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宜華地産通過並購做大市值 股價漲6倍

  • 發佈時間:2015-05-08 07: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今年一季度,剛剛更名的宜華健康(000150,SZ,原名宜華地産)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增幅約1290%,凈利潤等指標均由負轉正,同比增幅明顯。但這主要受益於合併眾安康報表。

  去年7月4日,宜華地産重組復牌後,股價一路狂奔,截至今年4月14日停牌前,股價大漲近6倍。與此同時,2014年公司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特別是應收款與其他應收款劇增2.6億元,超過了營業收入。由此可見,相對於公司業績,投資者對“故事”更感興趣。

  通過並購做大市值

  去年7月,宜華地産全資收購廣東眾安康後勤集團(以下簡稱眾安康),去年底,公司參股深圳友德醫科技公司,同時砍掉了風險較高的地産子公司。

  在醫療行業資深觀察人士邊晨光看來,房企跨界醫療,必須找到合作夥伴,並非要親自去做,關鍵是進入哪個細分領域,以及如何戰略合作等。

  按照宜華健康2014年報表述,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57億元,同比下滑7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982萬元,下滑67.5%,主要係地産結算收入減少。

  記者注意到,宜華健康收購眾安康今年初才順利完成,致使其並未納入去年合併報表。眾安康收入主要來自醫療後勤綜合服務與醫療專業工程收入。

  按照重組承諾,眾安康原12位自然人股東承諾2014年眾安康扣非凈利潤6000萬元,結果僅比承諾多出30.5萬元。前述股東還承諾眾安康今、明年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為7800萬元、1.104億元。

  按照約定,重組交易如果未在去年底之前完成,業績承諾年度須相應順延至下一年,相應年度的預測凈利潤須參照相關評估報告確定。

  近日,宜華健康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2014年業績承諾仍然有效,但承諾期為4年,2017年承諾業績為1.00593億元。

  今年一季報顯示,宜華健康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增幅約129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達到365.9萬元,同比增長171%,經營凈現金流入7754萬元,同比增長603.5%。

  記者發現,上述營收劇增主要得益於眾安康被納入了合併報表,但這也造成宜華健康的營業成本增幅遠超營收增幅,且應收款與其他應收款總額劇增2.6億元。

  今年4月中旬,宜華健康為眾安康6500萬元銀行貸款提供了連帶擔保。銀河證券分析師沈海兵表示,並表眾安康之後,宜華健康業績有望實現大幅增長,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機構高位套現

  除了直接收購醫療健康領域資産,宜華健康今年以來進一步加碼了在醫療領域的投資。4月底,宜華健康參與尚榮醫療的定增,認購其股份1061.57萬股。

  針對醫療綜合服務收入,眾安康曾表示,根據目前投標情況預計將新增一部分客戶,看好醫療後勤服務外包的未來市場空間。在醫療專業工程服務收入上,眾安康也曾説,要積極開展其他業務,由以前單一的專業手術室工程拓展到醫院主體工程施工項目等。

  宜華健康2014年報表述,眾安康擁有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的跨區域服務網路,加上友德醫參與合資的廣東首家網路醫院,宜華健康擬通過整合他們線下線上資源,搭建醫療服務O2O平臺,實現慢性病管理和養老服務的閉環運作等。

  去年7月4日,宜華地産重組復牌盤後,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出現一字漲停,隨後仍一路狂飆,截至今年4月14日,報收52.7元,9個月股價大漲近6倍,引來眾多機構瘋狂進場。

  去年半年報顯示,宜華地産的機構投資者僅7家,但去年年報披露時,機構投資者達36家,其中32家為公募基金,佔流通股比例67%。

  面對資本市場狂熱追捧,業內質疑宜華健康的商業化醫療服務與傳統社區醫院相比究竟能否真正刺激業主的醫療服務需求,而其遠端醫療或遭遇醫生資源不足、擴張背後成本劇增等問題。

  業內的質疑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印證。記者發現,與去年底相比,今年一季報顯示機構投資者已減倉1500萬股,總持倉量佔其流通股比例已降至62.59%。尤其在10大流通股中,華商基金管理的兩隻公募基金減倉270余萬股,減倉比例為2.51%。

  上述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説,公司引入眾安康等是基於互補優勢,目前幾個業務並存發展,不會綁在一起。公司還將借助醫療品牌,與當地醫院合作。

  在今年股價瘋狂上漲的上市房企中,宜華地産僅僅只是其中一個案例。中天城投榮安地産等上漲靠前的地産股或多或少都有轉型或跨界的概念,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們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只是公司的業績最終是否如某些機構研究員所展望的那樣美好,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