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評論:殼公司搞“閉環炒作”應喝止

  • 發佈時間:2015-11-18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一帆  責任編輯:楊菲

  又到年終總算賬的時候,按照歷史慣例,上市公司保殼大戰將集中上演。

  11月16日,星河生物發佈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若公司2015年度繼續虧損,公司股票“星河生物”將可能自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披露後被暫停上市。這是自今年7月份以來,星河生物第17次發佈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

  一年前的同一天,2014年11月16日,被稱“史上最嚴”的退市制度——《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正式施行,滬、深交易所修訂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同時實施。

  但是回顧退市股,真正退市的並不多見,相反,這一群體中確實不斷演繹鳳凰涅槃的神話故事。多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板塊交易後往往即刻得到更多資金關注和爆炒,隨後更不斷有故事性情節出現,直到最終上演命運的否極泰來,重組成功,恢復上市往往是最普通的結局。與之相伴的,是賭上一把,參與博弈才可能獲得巨大經濟收益。因而,普遍的現象就是這類股票更加吸引資金關注和跟風,同時也提供了更大的獲利機會,最終形成獨立的閉環迴圈。

  此外,雖然頒布了“史上最嚴”的退市制度,但這一年來,A股退市公司仍然寥寥,而且從平均數來看,市場每年僅有個位數公司退市,遠低於境外成熟市場年均6%—8%的退市率。這是不是説明市場掛牌公司都是質地優良的?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究其根源,退市股的大多數逆轉性結局表面上是地方政府殼資源保衛而賦予了題材和想像空間,營造了市場機遇,更深層次則反映出上市融資難的困局。

  不過,上市與退市是有緊密聯繫的。最近重啟的IPO規則進行了市場化的修訂,被業界認為向註冊制邁進了一步,同時退市機制的市場化和常態化,仍是一個長期過程,市場各方的認識和投資理念也不是某一個制度所能改變,而需要整個制度系統共同發揮作用,因而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方向已經很清晰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