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日前公告了産能擴張計劃,未來五年將投資70億元,氨綸産能從4.5萬噸提升至9萬噸,間位芳綸産能從7000噸提升至1.2萬噸,對位芳綸産能從1500噸提升至1.2萬噸。項目完全投産後,銷售收入預計達58.8億元,利潤總額11.8億元。2017年公司利潤總額只有1.2億元。
對於外界認為激進的擴張計劃,公司總經理宋西全仍覺得偏保守。“公司在土地、規劃上都留有一定餘地,將視市場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擴大産能。”宋西全表示,隨著環保、安全、金融等市場環境的整頓,氨綸行業尤其是東部沿海區域的50萬-60萬噸氨綸産能中的大部分面臨退出,行業逐步進入整合階段,給大型企業帶來機會。
70億投資計劃加速落地
中國證券報:公司70億元的擴産計劃將如何落地?
宋西全:氨綸方面,在西部地區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收購、新建氨綸産能6萬噸/年。目前收購已經完成,首期3萬噸設備正在調整,將爭取儘快達産;此後啟動2期3萬噸項目建設。煙臺基地繼續實施差別化策略,計劃新建産能3萬噸/年,目前的4.5萬噸老生産線逐步淘汰。
芳綸方面將在煙臺新建對位芳綸、間位芳綸産能各1.2萬噸。
根據規劃,煙臺園區預計2019年動工,2020年底前一期1.5萬噸/年氨綸、6000噸/年間位芳綸、6000噸/年對位芳綸建成投産。2021年開始,啟動二期1.5萬噸/年氨綸、6000噸/年間位芳綸、6000噸/年對位芳綸等項目建設,2022年底前完成新園區項目建設和老廠區搬遷。
煙臺新建項目全部在新園區建設,目前新園區選址已基本完成,快於預期,項目存在提前建成的可能。
中國證券報:此次大規模擴張計劃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宋西全:這是對當前競爭形勢的響應。氨綸行業長期陷於低成本競爭,公司不屑于價格戰,採用差異化競爭策略應對,不做簡單的規模擴張。隨著行業整合,有序競爭、理性發展的時代即將到來。因此我們決定在保留東部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同時,在西部地區建設低成本生産基地,實現差異化策略和低成本策略兩條腿走路。公司寧夏基地地處寧東煤化工基地,電費、能源成本較低,能源成本比東部地區低30%-40%。這將大幅提升公司的競爭優勢。
其次,環保、安全、金融環境的政策收緊,小企業擴張難度大。我們的資金充裕,優勢明顯,選擇此時投資長期看會有較好收益。
同時,公司芳綸産品長期處於供不應求,擴産需求強烈。此外,這次擴張不只是産能擴張,還有生産效率的提升,通過設備、工藝的改進,生産效率至少帶來一倍以上的提升。
中國證券報:70億元資金如何落實?
宋西全:公司負債率低,不到70%,兩年內資金需求並不大。利用資本市場、銀行貸款、公司自籌等多種融資方式都在考慮。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當前氨綸和芳綸行業的競爭態勢?
宋西全:整體看,氨綸處於行業整合期,芳綸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全球範圍內,氨綸産能100多萬噸,中國大概有70萬噸,其中的50萬-60萬噸佈局在中國東部沿海。目前行業出現一些新變化:産能過剩,去年國內氨綸需求量只有52萬噸左右;環保成本削弱競爭力,“煤改氣”大幅提高了東部企業的成本;氨綸行業原有産能在裝置的先進性、生産效率上已不佔優,面臨關停並轉,一部分落後産能要淘汰。
企業家心態也在發生變化,加速了産能退出。同時,有實力的上市公司利用技術、資金和市場優勢在擴大規模,形成了落後産能退出和高效率産能新增並存的局面,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行業競爭會更加理性。
芳綸産品用途廣泛,下游涉及軍工、環保、安全防護、高端裝備製造等多個産業,發展前景較好。從行業格局看,全球範圍具有穩定大批量供應能力的芳綸企業並不多,市場應用在快速拓展,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最近一段時間看,整個行業供不應求。芳綸行業同樣存在小企業持續虧損退出、大企業根據企業經營策略關停生産線的情況。在新材料領域,芳綸産業是中國少數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材料産品。公司作為領軍企業,將在這輪競爭中體現出越來越強的競爭優勢。
中國證券報:氨綸行業週期性極強,行業景氣度與産能擴張關係密切。新一輪産能擴張潮來臨,公司選擇此時擴産,如何看待經營風險?
宋西全:氨綸行業的確週期性很強,總是在新産能釋放後面臨困難,然後産能過剩被消化掉,新一輪的産能擴張開始,如此反覆。
去年下半年以來,氨綸行業出現景氣回升跡象,多家企業都認識到東部沿海産能退出的機會在不斷擴産,而東部落後産能的退出時間又有不確定性,存在新産能釋放、舊産能未清空、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的可能。我們規劃時考慮到了這個風險,也做了評估。
但從我們的角度看,希望明年産能再多釋放一些,讓部分企業不再抱有幻想,徹底關廠退出。這樣才會加速産能調整。
中國證券報: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
宋西全:應該説最困難的兩年已經過去。過去兩年氨綸行業競爭充分,間位芳綸盈利回升,對位芳綸從去年開始逐步貢獻利潤。隨著芳綸經營形勢的好轉,公司業績應該將逐步走高。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