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林構思“加減乘除” 中鋁2015年欲全面扭虧
- 發佈時間:2015-01-21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履新中鋁公司董事長後,葛紅林幾乎馬不停蹄。除在辦公室會見前來拜訪的合作夥伴外,葛紅林的雙休日多是到下屬企業調研。儘管行業産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但在3個月的走訪以及對鋁行業有了初步了解後,葛紅林開始指揮其在中鋁的首場戰役。
對於2015年的結構調整計劃,葛紅林形象地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形容:做加法,堅持做強做優做精主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做減法,淘汰落後,處置不良資産,止住“出血點”,減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創新驅動作為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資本回報率。
主政成都十多年的葛紅林馳援中國鋁業公司(以下簡稱中鋁),這在外界看來有些意外。但在“空降”中鋁3個月後,葛紅林主導的扭虧戰,已在拉弓搭箭。
記者日前獨家獲悉,在上週末(1月17日~18日)召開的2015年度工作會議上,葛紅林治下的中鋁,已將實現各板塊全面扭虧作為新一年的工作目標。
然而,葛紅林面臨的問題有些棘手。中鋁旗下的中國鋁業(601600,SH)在2014年之前的5年,累計虧損達118億元。葛紅林到任的第二周(2014年10月31日),中國鋁業再發財報,2014年前三季度共虧損超過54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93%。
對此,有市場人士向記者分析,因市場信心不足和供需結構性矛盾的存在,中鋁要在2015年實現扭虧,面臨的困難的確不小。
中鋁內部人士則透露,作為中鋁業績在鋁板塊的虧損主要受制于兩大短板,電解鋁企業自備電比例、鋁加工企業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在2015年得到顯著改善,甚至成為中鋁業績反轉的關鍵。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中鋁在混改領域動作頻頻。葛紅林形象地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提出了中鋁2015年的結構調整計劃。
2015年欲全面扭虧
履新中鋁公司董事長後,葛紅林幾乎馬不停蹄。除在辦公室會見前來拜訪的合作夥伴外,葛紅林的雙休日多是到下屬企業調研。
儘管行業産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但在3個月的走訪以及對鋁行業有了初步了解後,葛紅林開始指揮其在中鋁的首場戰役。
記者從內部獲悉,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年度工作會議上,中鋁確認將實現各板塊全面扭虧作為新一年的工作目標。
作為“空降兵”,中央交給葛紅林的任務是,全力扭虧脫困。上任之初,多位業內人士曾向記者表示,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今,中鋁內部人士亦向記者坦承,因市場信心不足和供需結構性矛盾繼續存在,中鋁要實現扭虧面臨的困難的確不小。
步入2015年以來,鋁、銅的現貨價格甚至再次出現了崩盤,紛紛擊穿了行業的平均成本線,國內原鋁現貨一度跌破12500元/噸,銅價單日下挫幅度創六年之最。
不過,在中鋁方面看來,中鋁的業務範圍涵蓋了鋁、銅和稀土行業的全産業鏈,對於低迷市場環境具備預估能力,因此要確保2015年實現各個板塊盈利,必然已經具備了把握。
記者從中鋁內部獲取的資料則顯示,多元化發展帶來的收益,為中鋁2015年的扭虧增添了信心和底氣。2014年,中鋁在銅、稀有稀土、工程技術、財務等板塊,均實現了盈利。甚至在虧損最多的鋁板塊,配備了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和部分氧化鋁企業,也在2014年下半年先後實現了扭虧為盈。
此外,自2014年1月12日起,因印尼執行鋁土礦出口禁令,2014年前10月,我國進口鋁驟降50%。作為資源性企業,中鋁在上游資源領域的優勢,在國內市場上的優勢開始顯現。
在上海鋼聯“我的有色網”分析師李旬看來,如果印尼依舊保持原礦禁止出口的政策,2016年鋁土礦的價格或將開始上漲,這對氧化鋁及電解鋁價格形成支撐。
鋁板塊多家企業扭虧
中鋁成立於2001年,有下屬公司66家,業務涉及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有5家控股子公司實現境內外上市。
在葛紅林履職10天后,中國鋁業對外披露2014年前三季度財報稱,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額度加大,2014年1~9月虧損54億元。
對於2014年業績,中國鋁業預計全年累計凈利潤為負。此外,據記者梳理,在2014年之前的5年間,中國鋁業累計虧損達118億元。
上任伊始,葛紅林曾對下屬們説,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全力確保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虧損企業要減少“出血量”和“出血點”。
一直以來,中鋁業績在鋁板塊的虧損主要受制于兩大短板:一是電解鋁企業自備電比例不足導致的用電成本偏高;二是鋁加工企業在多年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優勢,出現大幅度虧損。
中鋁人士告訴記者,這兩大狀況極有可能在2015年得到顯著改善,甚至成為中鋁業績反轉的關鍵。
中鋁提供的資料顯示,由於2014年下半年旗下幾家所屬電解鋁企業自備電廠投入運營,使電解鋁用電結構明顯改觀,其所屬企業自備電比率已經超過30%,供電成本下降了近0.05元/千瓦時。
電力成本佔到中鋁總生産成本的40%。中金公司分析師蔡宏宇認為,中鋁虧損高居不下的主要困難就在於用電成本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與此同時,中鋁在2014年底前後分別與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信戴卡在軌道交通、企業輕量化等方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且在2015年的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跨越式發展鋁加工,實現新品開發的重大突破”,鋁加工將成為中鋁未來幾年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低位。
中鋁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鋁板塊的多家企業先後實現了扭虧為盈,在向全面扭虧的道路上,中鋁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加減乘除”調整結構
如果説業務板塊是造成中鋁虧損的外因,那麼,作為央企,中鋁在內部機制上存在問題,則是造成中鋁沉疴的內因。
從中鋁前董事長熊維平此前見諸於媒體的言論看,中鋁一直在從自身找原因,並啟動了系列內部改革。他表示,“越是困難的時候,改革的內部動力越強。”
在接任中鋁總經理的2009年,熊維平帶頭降薪30%。此後減少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壓縮近30%。面對困境,熊維平對地方鋁業公司嘗試了“市場化開放性改革”。
自2014年以來,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中鋁,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代表的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也動作頻頻。
比如,中鋁與民營企業錦江集團共同合作了中鋁在貴州的清鎮氧化鋁項目,實施了“央企控股、民企機制運營”的運作新模式,建造和運營成本有望躋身一流水準。
2014年8月9日下午,中鋁瑞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標誌著中鋁公司所屬二級單位股份制改造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中鋁以中鋁瑞閩為試點,實施股份制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並推動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體。
此外,對於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部分氧化鋁和電解鋁産能,中鋁方面則實施了關停,希望以此提升優質資産的比例。
在一位不願具名資深業內人士看來,中鋁的上述舉動,都是在進行自我結構調整,而在中鋁的實質性扭虧中,這都將起到實質性推動作用。
對於2015年的結構調整計劃,葛紅林形象地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形容:做加法,堅持做強做優做精主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做減法,淘汰落後,處置不良資産,止住“出血點”,減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創新驅動作為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資本回報率。
對於金融危機以來一路顛簸坎坷的中鋁公司而言,上上下下無疑對於擺脫虧損的困境充滿了渴望和期待,而葛紅林在這條十分艱難的道路上找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徑,恰恰此時的國企改革給予了中鋁重新崛起的政策機遇和市場空間。一位中鋁下屬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扭虧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會再喪失這次機會,盈利是2015年各個板塊都必須完成的任務,我們得給社會、股東和員工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