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天津銀行爆7.86億票據案 疑禍起“一票多賣”

  • 發佈時間:2016-04-11 14: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幸虧已經掛牌上市,若票據案被曝光早一些,其上市進程或許受到影響。”某投行人士如是對經濟導報記者評述天津銀行鉅額票據案。

  剛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天津銀行8日發佈公告稱,其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據業內人士推論,該案可能是有機構利用買入返售或代持漏洞一票多賣,票據逆回購方在交易中提前釋放“票據”,而回購款未能到賬所引發的。此案也不排除票據窩案的可能性,畢竟票據回購業務涉及計財部門、櫃檯部門、信貸部門等前、中、後臺至少四個部門。

  提前“釋放”的票據

  業內有消息稱,天津銀行與仲介匯濤金融控制的銀行同業戶達成票據回購交易,交易金額為9億,天津銀行作為票據的逆回購方出資金,匯濤金融控制的同業戶作為正回購方借錢;據悉,該9億回購到期後,仲介控制的中小金融機構取走票據後,只付了2億元,尚有7億元及利息未支付。

  截至發稿時,天津銀行未能對於上述風險事件的過程給予回應。

  此前,對於票據市場,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高級副總裁許軼超曾表示,當前票據市場的轉貼現幾乎60%都是通過“買入返售+消規模+搭橋”來實現的。在“買入返售”環節,以此前某銀行票據風險事件為例,係某票據仲介機構以“一票多賣”的方式從銀行內套取資金。

  大致過程是,A銀行以買入返售方式與B銀行做了一筆票據轉貼現業務。但是,在紙票回購到期前,質押票據已被票據仲介取出,賣給了C銀行。買入返售到期後,錢並沒有回到賬上,導致案發。不過,截至目前,上述交易過程尚未有相關部門核實披露。

  紙票風險頻發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銀行票據案並非個例。近幾個月以來,金融機構接連曝出票據案件。1月23日,某國有銀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巨大風險事件,導致39.15億元金額遭受損失。隨後,某商業銀行1月28日發佈公告稱,該行蘭州分行發生票據業務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人民幣9.69億元。

  上週三,銀監會通報發生了一起不法分子冒用龍江銀行名義辦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轉貼現風險事件。目前已知涉及商業承兌匯票9張,金額合計6億元,該資金已經全部收回。

  據悉,偽造的印章尚未被收繳,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也尚未全部到案。銀監會要求各銀行對所持商業承兌匯票立即展開排查,若發現票據背書前手之一有龍江銀行,應立即向屬地銀監局報告。

  實際上,接連爆發的銀行票據案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銀監會去年12月末下發《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銀監辦發[2015]203號)對票據業務作出風險提示,並重拳整頓票據業務。203號文對銀行業金融機構2015年上半年票據業務現場檢查後作出風險提示,發現的違規問題包括: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削減資本佔用;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利用貼現資金還舊借新;調節信貸品質指標;發放貸款償還墊款;掩蓋不良等七方面。

  203號文強調,各金融機構不得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已辦理承兌、貼現的各種憑證原件要註明銀行資訊等,防止虛假交易及發票重復使用。

  某國有大行投行部人士表示,票據風險接連暴露之後,當前不少銀行都暫停了紙質票據業務,並且開展了自查,防止出現融資風險。

  對於觸發票據風險暴露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融資利率和票據利率一直走低,融資利率越低,套利空間就越窄,有些仲介鋌而走險,涉足期限錯配業務甚至直接進行票據欺詐,風險極大,甚至有一些票據的資金進入了去年下半年劇烈波動的資本市場,全身而退的希望較為渺茫。

  不過,據導報記者了解,目前正在運作上市的某股份制銀行正在積極開展票據業務以增強盈利能力。實際上,近些年來,其經營模式落後和套路單一一直飽受詬病,但其團隊人員普遍經驗不足而貿然在票據業務中突進,也值得該行警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