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三百隻股票重返二千點 十余家國企高管被調查

  • 發佈時間:2015-09-25 00:31: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楊菲

  據媒體報道,自8月26日上證綜指觸底2850.71點,在小幅反彈之後便呈現出橫盤震蕩整理格局,量能也持續萎縮,築底特徵明顯。雖然目前大盤圍繞3000點展開震蕩,距離2014年7月21日的牛市肇端2078.49點仍有較大空間,以前複權計算,已有319隻股票的股價率先返回牛市以前。不過本輪牛市過程的“造富”效應依然明顯,高價股陣容明顯擴容,但低價股數量沒有出現顯著減少,顯示股價兩極分化嚴重。目前已有33隻股票跌破每股凈資産,部分低估值藍籌股存在一定投資價值。

  現在股價低不低?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300多只股票價格已經返回牛市之前的高度,很難再説“高”;33隻股票跌破凈值,也讓價值投資者有話可説。説到底,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可能更複雜、更多樣,但也是大致逃不出這個規律。一般商品價格有高有低,一樣的商品品牌商品賣得貴,雜牌商品賣得賤,資本市場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一輪股票的大起大落,畢竟還是讓高價股擴容,低價股未見減少,所謂“兩極分化”指的就是好股票與賴股票之間的巨大差異。當然,資本作為商品,和一般商品的品質標準大不一樣。比如在中國,銀行業普遍收益高、利潤高、效益好,但是股價就是上不去;一些看起來沒什麼前景的企業,做一個概念就能雞毛飛上天。一些基本的數據也未必準,如市盈率,如估值等,只能參考,不能太當真。投資者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摸索。

  多位國企高管被查前腐後繼令人震驚

  據媒體統計,截至9月17日,今年已有9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因各種原因被調查:除了反腐中常見的“涉嫌違紀違法”外,還新增了涉嫌內幕交易等新的原因。近日出臺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裏,也關注了國有企業高管的宣佈和任命問題。另據報道,繼*ST金路董事長張昌德之後,四川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楊光,也步了前任的後塵:9月13日晚間,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光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不能履行職務。同時被查的還有興蓉環境副總經理高華。

  國有企業高管貪污犯罪,已經不是新聞,甚至連“前腐後繼”也不是新詞——幾年前,河南交通廳長曾經有連續幾任貪污犯罪,接踵下馬,被人用上了這個詞。在金錢面前,很少有人能禁得住誘惑,僅靠道德教育和覺悟提高,顯然是不夠的。對比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財富佔有方面的差別還是明顯的:犯罪的少數國有企業高管往往通過權力實現尋租,實現權力與金錢的變現,説到底,是佔“公家”的便宜。私人老闆也有貪婪,也佔國家的便宜,但主要是通過行賄拉攏高官,通過偷漏稅提高自己的利潤。這和國企高管的撈取利益有根本的不同,防範也相對容易些。他們不用貪污,因為賺的錢本來就是自己的;他們不用回扣、好處費等形式為自己撈好處,因為收益就是老闆的。雖然現在不強調産權的關鍵作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産權在利益分配上最終具有最大的發言權。

  股市下跌影響融資股權質押拉響預警

  媒體統計顯示,截至9月11日,1098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股權質押。而中金公司8月31日發佈的報告統計,股權質押的存量規模達到2.7萬億元,其中2015年凈增加1.4萬億元。券商渠道的股權質押佔比最大,其次是銀行和信託。有專家認為,股權質押風險可控,但資金鏈壓力不小。現在已經有數家公司觸及危險的“平倉線”。比如,8月28日,顧地科技發佈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廣東顧地塑膠有限公司通知,其質押給海通證券的8399.14萬股中的部分股份已臨近平倉線。基於上述事項,公司股票將臨時停牌。根據公告披露的資訊,廣東顧地的質押率高達99.95%,質押股份數量達1.42億股,預警線區間7元-13元,平倉線區間6元-12元。倘若上市公司股價繼續下行,廣東顧地或成為首個大股東爆倉案例,將面臨補充質押品或被賣出股票強平的兩難選擇。

  股市持續下跌,受損失的顯然不止是股民。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進行股權質押而融資,如果質押股票跌破警戒線甚至平倉線,質權人所在的相關業務部門並不會強制處理質押股票,往往是由雙方(出質人與質權人)就具體情況商量解除質押,或補充質押,或延期購回,以多種措施來規避潛在的風險。一句話,你的股票不如原來值錢了,借錢給你的金融機構當然要來重新算賬。如果覺得你的股票毫無翻身的可能,當然要強制平倉,或需要你補充其他抵押物。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資産品質時,不妨對這類問題多留個心眼。尤其在大勢不好的情況下,過多的質押融資,會形成企業沉重的負擔,有時甚至能把企業壓垮。有證券公司發佈的股權質押數據追蹤報告中統計,截至9月11日,有約160家公司接近或跌破警戒線。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總體上平倉壓力並不大。

  上市公司豈止賺錢機器更應重視履行社會責任

  不久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基金會顧問委員會主任李小雪在演講中表示,在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的積極引導和規範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積極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實踐活動,自覺節能減排,熱心公益事業。發展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形成。同時他也指出,在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的新常態下,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和推動社會責任工作任重道遠。他建議,廣大上市公司應積極參與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各項工作,並呼籲更多的企業重視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及資訊披露工作,不斷完善披露品質。據李小雪介紹,今年,中國證監會上市部、資訊中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時報社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等相關單位,根據在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立項計劃,啟動《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標準》研究編寫工作,以指導、協助上市公司更加科學、規範、有效地編制、披露社會責任資訊。目前已經完成初稿,下一步將向社會徵求意見。

  上市公司每年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在國際資本市場已經不是新鮮事,在中國資本市場也已經有不少公司定時發佈。長期以來,我們對上市公司的關心,更多的還是從經濟角度、效益角度和收益角度出發。上市公司自身,也都集中精力於産業調整和升級,集中資源於經營效益和資本增值。從市場規律而言,這些抉擇並沒有錯。但是,每個企業都是社會細胞,都對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經濟越是發展,這種責任心的要求越高;企業越是壯大,對社會責任盡心盡力的緊迫感就越強。僅僅回報股東、為國家多上稅,對於一個有社會責任胸懷的上市公司而言,顯然是不夠的。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才是一個有擔當的企業。無論是環保、生態、教育事業,還是救災、慈善等公益事業,都應該更多見到上市公司的身影。也願意見到每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更充實、更豐富、更有説服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