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易居中國擬從美國退市 有意回歸A股?

  • 發佈時間:2015-06-11 09:32:45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在本輪中概股私有化熱潮中,又多了一個中國地産流通服務商的身影,即八年前登陸紐交所的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EJ.NYSE,下稱“易居中國”)。

  6月9日晚,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宣佈,已與天使投資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沈南鵬向易居中國董事會提交了私有化收購要約,正式啟動將易居中國私有化的戰略計劃。周忻和沈南鵬提交的提議函顯示,此次收購價格為7.38美元/股。這一價格較易居中國過去1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上浮約25%。

  針對易居中國本次私有化運作,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6月10日上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與房地産市場本身關係不大,更多的是資本運作。在張大偉看來,鋻於暴風科技、分眾傳媒等中概股回歸A股後的良好表現,一大批中概股企業紛紛宣佈私有化後期待回歸國內資本市場,而易居選擇此時私有化,主要原因是看中國內資本市場。

  目前,易居董事會已組建“獨立委員會”,由五位無利害關係的獨立董事構成,以評估此項交易。

  易居係第二次私有化

  易居中國旗下原有行銷代理、網際網路及電商、資訊諮詢三大主營板塊,早期依託新房代理業務成長,後增加網際網路金融、社區增值服務板塊,形成五大業務集團。目前,周忻、沈南鵬及其關聯實體共擁有易居26%的股權。2007年登陸紐交所時,易居發行了146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開盤價為18.12美元,目前其股價在7.02美元左右。

  針對私有化決定,周忻9日晚間在寫給易居中國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稱,易居中國的私有化不是簡單的資本動作,而是易居中國踏入新征程的重要助力。他説,易居中國戰略發展進入又一跨越期,他堅信易居中國的私有化及後續運作將為公司新一輪發展注入動力。

  所謂戰略上的“跨越”,指的是易居中國2014年下半年開始拓展系列創新業務,在新房代理業務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著手發展社區增值服務和房地産金融服務平臺。

  此輪私有化,是“易居係”第二次私有化操作。第一次是在2012年前後,易居曾將股價低迷的中國房産資訊集團私有化,使其作別納斯達克。

  估值差異或為動力

  中概股私有化並非孤例,除了近期在A股受到熱捧的暴風科技之外,在美國上市的邁瑞醫療、世紀佳緣等也相繼選擇私有化。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的巨大差異,被認為是此輪中概股退市的動力。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中概股估值依舊普遍偏低,但是很多中概股業績卻呈現高速增長,與其股價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除了價值被低估外,公司發展戰略、架構的調整與重構也是中概股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在國外易居的市值僅在百億,而同樣在A股上市的世聯行(中國地産服務及代理商)估值已經超過450億,整體看,同樣擁有房産交易全流程,同時也有網際網路金融等概念的易居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估值較低。”在張大偉看來,易居選擇此時私有化,主要原因是看中國內資本市場。

  在上述公開信中,周忻並未回避資本市場這一重要因素:“這(私有化)是在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和中國房地産業發展新階段背景下,為了易居中國未來更好地發展,我們經過審慎考慮後的決定。”

  而易居中國的另一名高層人士也在其微信朋友圈透露出,此次易居中國有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打算。

  若易居中國真有意回歸A股,也將面臨一系列挑戰。站在美元基金的角度,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管理和創始合夥人龍宇近期有觀點稱,對於美元基金來説,拆VIE、向人民幣基金轉換,並不只是“接盤”這麼簡單,美元基金出資人和人民幣基金出資人之間的利益“有著百分之一百二的矛盾”,要想拆掉VIE,大家必須坐下來,進行新的一輪商業談判。張大偉也提醒,必須注意的是,易居概念題材豐富,但未來是否能夠達到理想的估值,仍存在風險,且目前的國內資本市場已醞釀泡沫,在這種情況下,回歸A股的時機顯得非常關鍵。

  今年3月18日,易居中國公佈的年報顯示,該公司2014年全年總營業額為9.05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房地産線上服務收入為4.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房地産資訊和諮詢收入為8270萬美元,同比增長8%;一手房代理服務收入增長則較為緩慢,為2.74億美元,同比增長2%。宣佈私有化當日,易居中國收于7.02美元,上漲4.6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