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上市銀行再融資或迎千億元量級“內援”

  • 發佈時間:2015-04-14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 歆  責任編輯:陳娟娟

  截至去年年底,上市銀行合計員工總數超過212萬人,即便其中10%的員工被定義為核心員工,那麼未來有望參與“員工持股+定增”計劃的人數也將高達21.2萬人

  沒有懸念,停牌數日後披露了“員工持股+定增計劃”的招商銀行昨日一開盤即封住了漲停。對於去年10月底以來已經整體上漲了約60%的銀行板塊來説,招商銀行的持股計劃更像是一次“空中加油”,將民生銀行此前披露的相似計劃由個案推升至行業共性,並賦予了銀行股估值新內涵。

  《證券日報》記者按照招商銀行員工持股定增計劃的募集規模和參與人員數量推算,員工總數合計逾210萬人的16家上市銀行,員工持股再融資潛力高達千億元量級。

  “招行版”混改起步

  上週末,停牌數日之久的招商銀行終於披露了其重大事項:將向不超過8500名員工推出持股計劃,擬發行不超過4.3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人民幣(一期計劃部分,三期計劃的合計募資規模為100億元),這也標誌著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起步。招行表示,持股計劃的資金來源為員工的合法薪酬以及經董事會核準的其他合法方式的資金來源。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

  招行並不是第一家決定捆綁員工持股計劃與定向增發的上市銀行。去年11月8日,民生銀行發佈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方案,擬發行不超過14.08億股A股普通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

  不過,兩家銀行的股權結構差距較大,民生銀行的股東多是民資性質,而招商銀行的大股東以國資為主,因此此番“會師”于員工持股計劃,意義更顯不一般。早在民生銀行相關方案推出之際,一位股份制銀行中層人士就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比較羨慕民生銀行這種集體參股的行動,如果是個人員工在二級市場增持,市場風險太大,而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定向增發,第一可以鎖定參股成本,第二可以提高核心員工的忠誠度,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這種模式是否會被推廣,畢竟包括我們銀行在內的絕大多數上市銀行與民生銀行的股權結構大相徑庭”。

  可以説,目前兩家銀行為不同股權類型的上市銀行均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範例,“員工持股+定增”的模式有望在上市銀行中進一步鋪開。在政策層面明確表示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員工持股+定增”甚至可能成為上市銀行的“標配”。

  從二級市場反應來看,招行的方案確實實現了叫好又叫座。招商銀行本次定向增發的價格為13.8元/股,雖然是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不過也超過了12.47元/股的凈資産價格,而且等於在心理層面為招商銀行奠定“估值鐵底”。

  昨日,招商銀行早間一開盤二級市場就直接封于漲停板,並持續至收盤,全天成交不足10億元,較此前動輒40億元-60億元的成交額而言顯然惜售明顯。

   再融資迎來重量級援軍

  事實上,二級市場之所以對招商銀行的“員工持股+定增”計劃如此買賬,恰恰是因為看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平安證券發佈研報指出,招行是繼民生銀行後第二家公佈員工持股方案的上市銀行,方案整體內容與民生基本一致,均是採用向公司核心骨幹員工定向增發股票來完成員工持股計劃,未來更多銀行將陸續跟進。

  2014年6月份,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制定併發布《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在上市公司中開展員工持股計劃試點。

  平安證券進一步表示,目前絕大多數上市銀行的市凈率均超過1.1倍,員工持股計劃的折扣定價不會導致國有資産流失,預計地方國資背景的股份制銀行可能陸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如果採取二級市場購買將尤其利好A股流通市值小的銀行(如國有大行中的建設銀行)。

  《證券日報》記者按照招商銀行本次披露的第一期“員工持股+定增”計劃的募資規模(60億元)和員工數量(不超過8500人)計算,平均每位員工的認購規模約為70萬元,參與員工約為員工總數的11%,若不計算派遣制員工則這一比例將上升至約15%。

  記者按照同花順數據計算發現,已經披露年報的11家上市銀行截至2014年年底的員工總數為202.8萬人,再加上其餘5家未披露年報銀行的員工數(按照去年中報數據計算),上市銀行合計員工總數超過了212萬人。即便其中10%的員工被定義為核心員工,那麼未來有望參與上市銀行“員工持股+定增”計劃的人數也將高達21.2萬人。

  此外,招商銀行每人平均認購規模約為70萬元,考慮到招商銀行員工薪酬在上市銀行中相對較高,從2013年的數據來看,招商銀行員工薪酬較上市銀行平均員工薪酬大約高出40%。也就是説,考慮到薪酬水準不同導致的購買力不同因素,16家上市銀行員工平均的認購標準可以按照“70萬元/1.4倍”來進行大致的推算,即每位核心員工約認購50萬元。

  綜合上述數據,21.2萬名核心員工的合計認購規模可以達到1060億元,事實上,這個數據還是相對保守的推算,再考慮到部分銀行可能效倣招商銀行在未來三年內陸續分期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合計的認購規模很可能超過1500億元。

  而且,按照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12個月,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36個月,自上市公司公告標的股票過戶至本期持股計劃名下時起算。

  此外,拋開招商銀行的個案,從上市銀行員工薪酬指標和相關監管規定來看,16家上市銀行員工認購定增股份的量級也能超過千億元。

  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相關數據統計發現,11家已經披露的上市銀行去年共計派發的職工薪酬合計約5316億元,其中,農業銀行2014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1165.5億元,工商銀行支付1084億元,建設銀行支付915.4億元,中國銀行支付769.1億元。再加上其餘5家銀行2013年的薪酬數據,16家上市銀行2014年合計派發薪酬應該會超過5600億元。

  按照此前證監會公佈的《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政策傾向,“用於實施計劃的現金薪酬數額不得高於最近十二個月公司應付員工薪酬總額的30%”計算,上市銀行員工持股計劃的認購上限可達1680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