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三板 > 要聞 > 正文

字號:  

券商做市資金謹慎 未來競爭加劇

  • 發佈時間:2015-10-30 10:40:51  來源:環球網  作者:楊慶婉  責任編輯:楊菲

  “新三板市場具備內部分層條件”,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的這句話讓市場産生遐想,今年內擬推出的分層會是基於掛牌企業本身的分層,還是基於交易制度的分層?

  一家排名領先的做市商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做市商競爭格局初步形成,但流動性仍是新三板的掣肘,企業股權集中度高以及合格投資者不足是主要原因。若從改善流動性的角度而言,基於交易制度的分層比對掛牌企業本身進行劃分來分層更有市場價值。

  分層準備就緒了嗎?

  近日,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明確表示,新三板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內部結構分化已經産生,市場已經具備內部分層的條件,今年年內擬定推出。

  但對於如何分層,業內人士看法不一。此前曾傳出將新三板分成“創新層、培育層和基礎層”,創新層具體標準有三套方案。分層的標準涉及凈利潤、資産收益率、做市商數量等,但這種分層方式隨後遭到股轉系統的否認,股轉系統稱市場傳言的分層方案和分層標準不準確。

  多位券商場外市場部人士曾向記者透露,分層可能會根據交易制度來區分,協議轉讓、做市交易和競價交易,但目前競價交易條件未必成熟。

  這種分層標準至少需要關注兩個變數:一個是掛牌企業股權集中程度,另一個是合格投資者的數量。

  先從掛牌企業股權集中度來看,大多數掛牌企業的股東數量都在200戶以下,甚至有368家企業的股東數量不超過10。據統計,掛牌企業中股東數量在200以上的只有168家,其中129家股東數量在200~500之間,29家企業股東數量在500~1000之間,10家企業股東數量在1000戶以上。

  隋強認為合格投資者數量也是造成新三板流動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合格投資者結構比較單一,交易需求不足,市場“活水”不足。年初曾提出的降低投資者門檻一直沒有動靜,實際上500萬的做市投資者門檻高於券商的預期。

  一家排名領先的做市商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做市商競爭格局初步形成,但流動性仍是新三板的掣肘,企業股權集中度高以及合格投資者不足是主要原因。若從改善流動性的角度而言,基於交易制度的分層更市場化,掛牌企業的價值應該由市場判斷。

  做市成券商競爭陣地

  伴隨著新三板擴容後推出的做市交易制度,讓掛牌企業交易價有了參考價值,同時也成為券商的必爭之地,不過就資金投入的規模而言還是比較謹慎。

  隋強表示,新三板在做市商制度下,由於證券公司沒有前期經驗積累,加上監管體系的不成熟,導致很多券商整體上在做市業務中以自營方式運作和監管,組織交易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

  記者了解,以申銀萬國、東方證券為代表的券商,在自營部門設獨立的二級子部門,專門從事新三板做市業務。而國泰君安、齊魯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等則採用另外一種架構,將做市業務團隊在風險隔離的情況下設在場外市場部。

  上述券商表示,兩種架構各有利弊,效果主要還是跟投入的人力和資金有關。

  粗略統計,按截至10月29日的庫存股累計估算,目前投資額度最大的是東方證券9.77億元,其次是中泰證券4.86億元,廣發證券4.36億,海通證券3.53億,光大證券3.14億元。

  截至10月29日,新三板做市券商做市企業數量最多的是中泰證券171家,其次是興業證券125家,申萬宏源和天風證券各121家位列第三,接著是國信證券116家,廣州證券113家,上海證券108家,國泰君安102家,廣發證券97家,光大證券96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