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最嚴禁令”下月解除 減持潮難現

  • 發佈時間:2015-12-30 15:43: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雷  責任編輯:閻明煒

  476家公司四季度獲大股東增持,機構認為,近期並購舉牌不斷,體現了資本的信心

  今年7月8日,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公告,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這一禁令將在2016年1月8日到期,有機構統計,1月上市公司股東及高管潛在解禁規模在1.1萬億元左右。

  不過,交易人士認為,市場所擔心的大規模減持,未必出現。禁令後續是否會有新政出臺、解禁規模、減持規模,以及哪些行業和個股將承受潛在拋壓,成為當下市場的焦點。

  1月解禁規模1.1萬億

  據中金公司研報,考慮今年7月8日至明年1月的解禁總規模(1.55萬億元),並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間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減持的規模(約1400億元)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東(約3200億元),測算1月來自於大股東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規模為1.1萬億元左右,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東和高管的解禁規模接近1.5萬億,佔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其估算,若無任何對衝,1月份禁令到期後市場將直面至少1500億元以上的減持壓力。估算一季度的凈減持壓力在3500億元左右,佔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約1.6%。

  大規模減持概率不大

  最近市場震蕩下行,缺乏賺錢效應,有投資者歸因于“解禁壓力大”。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每年年底到次年春節前,是A股傳統清淡期,不能認為目前市場的不振是減持潮將來造成的。此外,理論減持規模和實際減持規模,存在極大的距離。

  市場人士認為,近期市場並購舉牌不斷,其實體現了資本對市場前景的信心。統計顯示,7月1日至12月15日,A股公司獲大股東增持的市值合計逾3000億元,排除7月維穩因素,有476家公司在四季度獲大股東增持。從歷史情況來看,股東更傾向於在市場“亢奮”時期減持。種種跡象顯示,大規模減持潮難現。

  中金公司認為,不排除監管層將有相應政策出臺,來減緩或對衝減持壓力,如制定規則限制減持的規模和速度、安排預備資金對衝減持壓力等,也不排除限制減持政策會延期。

  解禁高峰後或見頂部?

  儘管限售股解禁不是影響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力量,但從歷史數據來看,解禁高峰與市場見頂之間存在著微妙聯繫。

  2008年以來解禁出現明顯峰值的月份主要有2009年10月、2010年11月、2013年7月、2015年5月。從解禁高峰當月走勢來看,各指數漲跌互現,並無明顯規律。

  但解禁高峰之後往往伴隨著市場頂部的形成。其中,2009年10月,市場普遍上漲,但隨後兩個月內反彈頂部形成。2010年11月的解禁高峰同樣伴隨著當年3000點頂部的形成。

  此外,2015年5月,市場迎來巨量減持,但牛市的高歌猛進之下,當月走勢仍然非常強勁。不過這也恰恰成了牛市頂部出現的預兆,6月A股隨即陷入大跌。

  建議回避三類個股

  在減持禁令期間,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剔除解禁股數佔總股本比例小于5%的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公司,有120家公司可能在禁令解除後遭遇減持。剔除1月仍受限于“不減持”承諾的公司,包括7月以後大股東增持過的公司,有31家公司減持壓力較大。這些公司具有以下特徵:一、解禁限售股佔總股本比例大於20%;二、實際控制人為個人,個人股東減持衝動更大;三,今年累計漲幅超50%,産業資本高位減持的意願較強。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從整體定增市場來看,2016年解禁壓力尚可,房地産、化工、公共事業等行業解禁壓力較大,家電、旅遊、電腦、傳媒解禁壓力較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