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洪城水業重組案拆解與重構 變身市政公用資本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9-23 07:5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國資證券化意願強烈

  “這次重組,可以説市政公用集團已經把手裏現階段能注入上市公司的最好的‘家當’給拿出來了。”作為洪城水業的實際控制方,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鄧建新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開門見山地表示。

  2015年8月初,洪城水業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及募集配套資金的預案。公司擬以9.97元/股非公開發行5785萬股,作價37284萬元向市政公用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南昌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作價6642萬元向南昌公交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南昌公用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作價13750萬元向南昌水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南昌水業集團二次供水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同時,擬以10.67元/股向南昌市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李龍萍、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57675萬元。

  事實上,市場對洪城水業重組一直預期不斷。早在2014年,在國企改革大背景下,市場已經有觀點認為洪城水業具有很強的資産注入預期。其主要理由是,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擁有城市公交、自來水及污水處理、燃氣、市政、地産、傳媒和投資七大板塊主業,考慮到集團旗下有較多優質資産,不排除未來實際控制人利用洪城水業這一上市平臺提升國有資産證券化率的可能。

  鄧建新也介紹説,洪城水業自2004年上市已有11年時間,是市政公用集團在資本市場的“獨苗平臺”。但是,“洪城水業的業務勝在穩健,不像一些週期性行業大起大落。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這塊業務已經固化,缺乏想像空間,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太多驚喜,再融資功能發揮得也不是很充分。市政公用集團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旗下的上市平臺做大做強,給股民更好的回報。”

  “本次重組之前,洪城水業的主營業務分為兩塊:一塊是自來水業務,主要在南昌市行政區域內開展;另一塊是污水處理,通過不斷收購兼併,已在全國佈局80多家污水處理公司。目前來看,洪城水業現有主業已經可以看到天花板,成長的空間不大。”鄧建新表示。

  2014年,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推出《三年攻堅計劃》,提出用三年時間攻堅,實現二次騰飛,再造一個市政公用集團。資料顯示,2002年市政公用集團成立時,總資産為63億元,到2013年,市政公用集團總資産達到500億元。這意味著,2014-2016年,市政公用集團要完成此前12年完成的目標積累。

  具體到洪城水業的大股東——南昌水業集團層面,其提出的落實目標是:三年內(2014-2016年)總資産規模達到102.3億元;凈資産達到37.5億元;營業總收入實現29.88億元;利潤總額達到2.75億元人民幣。南昌水業集團還表示,除了推進本次資産重組外,未來還將通過收購兼併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戰略擴張。  “市政公用集團對洪城水業的定位是,不僅要滿足集團內部的資産整合,更要以此為契機為起點,加大對集團外部資産的整合。這次重組是市政公用集團把現階段成熟的資産注入上市公司,而並非是市政公用集團的全部優良資産。”鄧建新表示,本次重組將進一步擴大上市公司主業經營範圍,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貫徹上市公司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戰略。

  仍有優質資産待注入

  本次重組方案的落槌,並不是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改革的終點,其將繼續關注支援洪城水業的發展。鄧建新表示,通過三年攻堅計劃,力爭使市政集團實現質的提升。“去年市政集團在中國服務類企業500強中排203位,比2013年提高了13位。如果三年攻堅計劃能夠實現,集團將能夠跨入前200位。”

  鄧建新透露,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正在制定“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規劃,集團的願景是通過“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市政集團要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市政綜合運營商,在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要進入到前100位,在中國企業500強中,要進入到400位左右。目前來看,市政集團實現這些目標還有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戰略佈局。

  據介紹,為了落實上述目標,市政集團正開展一系列攻堅戰。首先是項目投資攻堅戰,今年市政集團的投資項目達到128個,年度投資114億,投資規模和去年相比提升了大概一倍。其次是改制改造攻堅戰,國企改革是當前的重點,也是政府層面對於市政集團的硬性要求,市政集團會考慮引入混合式經濟改制,籌劃員工持股,力爭3年內能讓成果被政府和社會各界認可。再次是創新管理攻堅戰,雖然市政集團在管理上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較其目標仍有差距,目前集團正聘請機構做有關現代化企業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梳理。最後則是安全穩定的攻堅戰。

  “洪城水業在集團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有契機和能力再上一個臺階。”鄧建新説,“通過此次重組,市政集團對洪城水業的持股將由原來的34.72%上升至未來的43%。原來的持股結構非常逼近33.33%的相對控制權,使得企業的資本運作遭遇不少掣肘。隨著這次重組國資持股比例的加大,未來洪城水業資本騰挪的空間將會顯現。”

  鄧建新表示,在本次重組後,洪城水業的主業擴張不會停滯,依靠市政公用集團強大的內部資源及資源整合能力,可以將大量培育成熟的優質資産逐步注入到上市公司。在集團內部資源方面,集團已戰略性佈局溫州、南昌等地的垃圾發電、固廢處理等極具前景的新型業務。同時,集團不僅僅滿足於南昌市、江西省的市政公用行業龍頭地位,更著眼于通過資本更加高效的進行整合資源。目前,市政公用集團通過與深創投戰略合作成立由市政公用集團控股的風投機構——紅土創投,尋找合適的並購標的進行戰略投資,並積極探索設立更多的戰略投資平臺,以助力集團發展規劃和上市公司戰略佈局的實現。

  在自身經營發展方面,洪城水業下一步將主要關注智慧水務和智慧城市領域。當前南昌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文件已經基本成型,未來會牽頭企業做項目。鄧建新表示,“在本次重組完成後,洪城水業的名字顯然已經不能概括公司未來的主業,因此上市公司會適時考慮更名。通過此次重組,洪城水業的主業完成轉身,上市公司變成一個大的市政公用業務資本平臺。市政公用集團目前也在培育下屬其他企業,如果覺得某個板塊成熟了,市政公用集團會適時再度注入資産到上市公司,這個既定方針很明確。”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無論是上市公司自身的重組方向,還是實際控制方的改革思路,洪城水業的重組都是新形勢下地方國企改革一個典型樣本案例。一方面,作為下層的上市公司,存在市場化改革的倒逼動機;另一方面,作為上層的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對資本運作有一系列的系統性安排。從此次注入的幾個標的來看,洪城水業的重組不是隨手拈來的無準備之戰,而是承載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轉型攻堅目標的重要希望。

  目前來看,無論是投資者、上市公司,還是實際控制方,都可以在其中獲得利益訴求,是一個多贏的局面。但也必須認識到,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轉型的決心和執行力,以及注入標的未來的業績成長,仍然存在一定的變數。

  注入標的成長性可期

  業內普遍認為洪城水業擬置入資産估值相對合理,給二級市場預留了較大空間。預案顯示,2015年1-4月南昌燃氣營業收入3.39億元,凈利潤1242萬元,採用資産基礎法進行評估,其凈資産預估值為7.31億元,對應51%股權作價3.73億元。二次供水公司2015-2017年業績承諾分別為1350萬、1400萬、1450萬元,根據盈利預測和預估值計算,其2015年市盈率為10.18倍。根據盈利預測承諾值和預估計算,公用新能源2015年市盈率為8.2倍。相對於同類標的在A股的估值,洪城水業目前市值不到35億,“個頭”並不大,三個標的估值較低,有利於增厚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讓市場滿意。

  鄧建新表示,“燃氣、二次供水和公用新能源,毫無疑問是市政公用集團的優質資産。需要指出的是,關於此次資産注入,我們考慮的不僅有資産品質問題,後期業務成長性如何,更是本次重組標的篩選的重要原則和依據。目前來看,這幾項業務在未來幾年的成長性均值得期待。”  此次重組擬注入的資産中,南昌燃氣是南昌地區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多年來通過持續經營,在南昌地區獲得了長足發展,在南昌市擁有覆蓋大部分地區的天然氣特許經營權,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而且,天然氣業務與上市公司原有污水處理業務同屬環保行業,通過本次重組,鞏固了上市公司公用環保行業的市場定位,優化了上市公司的産業佈局。鄧建新透露,市政公用集團選定南昌燃氣注入,其首要原因是將洪城水業的産業鏈打開,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

  鄧建新介紹,此前,南昌燃氣僅依靠川氣東送工程單一氣源供氣,一到冬季用氣高峰期,南昌燃氣不得不對一些工業企業和商戶限氣。如今,西氣東輸第二條線打通,南昌的供氣格局發生改變,不再受制于氣源而限制客戶用氣了。

  資料顯示,西氣東輸二線主氣源為中亞進口天然氣,調劑氣源為塔裏木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的國産天然氣。工程主要目標市場是早先西氣東輸一線工程未覆蓋的華南地區,並通過支幹線兼顧華北和華東市場。工程包括一條幹線和首批八條支幹線,工期為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

  “過去,江西省內只有一張天然氣網,南昌燃氣要購買天然氣只能通過江西省天然氣公司。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完成後,南昌燃氣不僅可以向省天然氣公司購買,也可以向中石油、中石化購買天然氣,一下子就形成多家競爭的局面,極大改善了上游的成本和氣源壓力。氣源不再受限後,南昌燃氣可以放手開拓之前不敢開拓的客戶。”鄧建新表示,氣源供應的改善,使得南昌燃氣的供銷格局發生巨大改變。

  據了解,南昌本地于2010年才開始接通天然氣,此後天然氣用戶發展迅猛。截至2014年,南昌燃氣的居民用戶數達53.32萬戶,2010-2014年複合增長率達83.53%,非居民用戶由2010年的390戶提高到2014年的2084戶,年複合增長率達52.24%。

  “鋻於此次重大資産重組的嚴謹性,我們詳細考察了A股相關的標的。目前A股的同類標的主要有深圳燃氣、陜西燃氣、重慶燃氣等,南昌燃氣和他們相比,首先是資産結構比較合理,現金流充裕。我們注意到,在毛利率指標方面,南昌燃氣屬於業內第一梯隊,加上自身盤子小,當地的下游發展遠未到企業發展軌跡的拋物線高點,因此未來的成長性會比較樂觀。並且,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到上市公司的業績上來。”市政公用集團副總經理肖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肖壯進一步指出,南昌燃氣起步晚,現在市場的佔有率較高,但是還有很多沒有用上燃氣的用戶,包括8月份新建縣併入南昌市區,未來仍有尚未釋放的需求。與此同時,南昌市的公交車全部歸屬市政公用集團,近半數的南昌市計程車也歸屬市政公用集團,其中很多公交車、計程車用的是LNG、CNG。

  目前,南昌市的計程車紛紛進行“油改氣”,因為燃氣成本比燃油成本減少一半,不僅可以縮減成本支出,還可以達到城市環保綠標要求。計程車的“油改氣”,是通過給出租汽車加裝一套使用天然氣的裝置,使汽車在燒油和燒天然氣之間自由轉換。南昌大眾交通有限公司的熊朝輝師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路況不同,車燒天然氣的成本在2毛到5毛每公里,而燒油的成本在6毛每公里。唯一的問題是,現在南昌市的加氣站比較少,現在給計程車加氣總是要排長隊。”

  “目前,南昌燃氣和公用新能源公司的加氣站數量確實有限,但未來爆發的空間較大。”洪城水業董事會秘書付方俊表示,“我看好南昌燃氣業務的長期發展。這塊涉及到民生,城市的發展與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是未來公司燃氣業務穩健發展的有力保證。”

  二次供水公司無疑也是一個亮點。根據預案,二次供水2015年-2017年承諾的業績分別為1350萬元、1400萬元和1450萬元。與之前的基礎市政建設不同,二次供水公司作為城市供水“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當前居民居住用水水質改善和未來的用水剛性需求息息相關。

  2011年,為保證二次供水安全,南昌水業集團成立了二次供水公司,專職管理南昌市二次供水相關工作事宜。“本次重組後,上市公司將會爭取獲得南昌市二次供水業務的獨家許可。按照現在的供水標準,4層以下的住戶是公用供水所必須達到的範圍,但到了4層以上就需要用到二次供水了。”洪城水業董事長李鋼向中國證券報介紹道,如果説洪城水業之前的業務是生産自來水並且把水供出去,那麼二次供水就是“打通居民用水最後一公里”的工作。

  李鋼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南昌多數居民都居住在四層樓以上,現有存量有60多萬戶需要改造。二次供水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二次供水管道設備安裝收費以及二次供水設備的銷售,未來有望進一步拓展二次供水加壓服務收費。“原有二次供水的解決方案是通過高壓將自來水打上高層的水箱,再向下供水。但是,水箱的清潔問題一直備受業內關注。有事實證明,原有二次供水模式中的用水衛生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因此,二次供水系統改造勢在必行,不僅僅是解決用水的便捷性,更多的解決民生領域居民關注的健康問題。”

  此次注入的最後一塊資産——公用新能源,是南昌市最大的車用天然氣供應商。從2013年南昌市建成首座天然氣加氣站以來,公用新能源布點速度十分快。肖壯介紹,截至2015年4月30日,公用新能源共有8個天然氣加氣站,其中,6個CNG加氣站,2個LNG加氣站。  鄧建新表示,公用新能源前期的優勢是布點的卡位,這些加氣站位置都位於南昌最好的加氣地段,現在還有5-6個新的加氣點正在報政府審批。

  “公用新能源已經具備了‘地利’的條件,且供氣客戶又以公交車和計程車為主。目前,南昌市全部公交車和接近一半體量的計程車掌握在市政集團手中,這是公用新能源的‘人和’優勢。”鄧建新説,“至於‘天時’方面,國家非常重視天然氣車輛的推廣,並給予補貼。南昌市民使用新能源車的體量也在穩步提高。隨著上游氣源的改善,公用新能源的上下游都面臨比較好的氛圍。我們對完成重組時的業績承諾非常有把握。”

洪城水業(6004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