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壞賬增多 催債公司欲上新三板
- 發佈時間:2015-10-27 02:31:4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文舉
欠債不還現象多發,催債公司悄然興起,隨之,諸如“死纏濫打”之類的不文明催債行為屢有發生。不過,如今“欠債的都是大爺”,催債公司雖飽受爭議,卻順勢而生。
日前,上海一家催債性質的公司正申請掛牌新三板。10月20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網站上,公示了上海一諾銀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諾銀華”)的公開轉讓説明書。
隨著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的上升,催收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諾銀華若能成功掛牌,將成為“催債第一股”,並揭開催收公司的神秘面紗。
要求催收員恪守法律法規
與“死纏濫打”的催收公司不一樣的是,一諾銀華要求員工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並奉行文明催收。
在“催債”毀譽參半的現實中,一諾銀華將“文行忠信,慎獨循禮”標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
一諾銀華的公開轉讓説明書顯示,公司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銀行信用卡個人信貸産品及其他信貸的催告及投資諮詢服務業務,至今已有六年多的運營經驗。
針對銀行或金融機構委託的“催債”,一諾銀華稱,公司主要通過電話催債及外訪兩個團隊。同時配合催收信函,公檢法協調,以及各類資訊查詢渠道,並依託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系統對委託案件進行全過程、實時、動態管理。
公司在催告過程全部錄音,並將電話、到府及信函等多種催收方式完整記錄,形成完整的記錄留底。
同時,一諾銀華對員工催收規範也有相應的要求: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客戶對催收業務操作規範上的要求,經常性地審視、核查自身合規作業的力度,規範日常催告行為。
成立於2009年2月的一諾銀華,目前,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37家分公司,員工超過500人。但快速的擴張並未給公司帶來漂亮的業績。
公開轉讓説明書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6萬、1307萬和1516萬元。雖然增長迅速,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每人平均營收僅為3萬元。
同時,報告期內虧損幅度擴大更快,分別虧損131萬、833萬和649萬。2015年6月,公司獲得股東3500萬注資,在此之前,公司凈資産為負。
一諾銀華表示,公司因業務承攬需要大力拓展經營規模,在各行政區域布設經營網點並招聘配套的業務團隊,前期投入較大,從而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催收業務佣金費率一般是20%”
知情人士稱,為銀行提供的催收業務佣金費率一般是20%,而欠款時間長、風險級別高的外債,催債公司提成甚至能到50%。
從客戶結構上看,從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為商業銀行客戶提供催收服務是一諾銀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營收佔比均達60%以上。中信銀行一直是一諾銀華的最大客戶,報告期內,公司對中信銀行的銷售收入佔比均高於35%。
其中,除了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等各種國有或股份制銀行及其下屬信用卡中心、分行或營業部都與一諾銀華有過合作。此外,一諾銀華的服務對象還包括汽車金融貸款公司以及網際網路金融P2P平臺。
商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的上升,為催債公司提供了優越的滋生土壤。今年7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中國信用卡産業發展藍皮書2014》顯示,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普遍攀升,截至2014年年末,逾期半年未償還信貸總額達到了357.6億元,較2013年年末增長42%。
一諾銀華在與銀行的合作中,簽訂合同內容主要包括“催收信用卡賬戶欠款;涉嫌信用卡惡意透支個案的調查取證、報案;信用卡市場、用卡人群特徵、風險控制及催收情況分析。”一諾銀華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催收業務的佣金費率一般是20%,個案調查取證費用則視實際情況收取。
其實,銀行將催收業務外包早就成了“不能説的秘密”。早在2012年,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銀行卡部總經理魏銓就公開表示:“因為催收的業務相對比較簡單,同時工作量又比較大,我們聘請了一些公司。”
“都説欠債的是大爺,催收業務必須要打持久戰,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有足夠的精力去專門做這個。”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對這塊業務招標有嚴格程式,各個環節對他們都有要求。”
一位催收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目前銀行一般把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多數銀行自己會保留催收部門,僅將欠款時間長、風險級別高的外包。
“這樣銀行會提高效率,催債公司也有錢賺。劃為損失一級的,給催債公司提成有的能到50%,能不能要回來就看你本事了。”該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催債方法花樣百齣
有過催收經歷的小海(化名)説,這個職業容易讓人産生誤解,像“打手”一樣,但實際卻恰恰相反,從業者必須要非常有耐心,能堅持下去的人不多。
上述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解釋稱,第三方機構在催繳信用卡欠款時,並不像電影情節那樣暴力。銀行會對其行為規範有所監督,並且在合同中寫明。
一諾銀華在公開轉讓説明書中也強調,公司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客戶對催收業務操作規範上的要求。在一諾銀華的招聘公告中,也寫明應聘者需“具備法律意識”。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一諾銀華的高管絕大多數具有高柏(中國)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工作經歷,這也是一家提供逾期貸款催收服務的公司,高柏于1987年在中國香港成立,2003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小海(化名)之前是高柏的催收員,目前已離職。他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職業確實容易讓人産生誤解,像“打手”一樣,但實際卻恰恰相反,從業者必須要非常有耐心,能堅持下去的人不多。
“我們和其他民間討債的不一樣。畢竟是給大機構服務,不論是通過電話還是外訪,全程都要錄音和登記,我們也怕被投訴。”小海説。“我們出去都是以銀行的名義要債,一般不説是催債公司。”
“一天給一個人轟十幾個電話。”在小海看來,再正常不過,打不通也得向銀行證明打不通,“必須得給‘上頭’交代。”
小海還透露,一般催債公司都會有固定的話術培訓,但是也不乏“高手”創新。比如之前他有一個業績很好的同事,催債絕招就是給欠款人公司打電話,號召同事給欠款人捐款,“百試百靈,效果非常好”。
“當然,這裡也肯定免不了有些人變相威脅、恐嚇,但一般不敢出手。就算是恐嚇,你一説要報警,他就怕了。”小海説。
員工激增帶來挑戰
一線催收人員激增,並未帶來一諾銀華營收大幅增長;相反,在人力成本和從業者法律意識上面臨更大挑戰。
在催債方式上,一諾銀華主要通過電催及外訪兩個團隊,主要依賴於人力提供服務,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隨著行業發展,一諾銀華業務規模呈爆髮式增長,分支機構數量從2013年的8家增加到現在的37家。同時,員工人數也從121人增加到504人。
在目前公司的504人中,近80%都在業務崗位,即擔任催收員。全公司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不到28%。
一諾銀華表示,為了配合公司各地業務的承接,預計未來公司的員工總數還會有所增加,而職工的平均薪酬也將持續上升。然而,面對持續虧損的業績和每人平均營收僅為3萬元的現狀,公司若不能科學合理地控制人力成本,同時更好地匹配業務增長,公司的發展將蒙上更深的陰影。
此外,一諾銀華面臨的更大風險在於法律問題。主辦券商國金證券在推薦報告中提到,如果未來由於公司或者一線業務人員個人違反法律、法規等,將可能因受訪對象直接投訴到客戶,或因未能通過客戶定期抽查,導致公司品牌及信譽受損、雙方合作終止,更嚴重的情況則會受到行政處罰或者被監管機關採取監管措施,從而使公司遭受更大的財務損失、面臨信譽受損的風險。
業務單一受政策影響大
目前,並沒有對催收公司清晰的監管規定,對於業務比較單一的一諾銀華來説,一旦行業監管政策變化,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
對於催收員的催債行為是否有法律依據,北京京翔律師事務所丁科傑律師指出,這取決於催債員的行為邊界。
丁科傑表示,催債公司和銀行之間屬於委託合同關係,受委託的公司是否合法要看其採取的具體行為是什麼。如果只是通過發函通知,經常性的電話催促,甚至是到府溝通追討,這些行為都不違法。但是如果在催款過程中有了威脅、動手或是強制不讓人走等行為,則會涉及違反法律的問題。
至於催債公司存在的依據,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銀監會2009年第60號文件《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第13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審慎實施催收外包行為,“選用的催收外包機構應經由本機構境內總部高級管理層審核批准,並簽訂管理完善、職責清晰的催收外包合同。”
除此之外,未見到針對催收公司更多的監管規定。這也給以提供逾期欠款清收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一諾銀華發展提供了不確定因素。
一諾銀華在公開轉讓説明書中表示,由於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較為單一,一旦因行業監管政策變化,下游客戶收緊外包比例乃至取消外包項目,或者銀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直接對外包供應商提出具體的監管措施和規範要求,則會對公司一造成較大影響。
新京報記者多次聯繫一諾銀華總經理李琰偉及董秘李東,對方均以“近期不方便發聲”為由拒絕接受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