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拉夏貝爾從港股回A股 寒冬中擬募16億開店3000家

  • 發佈時間:2015-11-30 02:50: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11月13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85家公司的招股説明書。其中不乏一些業內知名抑或主業“奇葩”的公司,包括婚戀公司友緣線上,以“捕魚達人”遊戲為主營業務的上海波克城市網路科技公司、“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的香飄飄、有“中國ZARA”之稱的國內女裝品牌拉夏貝爾。

  新京報從中挑選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擬上市公司,研究和分析其商業模式。這些新一代的A股淘金者,有著什麼樣的野心?他們將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新氣象?

  港股上市公司拉夏貝爾,即將要實現“回家”夙願。

  2014年,內地女裝服飾品牌拉夏貝爾謀求H股上市成功並吸金22億港元。很快,“不差錢”的拉夏貝爾以高調的戰略擴張計劃成為行業焦點,並在短時間內成為內地女裝市場的優秀銷售“典型”。

  市場的矚目並未讓這家公司放棄A股上市的“舊夢”。近日,赴港僅一年時間的拉夏貝爾發佈A股上市招股書,宣佈高調歸來。

  招股書顯示,拉夏貝爾未來的募投方向,用以實體門店擴張,這也讓不少投資者對“新股”拉夏貝爾的期待中平添隱憂:實體零售業整體蕭條的今天,公司的擴張目標是否理性?而眼下正值“盛年”的拉夏貝爾,能逃過服裝品牌生命週期律“魔咒”嗎?

  回歸A股因“融資渠道單一”

  在登陸港股僅僅一年後,已被市場美譽為“中國ZARA”的拉夏貝爾殺了一記回馬槍。

  10月底,拉夏貝爾發佈公告稱,公司已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交有關建議A股發行的申請材料,而中國證監會也已接受申請。

  11月13日,拉夏貝爾就出現在了預披露名單中。根據它披露的招股書,拉夏貝爾計劃登陸滬市主機板,並募集資金16.4億元。其中,15.6億元用以公司零售網路的擴張,另外的8000萬元用以新零售資訊系統項目。

  事實上,這並不是拉夏貝爾第一次衝擊A股。早在2011年,公司就曾向中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但不巧正好撞上國內IPO暫停,自此拉夏貝爾的上市進程一停滯就是三年,直到2014年繞道港股。

  對於拉夏貝爾來説,沒能在A股上市始終是一個“心結”,此次A股市場有望向其打開大門,拉夏貝爾也即將完成多年夙願。

  如何解釋拉夏貝爾對A股的“執著”?有分析人士認為,相對港股而言,A股市場的高估值誘惑,可能是吸引像拉夏貝爾等H股回歸的重要內因。此外,“在A股掛牌,今後也可以能以更高的價格減持套現股份,進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11月27日,拉夏貝爾公司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公司在境內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相對單一,是促成公司回歸A股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司的經營業務集中在境內市場,但缺乏與之匹配的境內股權融資平臺,而H股融資成本較高且面臨外匯風險。”該人士表示,建立境內的股權融資平臺,有助於公司提高境內融資渠道的多樣性,降低債務融資風險。

  除此之外,該人士還表示,隨著公司零售網路與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公司進一步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回歸A股有助於“做好大規模全直營零售網路的管控、供應鏈體系的管理以及線上線下渠道的協同發展。”

  二三線城市貢獻6成營收

  港股上市公司拉夏貝爾回歸A股的新聞傳來,讓多次光顧該品牌的白領周洋表示很驚奇:“原來拉夏貝爾是國産牌子?”

  在此之前,不管是該品牌的名稱還是形象設計,都讓周洋誤以為,擁有著“La Chapelle”這一名字的“拉夏貝爾”,是一個源自法國的時裝品牌。

  儘管是土生土長的“Made in China”,拉夏貝爾目前在國內正當紅,收穫著和一些外來著名潮牌一樣的待遇。11月24日晚,記者走訪了拉夏貝爾位於北京市新世界百貨的店面。當天,雖然是工作日,拉夏貝爾門店前,依然人流量可觀。

  “這個牌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火起來的,很難明確地界定一個時間。好像是突然之間,幾乎每個大型百貨商場裏都有了它的店面和專櫃,而且往往面積還都不小。”周洋説。

  新京報記者看到,新世界百貨裏的拉夏貝爾門店面積,幾乎是其隔壁某品牌女裝的一倍之大,而款式和貨品總量也明顯較多。周洋説,拉夏貝爾經常會做促銷,換季和換新款的時候,折扣力度比許多品牌大。

  “一件女式冬裝折扣後不到千元,拉夏貝爾這個價格定位與很多精品女裝品牌相比有所降低,但對於一線城市的學生、普通白領階層,以及二三線城市的女裝消費者來説,拉夏貝爾這個品牌又給人以精緻時尚的印象。”一位紡織服裝行業人士説,目前的拉夏貝爾所定位和代表的,是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服裝時尚趨勢和消費水準。

  這在拉夏貝爾財報裏可以得到印證。2014年年報裏顯示,拉夏貝爾6.2億元的營業收入中,來自二三線城市的收入貢獻佔到65%的比例,而來自一線城市的營收,僅佔到13%。

  截至2015年6月30日,拉夏貝爾在一二三線城市店舖數量分別為713家、2672家、1890家,佔零售額比例分別為12.28%、41.87%、24.47%。這就是説,二三線的門店數量,佔到了拉夏貝爾門店總數超過6成,而二三線城市的收入貢獻佔比也進一步加大,達到66.34%。

  2012年至2014年,拉夏貝爾營業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5.99%,凈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0.34%。

  招股書稱,2014年,拉夏貝爾在國內女性休閒服裝市場的佔有率為6.3%,僅次於Only位居行業第二。不過,與Only高達12.1%的佔有率相比,拉夏貝爾的佔有率剛達到Only的一半。

  同時,拉夏貝爾在國內女性休閒服裝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了國際時尚品牌ZARA、優衣庫和H&M。

  急速擴張,如何避開“行業寒冬”?

  根據招股書的表述,未來三年內,拉夏貝爾將在現有的7147家零售網點的基礎上,再擴大約3000個直營網點。

  11月24日,拉夏貝爾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將用於新開專櫃網點2094個、專賣網點906個。這些網點將全部以直營方式運營,“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公司會進一步擴大零售網路,實現對空白區域的覆蓋,和對重點區域的滲透。”

  這一募投計劃一旦完成,拉夏貝爾在全國的門店將達到上萬家。這一水準在國內同等服裝品牌中並不常見。“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這麼大,公司把錢拿來大搞重資産,是不是太不理智了?”雪球上,一位關注港股的投資者提出疑問。

  “沒有大規模的店,拉夏貝爾也不會有今天的品牌認知度。”前述紡織行業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2011年底,拉夏貝爾零售網點的數量為1841個;而到2014年上半年,這一數量已經增加到5671個。換句話説,類似于消費者周洋對拉夏貝爾“突然之間火起來”的感受,是拉夏貝爾用真金白銀的迅猛擴張換來的。

  截至2015年上半年,拉夏貝爾零售點總數增加至7147家,較2014年上半年的5671家,規模增長了26%。2014年,同店銷售額同比僅增長1.7%;2015年上半年,這一水準則下滑了0.8%。

  另一個數據是,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旗下的8個品牌服裝中,有5家出現了毛利率下滑的情況。其中,Puella的毛利率從2014年的64.6%下降至62.1%,降幅達到2.5%;綜合毛利率為63.6%,同比下滑0.6%。

  拉夏貝爾A股上市的臨近,不少行業人士仍然對公司的未來持觀望態度。

  其中一個理由是,目前,如美特斯邦威等時尚服裝品牌正在經歷一輪“寒冬”,時裝品牌的“週期律宿命”幾乎被認為“在劫難逃。”眼下正當紅的拉夏貝爾,將憑藉什麼本事跳出這一“魔咒”?

  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稱,拉夏貝爾的服裝作為“定位於基本著裝需要”的大眾類服裝,與定位於高端奢侈品的服裝不同,因“價格適中”而“受經濟週期影響相對較小”。

  (採訪對象周洋係化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