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讓人讀不懂的上市公司“獨董”

  • 發佈時間:2015-12-07 02:31:05  來源:新京報  作者:尹聰  責任編輯:楊菲

  去年官員獨董去職後,部分高校教授“替補上陣”,填了一些坑。而這一輪“教授獨董”離職後,又將給哪些群體留下工作機會呢?

  12月1日,教育部通報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劉亞、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存在違規兼職取酬等問題。其中,劉亞在6家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領取薪酬126.6萬元;湯谷良先後在4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兼職取酬合計人民幣152.9萬元、港幣120萬元。

  資料顯示,聘請劉亞擔任獨董的上市公司,有寧波銀行、石嘴山銀行等,湯谷良則曾經出任過五礦發展泛海控股長江證券等公司的獨董。

  “兼職這麼多,校長你忙得過來嗎?”有媒體戲稱。而從當年的獨董述職報告來看,劉亞和湯谷良兩位教授,也確實沒太有時間“造訪”上市公司。比如在述職報告中,湯谷良應該參加泛海控股董事會26次,結果只有兩次現場出席。要知道,泛海控股與對外經貿大學均在北京。

  2014年之前,官員、高校教師這兩大群體,是上市公司獨董職位的“半壁江山”。在公司董事會中設立不擔任公司內部任何職務的獨立董事,其最為主要的目的是形成公司權力制衡與監督。獨立董事能夠客觀地監督經理層,維護中小股東權益,防止內部人控制。當股東和管理層發生利益衝突時,獨立董事站在中小股東的立場上,對管理層置疑、指責和建議。基於這種考慮,1978年,紐約證交所規定,凡上市公司都得有獨立董事。

  然而,中國2001年“照貓畫虎”正式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後,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的獨立董事們卻在大多數情況下保持著集體沉默。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採訪過一位教授獨董。該教授説,擔任獨立董事對他的教學有幫助,“擔任獨董後,可以去觀察公司開展的主業”。但是,且不説將公司作為學者學習研究對象會否背離獨董本身的監督職能,如果真能實現教授們調研上市公司,那起碼還部分起到了“讀懂”公司的作用。可是,眾所週知,高校教授本身工作繁忙,加上部分教授還同時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獨董,他們是否能分身有術、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參與到董事會的事務、充分履行獨董職能呢?

  事實上我們也能看到,在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方面,作為“獨立人格”代表的教授,表現未必高人一等。梳理近年來的新聞,鮮見有教授獨董對公司的議案投下反對票。今年年初,一家上市公司轉讓資産的決議,引起了投資者的強烈反彈。包括一名高校教授在內的獨董,在發表意見時稱,“交易價格公允、合理”。曾有投資者找到這位教授獨董溝通,該獨董只是“非常客氣”地聽完投資者的意見,再無其他任何動作。

  此時的“獨立董事”,已經不是制衡公司權力、保障中小股東利益的平衡木,而成為了徒有其表、費錢佔地的花瓶——無法履行公司獨董的基本職能,上市公司還要高價聘請以充門面。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不用履職卻有高收入,這樣違背商業基本邏輯的獨立董事,為何卻還廣受上市公司爭搶?據同花順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有超過3900個獨董職位,由高校教師擔當。

  當然,在12月1日劉亞等人被查後,教授獨董群體,如“驚弓之鳥”。《證券日報》的報道稱,受教育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年底之前,將有274位獨董離職。去年官員獨董去職後,部分高校教授“替補上陣”,填了一些坑。而這一輪“教授獨董”離職後,又將給哪些群體留下工作機會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