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場並購活躍
- 發佈時間:2015-06-03 03:04: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尹中余並非第一次經歷因估值過高導致業務受阻。早在2009年創業板剛推出之時,其便領教過高估值對並購的衝擊。數據顯示,2009年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寶德股份達到81.67倍,遠高於當時A股整體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
“當時新華醫療委託我們幫助做並購,而醫療器械行業正好是創業板支援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當時的情況跟現在有些相似,很多企業也是幾百萬的利潤,但與被並購相比,他們更希望獲得PE的投資,然後培育一兩千萬的利潤就可以上創業板。當時,新能源、新材料、資訊、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太、海洋、先進製造、高技術服務這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並購少有發生。”尹中余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尹中余表示,2011年,很多非上市企業希望以高達當年或上一年度凈利潤的20倍-30倍的價格轉讓。這些公司短期內並不具備上市條件,但只要稍有一點盈利基礎,都希望通過引資等方式一路撐到創業板上市,以獲得超過90倍的市盈率。但對於産業投資者來説,超過10倍市盈率的價格就很難接受。
不過,到了2012年,創業板通道開始擁堵起來,特別是當年11月份IPO暫停,並購也開始重新活躍起來,並在2013年開啟了“中國並購市場元年”。“自2012年後,新華醫療又並購了四五家標的企業。”尹中余稱。
目前新三板市場發審很大程度上已經“市場化”。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數據,截至5月28日,在審企業共751家,且2個月的審核週期相對較短,通道擁堵現象難以出現。
對於新三板市場能否接力創業板的“高估值-並購-高估值”的邏輯,並形成新的並購熱潮,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這一邏輯是成立的。
這從2015年新三板火爆的定增市場便可見一斑。根據投中研究院統計,從定增預披露情況來看,2015年3月就有333家企業推出增發預案,環比增長50%,超過2014全年預披露企業數量,預計募集金額達到169.49億元,環比2月83.09億元增長103.98%,過渡到4月份後整體市場趨於平穩。而從定增完成情況來看,呈現穩步上升態勢,3月完成企業數量97家,環比增長86%,定向募集金額49.42億元,環比增長257.6%;4月完成企業數量115家,環比增長18.56%,定向募集金額54.34億元,環比增長9.96%。
同時,新三板定增相比主機板存在不少優勢,整體融資效率甚至高於主機板市場。一是定增小額融資可以豁免核準,二是一次核準、多次發行的再融資制度可減少審批的次數。企業股東人數低於200人掛牌企業定增申報反饋週期不超過兩周,股東人數超200人企業審核週期也較短,基本不到一個月就能得到相關批復。
定增的便利也使新三板的並購活躍起來,“定增+現金”成為一種流行模式。以新三板“移動互聯網第一概念股”的點點客為例,在2014年7月和9月,公司兩度拋出定增方案,今年1月又公佈了比前兩次融資額之和更大的融資方案,以“定增+現金”的方式收購微巴資訊100%股權。交易對價為8000萬元,其中以14元/股價格向交易對象發行416.91萬股股票,並以現金2163萬支付剩餘對價。3月11日,點點客復牌,當日收盤價暴漲95.66%。
事實上,在點點客之前,新三板已有主動並購案例,九鼎投資收購天源證券、沃捷傳媒收購科倫比亞等。不過,之前的案例均不涉及定增。隨著做市企業交易活躍和估值不斷提升,定增逐漸成為新三板公司並購的時髦玩法。“登陸新三板後,中小企業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實力,進行外延式並購的能力相應加強。同時,新三板估值的高企也使新三板企業並購的成本大大降低,這給很多新三板企業提供了進行外延式並購的動力。我們注意到,春節之後登陸新三板的企業實力明顯增強,以前很多上市公司子公司分拆到海外上市,而現在出現了海外上市子公司到新三板掛牌的新潮流,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三板公司的並購能力。”黃寬表示。
但總體而言,尹中余認為,創業板的“高估值-並購-高估值”的模式在新三板上還難以成立。“新三板公司普遍規模較小,總體上缺乏並購整合能力。當然,有的新三板公司確實通過並購實現了外延式擴張,但大多數新三板公司缺乏這個能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