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信託公司密集增資謀上市

  • 發佈時間:2015-10-26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澤先 程維妙  責任編輯:楊菲

  被攔在上市門外20年後,信託業終於迎來監管層的放行。自去年監管層明確表態支援信託公司上市後,信託公司間開始了新一輪的博弈。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密集地增加資本金,“一個月內三家公司增資”、“一年內第一交椅易位三次”,可以看出,信託公司間的競爭日趨膠著。

  密集增資

  據悉,民生信託已獲監管層批准,將資本公積金10億元按現有股東出資比例轉增註冊資本。此次資本公積金轉增註冊資本後,民生信託註冊資本由20億元增加至30億元,各股東出資比例不變。

  9月底同樣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式完成增資的重慶信託,資本規模由24.4億元增至128億元,是信託業史上公司註冊資金單次增加額首次超過100億元。這一大手筆也令重慶信託一舉超過7月時增資至120億元的平安信託,坐上行業第一的寶座。而平安信託此前超越中信信託,在第一的寶座上也不過停留了9個月而已。

  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信託業多家公司就已開始相繼增資,去年起增資賽跑提速。僅從去年至今,進行了增資的公司還有中融信託、華寶信託、新華信託、渤海信託等,近一年內增資的公司數早已上雙。同時,增資規模不容小覷,動輒數十億甚至資本翻倍。

   博弈激烈

  信託公司間激烈的博弈,一部分來自於對業務擴張的野心。自2010年8月《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頒布後,信託公司的業務開展便與凈資本實力直接掛鉤。去年信託業年會上,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表示,一個只有10億元資本的公司,自然不能做100億元資本的公司業務。

  除了受到《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影響不斷補充凈資本、擴張業務之外,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表示,增資還可以加強信託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抵禦能力以及對未來業務的提前佈局,提升對信託公司和行業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

  對於業內第一寶座頻頻易主,王燕娛認為,大幅增資,爭當信託業老大,不僅可以讓公司名聲大噪,也可以體現出公司資本實力的雄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未來的市場中掌握主動權。尤其是以平安、中信、重慶信託為首的信託公司都是屬於集團化、金融全産業鏈發展的,提前做好佈局尤為重要。

  鋪路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王燕娛話中的“未來市場”包涵著一層上市的意思。王燕娛例舉重慶信託來説明,從重慶信託的增資情況來看,大幅增資的同時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或是為上市做鋪墊。

  信託公司對上市躍躍欲試的信心,一方面來自於近年來強勁的盈利能力。從信託公司日漸多樣化的增資方式來看,以前多為單一的股東出資,現豐富至利潤轉增和引入新股東等。據數據統計,從2013年初至2015年7月,共有7家信託公司選擇利潤轉增的方式增加註冊資本,在全部增資方式中額度最高,側面説明信託公司近年來整體盈利能力強勁。另有數據顯示,信託業員工平均年收入已達數十萬元,為金融行業最高。

  另一方面,監管層已多次表態支援符合條件的信託公司上市。銀監會信託監管部主任鄧智毅在近日撰文表示,銀監會支援信託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援符合條件的信託公司上市與並購重組,楊家才也鼓勵信託公司上市做大資本金。王燕娛表示,從二級市場的行業平衡性來看,金融機構中,信託公司在上市路上一直處於落後,為了二級市場的健康發展,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上市也順理成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