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萬萬”合作將超千億級 萬達甘願當“小弟”

  • 發佈時間:2015-05-15 08:23:48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61歲的王健林和50歲的鬱亮端起紅酒杯一碰,國內商業地産龍頭萬達集團和住宅龍頭萬科集團,正式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在5月14日的簽約儀式上,萬科與萬達均表示,此次雙方簽署的是框架協議,未來具體的合作安排會根據項目情況來確定。“萬達聚焦商業,把住宅交給萬科;萬科聚焦三好住宅和城市配套服務,謹慎對待商業地産。”這樣一種合作態勢,引人關注。

  未來,雙方的合作主要通過聯合拿地、合作開發的形式進行,即由萬科開發項目中住宅部分,萬達開發項目中商業部分,以實現優勢互補;此外,雙方也表示將共同探討基於現有項目進行合作開發的可能性。

  “萬萬”在海外也將合作

  “萬科和萬達特別有緣分,兩個公司都姓萬;兩家的創始人都姓王,一個是早期在南面稱王,一個在北面稱王;後期了一個在住宅稱王,一個在商業稱王。”萬科集團總裁鬱亮認為,房地産行業白銀時代的到來,使兩巨頭走到了一起,雙方“門當戶對,一見鍾情”。王健林稱,如果雙方接下來的談判能達成一致,將是超過千億級規模的。

  對於萬達和萬科為何能走到一起,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是雙方戰略轉型的不謀而合。萬達從2014年就開始力推輕資産模式,逐漸把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轉移到服務業方面;萬科也在尋求轉型。“這兩家企業能夠走到一起,説明今後代表著一種趨勢,在今後中國的行業裏不但有競爭,更多的是合作,從競爭走向競合,可能這就是行業的一個方向。而且這種競合不是簡簡單單的抱團取暖。”

  對於合作模式的核心,王健林説,是發揮各自的優勢。萬達現在做商業和文化旅遊,萬科的優勢在住宅方面做得精,成本控制得好,管理的口碑比較好,同時物業口碑很好,萬科對價格的控制比萬達更精細一些。萬科和萬達都走向了海外,雙方合作不僅局限于國內,也包括海外的全球合作。

  王健林表示,萬達輕資産現在正按計劃在走,從簽約到開業有一個過程,今年開業的26個廣場,全部是輕資産,由萬達持有;明年至少會超過50個;到2020年,萬達輕資産廣場的比重會超過重資産,輕資産的總數會比重資産還要多。“輕資産就沒有任何的銷售任務,考核的核心是兩點,一是成本控制的方式,二是招商租金控制的能力,這是決定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關鍵。”

  萬科總裁鬱亮則認為,萬科定的是未來十年的轉型,第一個是“三好”住宅,有巨大的空間;第二個是城市配套服務的轉型,這一塊主要是消費,主要是産業地産和消費地産,消費地産是包括養老,也包括社區商業等,這是萬科的重點。所以在這個時候萬科跟萬達的合作,互相彌補長短,對萬達的轉型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合作公司萬達“股份會小點”

  鬱亮認為,在地産“白銀時代”,房企開始與金融結盟。今年以來,全國買地最多的不是傳統房地産商,而是金融機構。

  萬達與萬科之間,會在金融領域有合作嗎?鬱亮表示,萬科迄今為止還沒有金融板塊,儘管有很多融資渠道,也嘗試不同的資産管理模式。“萬達集團轉型過程中有一個(方向)是往金融的轉型,未來我覺得如果有資源,我們當然是需要利用,所以説有合作的可能性。”

  就在其他房地産企業紛紛逃離三、四線城市時,王健林卻期望以輕資産模式加速萬達廣場在這些城市佈局。在區域選擇上,“萬萬”能否達成一致?鬱亮説,萬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做法,叫做“要為普通人家蓋好房子”,不只為一、二線城市的人蓋房,還包括給三、四線城市的人蓋好房子,未來可能五、六線都可以考慮。

  “萬萬”合作,是成立平臺公司還是分公司?王健林表示,雙方肯定要成立合作公司,兩個大集團之間合作,無論從風險、財務、融資、控制,沒有一個合作公司,是不行的。一個項目合作就要成立一個合作公司,其中一定是萬達的股份會小一點,因為現在萬達在力推輕資産。

  王健林還稱,雙方還在探討一種更大規模的新戰略合作,而不是外界理解的“我們幹商業廣場,他們幹住宅”。

  轉型擺脫銷售依賴

  有熟悉萬達的資本市場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轉型前,萬達是“以住養商”的模式,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銷售回款和租金收入以及部分自有資金、建築商墊資和新物業中長期抵押貸款等。其中,支撐一個項目的資金六成左右來自銀行貸款,其他靠主力店、自有資金的支撐,整個結構非常需要來自住宅等銷售物業提供的現金流。“萬達輕資産轉型之後的想法則是,著重運營商業地産,從運營中獲取相對穩定的盈利,擺脫銷售模式。”輝立證券分析師陳耕告訴記者。

  當“成本+利潤”的考核指標開始變化,萬達操作項目的開發體系、資金體系,甚至收入、利潤構成,都可能産生變化。

  這個觀點得到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總經理陳曦的認同。他認為,在輕資産轉型過程中,萬達的架構會有變化,比如收縮住宅板塊,聚焦商業發展戰略,這次與萬科合作,加速了這種變化。

  對於萬達,社區商業同樣是一個深層次的利益點。“萬達的電商雖然平臺相比夠強,基於全國萬達廣場的數據基礎也很廣泛,但目前萬達電商呈現出的,仍像是基於萬達廣場商業的網上平臺,不夠下沉。萬科則在平臺和數據的搭建上,能力相對弱勢。”陳曦認為,如果萬達和萬科在這方面有所合作,後者作為全國住宅開發量最大的房企之一,強大的客戶資源,以及在社區服務上的豐富經驗,能夠幫助萬達補上“最後一公里”的短板,實現生活屬性的轉化。

  陳耕也認為,如果在這方面有合作,雙方在電商領域均會有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方向上,雙方(特別是萬達),或能産生類似阿里巴巴O2O落地的價值體現。而目前萬達也在朝這個方向走,它的運營模式在産生深刻變化。“萬達和萬科的合作對雙方估值會有推動,但推動力有多大,還要看具體細節的執行。不過雙方整體構想是不錯,在股價上或有一些短期效應出現。”陳耕認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