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143家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 奇葩報備顯“心機”

  • 發佈時間:2015-02-19 07:49:0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陳岩  責任編輯:陳娟娟

  眼下正值審計年報的忙碌期。過去一年中,會計師事務所爭奪上市公司客戶的“賬本”基本成形。

  近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佈《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審計情況快報》第三期。快報顯示,截至2015年2月9日,共有31家事務所向中注協報備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機構變更資訊,涉及上市公司143家。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對於上市公司換審原因,除了前任事務所聘期屆滿,客戶發生重大資産重組等官腔説辭外,還有客戶選擇低價事務所,客戶單方面更換事務所、原因不清楚等值得玩味的報備原因。

   143家公司換審

  據中注協披露數據,截至2015年2月9日,共有143家上市公司更換財務報表審計機構。

  從變動情況來看,立信成為換審的最大贏家,瑞華和大華新接手客戶數量次之。2014年5月份以來,立信共接手27家客戶,失去13家,即新增14家客戶;瑞華新接手14家上市公司審計業務,同時丟失19家,凈流出5家客戶;大華共攬入12家客戶,但16家客戶被別人挖走,凈流出4家客戶。

  《金證券》記者統計後發現,從事務所報備的變更原因看,有40家是因前任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年限較長或聘期屆滿,有23家公司換審是因為發生重大資産重組。上述兩原因佔到換審總數的44%。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換審原因時隨意性較大,針對性不強,外界很難從披露的內容中得悉換審的真正原因。”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中心曾對上市公司換審情況做過專門研究並指出,比如事務所服務年限過長、合同期滿等換審原因,並不是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必然條件。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公司更是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只字不提。

  基於此,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中心建議應明確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提議方,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陳述,披露原會計師事務所與新聘事務所的溝通情況以及加強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公司的事後監管等,從而完善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信披。

  奇葩報備顯“心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換審情況中,除了前任事務所聘期屆滿,客戶發生重大資産重組等官腔外,還有客戶選擇低價事務所,客戶單方面更換事務所、原因不清楚等報備原因頗具玩味。

  比如長亮科技曾是大華的項目,但在2014年8月公司改聘致同會師所。對於換審原因,兩家事務所的説辭不同。大華稱長亮科技單方面更換事務所且並未通知前任,換審原因不清楚。致同則表示換審原因是前任服務期限滿5年。

  “央企有必須輪換審計機構的硬性要求,但民營企業不存在這個情況。”滬上一位供職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會計師向《金證券》記者指出。

  再如世紀遊輪項目,前任天健事務所稱換審原因是客戶審計風險較大,接手的瑞華所稱前任合同期滿;*ST國恒的前任事務所中興財光華稱,換審原因是由於審計範圍受到限制,前任對客戶2013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立信對丟失的鳳凰傳媒項目,報備原因為客戶選擇低價事務所。

  “前任事務所這樣説,不難理解。”對此,前述註冊會計師解釋稱,“潛臺詞無非就是不關我的事,也不是我業務能力差,是客戶的原因。”

  頻繁換審被關注

  上市公司換審帶來的業務流動本是正常情況。但部分公司頻繁換審,不僅會讓前任事務所很“受傷”,也會給新接手的會計師事務所帶來審計風險。

  《金證券》記者獲悉,中注協已經非常重視此類情況,並採取約談會計師事務所等方式,提示頻繁換審的風險。

  中注協相關負責人強調,事務所要把控好業務承接、項目組人員委派、業務執行、品質復核和報告簽發等關鍵環節,尤其是在業務承接和業務執行的過程中,需要與前任註冊會計師充分溝通,了解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的動機和原因,比較前任註冊會計師提供的資訊與上市公司提供的資訊是否存在不符的情況,並考慮管理層誠信是否存在問題。此外,要始終保持獨立性和職業謹慎,確保審計資源投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