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美股 > 海外市場 > 正文

字號:  

專家認為新興市場發生危機概率低

  • 發佈時間:2016-01-04 02:22: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黃繼匯  責任編輯:閻明煒

  美聯儲2015年12月升息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貨幣貶值壓力。分析人士指出,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是由基本面決定。相對於亞洲金融危機,此次新興市場的去杠桿化或會“有序化”,對金融體系的衝擊也相應有限。

  美國國際集團(AIG)董事總經理和代理首席經濟學家莫恒勇接受記者指出,近期阿根廷和亞塞拜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出現了大幅貶值和資本外流,但市場的反應並不劇烈。其中阿根廷的匯率一直存在著一個“黑市價格”,此次貶值只是靠近“黑市價格”。目前全球的金融市場主要是看美國、中國、歐洲和日本這些主要經濟體的表現。

  他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的貶值主要取決於基本面。美國去年12月決定加息,此次升息是有史以來預期最充分的,表明美國完成去杠桿,美國經濟復蘇穩健,這些支撐美元走強。美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24%多,消費佔美國經濟的70%多,美國經濟向好有利於拉動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

  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也不完全是壞事,作為調節的工具貶值有助於促進本國貨幣的出口。他預期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基本面短期不會大幅好轉,但包括俄羅斯、巴西等國2016年的經濟情況會好于2015年。與亞洲金融危機相比,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更高,財政情況也沒有更差,因此還看不到下一個危機。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斯托克則指出,美聯儲升息預期將給新興市場帶來的衝擊早已存在。在2013年新興市場已經受到美聯儲提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政策”的影響,許多國家的貨幣出現了貶值。

  他指出,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歐洲和日本還在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與金融危機前相比,美聯儲的升息步驟會是非常緩慢的。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增速放緩和資本外流的風險。

  美國知名基金公司T. Rowe Price的經濟學家施密特(Nikolaj Schmidt)日前發佈報告指出,此前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寬鬆的貨幣環境令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涌入發展中經濟體,由此帶來的信貸熱潮受到了當地政府的歡迎。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投資熱潮,生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國家更是受益於這些海外資本的涌入。而今資本開始轉向,離開新興市場,大宗商品的熱潮也在消退。包括中國在內的重要的商品消費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貨幣環境收緊,新興市場的貸款人變得更加謹慎。

  他指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調整是經濟規律的一部分,這個過程有序或者無序決定了其對市場影響的程度。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表明,任何去杠桿的過程,特別是當與貿易衝擊疊加的時候,會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得無序。

  雖然這種情況再次發生的風險不能被忽視,但施密特認為,多種因素將有助於確保新興市場在此次去杠桿化過程有序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目前新興市場的債務大多以本幣計價,外部赤字處於可控的水準。與以往的調整相比,2016年的調整很可能是一個“緩慢燃燒”(slow burn)的過程: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低迷,但不大可能出現崩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