

  而根據市場人士的猜測,新三板或將大體分為創新層、培育層、基礎層三層,其中創新層有三套標準,分別涉及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總股本以及市值等條件。就分層標準的具體細節,北京商報記者曾對股轉系統內部人士進行採訪,對方稱目前不便透露,但市場流傳的版本也有一定的道理。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