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銀行揭秘:平均付息負債成本今年將破3%
- 發佈時間:2015-06-01 09:03:43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在具體經營策略的倚重上,現階段各家銀行仍有較大差異。”一股份行副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有些銀行負債成本控制較為理想;有些銀行通過資産端的高定價覆蓋其負債成本,沿襲‘收益覆蓋風險’的思路;更有甚者直接調整資産負債結構,降低存貸業務的佔比。”
在連續降息週期中,“存款負增長”、“凈息差收窄十余個基點”、“商業銀行經營承壓”、“部分銀行利潤或降至零增速”的説法甚囂塵上。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的一季報顯示,四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僅為1.39%、1.49%、1.05%和1.86%。
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日前亦公開表示,“數輪降息後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結構中利差的收窄在加速,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撐不住了。”誠然,負債端資金成本日益趨升,商業銀行如何重塑其資産負債表,如何優化負債成本和期限的匹配、如何對資産端予以合理等價等,均顯得尤為關鍵。
“在具體經營策略的倚重上,現階段各家銀行仍有較大差異。”一股份行副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有些銀行負債成本控制較為理想;有些銀行通過資産端的高定價覆蓋其負債成本,沿襲‘收益覆蓋風險’的思路;更有甚者直接調整資産負債結構,降低存貸業務的佔比。”
翻閱年報和季報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試圖還原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和廣發銀行詳細的存款結構、存款成本等,以窺探在利率市場化全面放開前夕,一眾商業銀行吸納不同期限、成本各異的各大類存款時的偏好與策略。
活期存款加速流失
對利息收入佔據“大頭”的商業銀行而言,活期存款無疑是成本最低的優質資金來源。然而,過去兩年內商業銀行陷入了活期存款加速流失、付息成本普遍上升的尷尬困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五大行中,除交通銀行去年存款負增長外,其餘四大行2014年存款均保持5%-7%的增速;但隨著2015年“股債雙牛”局面的出現,加上各類高收益理財産品對居民存款、企業存款的分流,過去商業銀行存款動輒20%增速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
數據顯示,中行、農行、工行、建行活期存款佔比分別從2013年的43%、55%、49%、55%下降至2014年末的40%、52%、48%和50%;
“在企業活期存款方面,無論是增速或存款總量都在下降,除去外部因素,其中一重要原因在於四大行的企業客戶存款結構中,不少屬於大企業的項目存款,工程一旦結束後便缺乏新的增長動力。”一國有行中層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相較于國有大行動輒45%以上的活期存款佔比,11家上市股份行、城商行的活期存款佔比集中于35%-40%的水準,其中招行的活期存款佔比以50%位居首位,北京銀行、興業銀行分別以45.7%、40.2%緊隨其後。
對標2013年末,去年浦發、民生、興業、中信等股份行活期存款佔比均呈小幅下滑的跡象;活期存款比例同比下降近5個百分點的包括平安銀行、華夏銀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留意到,2014年平安銀行活期存款佔比僅為26.4%,在股份行、城商行中墊底;但該行保證金存款高達3210億元,在存款餘額中佔比高達21%。
類似的是,華夏銀行活期存款佔比為36%,同比下滑5個百分點,但其報表中佔比達19.3%的“其他存款”項下並未言明詳細。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保證金存款餘額逾3000億的還包括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兩者保證金存款分別為4181億和3638億。
對比2014年末與2015年一季度末的數據發現,大部分商業銀行活期存款佔比均較去年末有所下降,活期存款流失的困局仍在繼續發酵。
截至3月末,工、農、建、交的活期存款佔比較2014年末下降1-4個百分點不等;股份行中興業銀行活期存款佔比下滑幅度最大,達7個百分點,平安、浦發、南京銀行等均有2-4個百分點不等的下滑。
據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預測,隨著貨幣基金産品“類現金”功能的完善,預計我國銀行企業及個人存款中活期存款佔比可能在3至5年後加速下滑至30%以下。
“過去,業內一度高舉‘存款立行’、‘時點考核’的方針,衝存款的情況嚴重,日均值偏離過多,2013-2014年期間,多家銀行重新定義以日均存款考核為主,並開始主動維護與建設客戶關係系統。”滬上一股份行的分行行長稱。
在前述資産負債管理部人士看來,維護客戶關係並非為了降低資金成本,而是保持存量客戶對於銀行利率定價調整的彈性和適應性。“目的在於,只要利率定價不出現重大失誤,資金的穩定程度便得以保障,這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首要保障手段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留意到,2014年多家銀行通過吸納“同業存放”或“同業拆入”的資金,進一步擴張其負債結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除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外,其餘13家銀行“付息負債”項下的“同業存放及拆入款項”均呈現同比迅猛增長的態勢,進一步擴張了其負債規模。
四大行中,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2014年的同業存放及拆入款項餘額分別為2.5萬億、1.2萬億、1.1萬億、1.5萬億和1.3萬億,同比增長達24%、19%、28%、72%、17%。
股份行中,招行的“同業存放及拆入款項”從2013年的5826億元猛增至2014年的9605億元,增幅達65%;中信、廣發銀行“同業存放”餘額的同比增幅亦在20%以上。
存款付息率普漲16BP
本輪“5·11”降息中,儘管央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30家銀行所有期限存款尚無“一浮到頂”,即便是存款定價最高的城商行漢口銀行,其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基準利率的1.44倍。
此外,工、農、中、建、交、招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維持在2.5%水準,為基準利率的1.1倍;中信、光大、民生、興業、浦發、平安等股份行與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等城商行,其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集中于2.7%的水準,為基準利率的1.2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除並未更新存款利率定價的重慶銀行、南京銀行、包商銀行外,本輪降息後一年期存款利率仍維持于3%或以上(基準利率的1.33倍)的,僅剩寧波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漢口銀行、江蘇銀行。
“從實際情況來看,本輪降息實際上已經推開了存款利率上限的大門,目前各家商業銀行的存款定價已接近市場利率定價。”一股份行的支行行長認為。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存款利率定價範圍繼續擴大,一年期定存最高浮動可至3.3%-3.4%,但實體經濟下行,可匹配的高收益資産供給收縮,銀行尋找高成本負債來源動力不強,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意願並不大。
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銀行負債端資金成本普遍上漲的局面已然難以逆轉。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16家上市銀行2014年平均付息負債成本為2.9%,同比上升23個BP,預計今年將突破3%。
如圖表數據顯示,國有行隊列中,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分別為2.02%、1.85%、2.04%、1.92%和2.35%,分別同比上升0.15、0.11、0.06、0.03、0.21個百分點。
股份行中,招商銀行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僅略高於四大行,為2.1%,同比2013年的存款付息率1.88%上升22個基點;對公存款利率同比增30個基點至2.34%。
“其主要原因是新任行長田惠宇上任後對公司條線予以整改,上半年6個月內新增逾4500億元的公司存款,付息利率上漲幅度在預期內,可以理解。”招行一對公條線人士透露。
而存款付息率較高的股份行包括廣發、光大和平安,三者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分別為3.24%、2.73%和2.65%,同比上升38、22和26個BP。
重塑負債定價策略
關於負債端重新定價的策略,多家銀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據知情人士介紹,商業銀行負債端的資金來源包括公司存款、零售存款、同業存款、部分保本型理財資金、貨幣市場交易等,銀行在資産負債管理中,會根據當下的市場環境和本行具體的業務條件,尋找與該行定價策略相匹配的負債資金。
“負債和資産間存在一個內部轉移價格機制,負債成本是資産定價的基本,但目前存貸定價的基準不一致,且存在期限錯配,故負債的定價從‘收益覆蓋成本’逐漸改為‘收益覆蓋風險’。”前述股份行資産負債管理部人士稱。
他進一步解釋:商業銀行現行資産端定價對標較常見的是“根據風險調整的收益”(RAROC),一般總行層面年初會設定RAROC的下限,其中包括了成本、風險(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盈利目標)等參數的考慮。
以華南地區一大型股份行A為例,其負債成本素來控制在較低水準,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分別僅為1.91%、1.88%、2.1%,同期該行計息負債的年化平均成本率亦僅為2.19%、2.48%、2.61%,遠低於其他的股份行。
而同在華南地區的一中小型股份行B,其思路則更多關注“提高資産端的收益”。該行2014年存款平均成本率為3.37%,同比上升幅度達26個基點,但其貸款及墊款平均收益率高達7.66%,同比提升80個基點,該行的利息凈收入因此多增123.6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留意到,除了在資産負債兩端“做文章”,部分城商行更是主動調結構,降低存款業務的佔比。
如某兩家上市城商行2014年一般貸款平均餘額佔總生息資産平均餘額的佔比分別僅為34.7%和31.9%,同比下降2.6和4個百分點,表明其存貸款業務比重下降,更多地依靠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生息資産增加經營收入。
“這兩家城商行的投資類業務發展均甚為迅猛。從生息資産結構來看,投資類業務已取代貸款業務、佔據生息資産業務總量的最大版圖。”某城商行中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年報數據顯示,前述兩家城商行2014年的債券投資和證券投金額分別高達2199.3億元和1820.1億元,同比升幅近70%和近40%,在生息資産平均餘額中的佔比分別高達43.5%和38.4%,而同期這兩家城商行的貸款及墊款業務在生息資産中的佔比僅為32%和34.6%。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