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行業發展路線圖確定: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 發佈時間:2015-11-18 01:31: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戴小河  責任編輯:楊菲

  近日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將醫療器械列為重點發展方向。該路線圖指出,健康需求迅速發展與國內醫療器械産業現狀極不適應,為此明確了高性能醫療器械發展的技術路線圖。

  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主要把握三大關鍵點,終端掌控能力、技術創新水準和售後服務品質。

  四因素助推行業成長

  當前的行業現狀是醫療器械公司數量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我國現有醫療器械企業約1.5萬家,但90%的企業收入規模在1000萬-2000萬元,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額約佔全部市場的40%左右,進口品牌佔據國內中高端市場的七成,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同時,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眾多、跨度較大,有一定研發和銷售壁壘,且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相對有限,因此外延式並購是醫療器械公司加速成長的有效途徑。上市公司方面,樂普醫療千山藥機魚躍醫療等紛紛通過外延式擴張增長實力,行業並購整合加速趨勢明顯。

  對於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把握三大關鍵點,包括終端掌控能力、技術創新水準和售後服務品質。

  君聯資本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終端掌控能力是醫療器械公司生存的基本。國外公司已經佔據高端市場,包括大醫院以及高端産品,中國企業從低值耗材一步步成長起來,積累資金實力和産業鏈技術能力,再往價值鏈高端延伸。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能夠與國外公司競爭,比如在心臟支架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取得市場主導地位。未來醫療器械其他領域依然有這樣的成長機會。“終端掌控能力體現在模式、渠道和銷售上,未來醫療器械的市場推廣會越來越強調去中間化,回歸到服務以及技術。”

  産品的創新水準和服務能力也是投資機構關注的重點。醫療器械産業發展,有很多壁壘和門檻。企業發展過程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早期的企業。隨著規模擴大,逐步達到平臺級,可以通過並購實現擴張。很多細分領域本身規模不大,容易形成像樂普醫療、邁瑞生物這樣的領軍企業。

  進口替代市場給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疊加人口老齡化催生的保健消費需求升級、基層市場放量、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以及技術創新升級等因素,將共同助力行業成長。

  經過多年積累,國內企業的技術水準和服務品質有所進步,在部分細分領域建立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初步具備從低端向中高端突破的實力。在科技部“十二五”醫療器械重點專項的支援下,我國醫療器械在大中型醫學影像設備領域不斷突破,如1.5T超導磁體機、64排螺旋CT機等設備的自主研發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當前,國家在戰略上高度重視醫療器械産業的發展,大力支援並引導國産醫療器械“奪回”國內市場,“殺入”國際市場,並對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具體路線規劃定了基調,國産醫療器械,尤其是高性能醫療器械破局在即。

  根據上述路線圖,到2020年醫療器械産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達1.2萬億元;2020年縣級醫院國産中高端醫療器械佔有率達50%,到2025年達70%;2020年國産核心部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0%,到2025年達80%;形成3-5家國際知名品牌、6個産值超千億元的升級産業集群。

  近些年,我國加大在政策上對醫療器械自主創新以及國産化的扶持力度,在監管、創新審批、資金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根據《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進一步加大醫藥産品研發的組織推進力度,重點做好基本醫療器械産品國産化工作。2014年5月,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啟動了第一批醫療器械遴選,醫療器械重點科技專項確定的“十二五”目標逐步實現,X線機、超聲、生化等基層新“三大件”全線技術升級,MRI、彩超、CT、PET/CT等高端産品的國産化不斷推進。

  2015年以來,對醫療器械的支援進一步加大,科技部下發《數字化醫療工程技術開發項目》;科技部、衛計委聯合頒布《數字診療裝備重點專項》;食藥監總局發佈《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創新醫療器械特批程式》。政策紅利將進一步加速醫療器械國産化進程。

  此外,衛計委要求公立醫院優先配置使用國産醫療設備和器械等,加快推進醫療器械國産化工作。相關部門在完善醫療器械註冊審評、鬆綁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降低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加大科技投入、引導國內市場認可等方面都在為國産醫療器械的崛起鋪路搭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