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資本競相入險企 上市公司“教授”獨董辭職忙

  • 發佈時間:2015-12-11 01:0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楊菲

  殼資源依然火爆

  借殼價格步步高

  註冊制改革的腳步越來越近,二級市場“炒殼”的風氣卻更加瘋狂。例如,巨人網路借殼的A股公司世紀遊輪,自11月11日復牌以來,已經連續19個一字漲停。該股最新收盤價已接近176元,較停牌前31.65元的收盤價漲了近5倍。有分析師表示,2016年上半年殼資源將面臨最後瘋狂。近幾年來,由於擬上市公司大幅增多以及IPO多次暫停,IPO排隊企業的數量一直處於高水位,不少急於上市的企業轉向借殼。想要借殼的企業增多,殼資源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借殼費動輒數億元。2012年IPO暫停後,借殼費經歷過一輪急漲後攀至4億元左右。其後,借殼費便居高不下,甚至有殼公司叫價10億元借殼費。

  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怪現象,就是“殼”交易的持續旺盛不衰。儘管註冊制的推出風聲甚勁,儘管不少人對借殼上市頗多微詞,但是殼資源的買賣依然如火如荼,甚至火過以往,殼的價格直衝雲霄。顯然,沒有必要從“該不該”來詢問這一現象“高燒”持續不退的原因,也沒有必要從“好不好”來做價值評估。説到底,借殼的持續高燒,還是有市場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要追問,可能問題還是出在制度層面。面對龐大的融資需求,面對諸多公司的上市願望,面對企業發展對資金的渴求,資本市場的反應顯然是不夠的、過慢的,甚至是“無動於衷”的。物以稀為貴,在融資需求如此龐大的情況下,殼資源的價格不上漲才怪。現在,註冊制已經呼之欲出,其他措施也在謀劃之中,或許會對未來市場産生積極影響。

  央企下大力推動混改

  油價暴跌油企困難多

  臨近年底,油氣改革方案即將出臺,中石油正在全面加速混改。前不久,中石油公佈了天然氣管道資産改革的方案。近日,廣匯能源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清潔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烏魯木齊高鐵樞紐綜合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石油新疆公司簽定投資合作協議,三方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運營加油加氣站項目。這已經是中石油與廣匯能源第二次合作,也是其在新疆發力混改的又一舉措。有油氣分析師表示,油氣改革方案全産業鏈改革已成為共識,中石油作為改革主力,正在上下游産業鏈逐步發力。近期,中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主持召開集團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會上表示,2016年將是公司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公司要立足於應對國際油價可能較長時期低位運作的困難局勢。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大型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一直為市場所關注,也多次牽動市場的敏感神經。對中石油這樣的油氣大型央企而言,除了體制改革方面的問題外,油價劇烈下跌導致經營困難也是這些企業必須面對的嚴峻形勢。從上面的報道看,雖然戴上了“混改”的大帽子,但是力度和深度還很難説有突破性進展,完成真正波及整個産業鏈的大改革,恐怕還需時日。另一方面,在世界市場油價跌破40美元的大背景下,油氣開採比重不低的石油企業,壓力自不待言。公司領導坦言,公司要立足於應對國際油價可能較長時期低位運作的困難局勢。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央企,也亟須尋找到自己的轉型升級方向,削減過剩産能、推行輕資産化可能是未來的大趨勢。

  監管風暴衝高校

  “教授”獨董忙辭職

  A股上市公司獨董離職潮再度襲來,只是這回主角變成了在高校擔任領導職務的專家學者。據媒體報道,上周已經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獨董辭職,有媒體預計,到年底前將有200余位獨立董事辭職。至於辭職原因,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告洩露了玄機——11月初教育部發佈《關於開展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身處監管範圍的一些獨董不得不選擇棄船自保。另據教育部黨組12月1日通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亞因存在違規兼職取酬的問題,被給予嚴重黨內警告處分並免去其校內職務。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根據調查,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劉亞在6家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取酬126.6萬元。劉亞在經濟實體中的兼職情況,未向組織報告,兼職取酬未在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申報,嚴重違反黨的廉潔紀律和組織紀律。調查組同時查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在擔任院長期間,先後在4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兼職取酬合計人民幣152.9萬元、港幣120萬元。據悉,湯谷良向學校隱瞞了取酬問題,還多次持因私護照出國執行公務,擅自延長出訪時間和更改行程路線,在科研經費中還報銷其妻女往返美國機票費用,嚴重違紀違規。

  獨立董事再次出現離職潮,只不過這次主角從官員換成了“教授”。更準確地説,是在大學裏有領導職務的教授。本來,獨立董事的設定,是為了讓外部力量的介入,對公司董事會和大股東形成一定的制約,以便使公司決策更客觀、更透明、更能代表眾多投資者的利益。而這種力量如何能發揮“正能量”,前提是告別腐敗,特別是防止利用手中職權為特定集團輸送利益。從上述教授官員的被處置來看,雖然並沒有在擔任獨董職務時直接“營私舞弊”的案例報道,但很難想像這些獨董具有的“官員”身份不被利益所纏繞。其實,大面積獨立董事離職暴露的是宏觀管理的漏洞,什麼人可以擔任,什麼人不可以擔任,他們的責權利邊界究竟在哪,一定要事先講清楚,事後嚴格督查。

  資本青睞保險企業

  多家險企股權變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自2014年12月迄今的12個月裏,已有至少33家保險公司正在或已完成股權變更,包括被收購的9家、大股東收緊份額的13家、集團內轉讓股權5家、上市清理2家等。如果再加上由新資本進入保險業所帶來的新開業14家及年內新批籌9家,發生股權變動(含新增資本)的保險公司數量已佔保險公司總數量的約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超過20家上市公司年內扎堆發佈了擬設立壽險、産險、健康險、網際網路保險和互助保險等類型保險公司的公告。不同尋常的現象意味著,保險業的股東資本屬性正在進入迭代高峰期。

  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保險業進進出出,分田分地真忙。其實,早年創立保險公司的部分中資、外資股東正在選擇性退出,而新崛起資本,尤其是民營地産、醫藥實業和電商巨頭,正大舉進入這個領域。他們或是看好壽險長期資金輸血功能,或看好健康險是醫療改革中關鍵杠桿,其中不乏萬達、恒大這樣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出現如此的“熱火朝天”,一是傳統企業忙轉型、急升級,介入金融業是他們的不二選擇;二是保險業在金融業中地位重要,門檻相對較低,且有現金流充裕的優勢,對企業的吸引力頗大;三是保險業企業遭遇發展瓶頸,亟須外部資金介入。如此等等,造成對保險業的熱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