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違約有很多因素所導致,一方面是經濟大環境導致企業主營業務的現金流和回收狀態有所惡化;另一方面是近兩年國內針對房地産的信貸有所收緊,這使得部分企業的資金鏈進一步惡化。”12月9日,國際地産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由於債務問題不斷,資本市場已對*ST華業(600240.SH)(下稱華業資本)失去信心。
12月4日,華業資本公告稱,因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故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依規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
華業資本之殤,始於2018年的應收賬款被騙事件。
2018年7月起, 華業資本債權投資業務連續3次出現應收賬款逾期未回款情形。到了9月28日,華業資本發佈公告稱,由債權投資業務産生的應收賬款規模已高達101.89億元。
2018年10月15日,華業資本發佈公告稱,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17華業資本CP001”未按時足額償付債務融資工具本息,已構成實質違約。
“由於過去幾年房地産企業大多走的是高杠桿模式,所以地産領域的違約多為債務違約。”12月8日,上海一家智庫研究總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他表示,從內部來講,企業的一些腐敗或者投資不科學,包括實控人把企業資産轉移,也會導致企業在經營層面出現問題。
“華業資本內部控制失效,應收賬款債權投資業務爆發重大風險,涉及多起債權及擔保訴訟,部分資産和銀行賬戶被查封凍結,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50.49億元,期末凈資産為-48.20億元,下屬子公司違規為關聯方提供大額擔保,涉及金額達17.13億元,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今年12月初,上交所發佈公告回應稱,華業資本股票因股價持續低於面值原因終止上市,是公司基本面的真實反映,是投資者理性投資的結果,是市場的選擇。
日前,時代週報記者多次致電華業資本,詢問公司將如何解決債務問題,但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退市危機
2004年,華業資本通過收購北京高盛華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62.13%股權開展房地産業務。
2015 年6月,公司以21.50億元收購李仕林控制的重慶捷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爾醫療”)100%股權,新增醫療業務。
正是與李仕林的這筆交易,為華業資本退市埋下了“伏筆”。
2015年,在收購捷爾醫療後,公司開始與李仕林控制的重慶恒韻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韻醫藥”)開展債權投資業務。
2016年,李仕林通過協議收購取得公司15.33%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間接持股股東,因此相關債權投資業務均為關聯交易。
但從2018年7月起,華業資本債權投資業務連續3次出現應收賬款逾期未回款情形。
之後,華業資本專門成立的債務追償小組調查發現,公司現有應收賬款存量規模為101.89億元,全部為從轉讓方恒韻醫藥受讓取得。
公司聘請的律師認為恒韻醫藥存在涉嫌偽造印章,虛構與醫院的應收賬款債權交易的可能。如上述律師認為的事項成立,華業資本存量應收賬款(101.89億元)將面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受此影響,2018年10月,聯合評級發佈公告認為,華業資本流動性急劇惡化,到期債務兌付風險增加,決定下調華業資本主體信用等級至CC。
10月12日,東方金誠下調華業資本主體信用等級至C。華業資本也對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日前未還款項目進行了全額計提減值,金額高達54.51億元,導致公司出現鉅額虧損,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64.38億元。
上交所認為,華業資本開展鉅額債權投資業務不審慎,未對底層資産充分評估核實;在發現回款資金流向異常、回款逾期、資産凍結等一系列重大風險事項的情況下,未及時向市場披露和如實回復問詢函,而依然與恒韻醫藥進行交易;多次違規為李仕林提供鉅額擔保,造成公司巨大財産損失,相關資訊披露不及時;同時,披露重大事項不審慎,風險提示不充分,可能嚴重誤導投資者投資判斷。
管理層停薪一年
為應對上述危機,2018年10月,華業資本董事長徐紅暫停在國外的康復治療,回公司主持工作。
2018年12月20日,徐紅在公司經營情況説明會上表示,為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應對債務問題,公司高管自願停薪與企業共進退,同時公司通過裁撤冗員、整合業務、控製成本等一系列內控方法,以實現削減支出、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恢復公司各業務的正常經營。
時代週報記者郵件詢問華業資本關於上述舉措的具體細則和進展,但並未收到回復。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為減少成本支出,華業資本董事會決定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主要負責人停薪12個月。同時,參會的公司內部董事自願停薪12個月,停薪時間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此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華業資本證券事務部確認了上述停薪舉措。
與此同時,華業資本也向政府機關尋求支援,以期渡過當前流動性和債務危機。今年1月20日,華業資本公告稱,截至目前,政府已給予公司關注支援,有關部門也給予協調回應。然而,時代週報記者郵件詢問華業資本關於政府支援的進展時,未收到回復。
今年11月中旬,華業資本在《致廣大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若公司退市後,公司股票將轉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繼續交易,不會導致公司喪失法人主體地位,公司全員亦不放棄通過經偵追贓、破産和解、重組等各種合法方式繼續拯救公司。
上述研究總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若部分房企資金壓力大,從償債方面看,轉讓部分項目股權,變得非常有可能。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