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機構再聯合 中證股份欲50億押寶私募産品報價系統

  • 發佈時間:2015-03-17 07: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當證券版“銀聯”證通公司的設立引爆了市場對券業大聯合的極高預期時,另一場機構間的大聯合則早已暗流涌動,以總目標50億元的募資規模來看,已啟動改制及增資擴股的中證股份,似乎更來勢洶洶

  證券版“銀聯”證通公司的設立引爆了市場對券業大聯合的極高預期。

  與此同時,另一場機構間的大聯合則早已暗流涌動。以總目標50億元的募資規模來看,已啟動改制及增資擴股的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股份”),似乎更來勢洶洶。

  業內人士預計,以機構間私募産品報價與服務系統(下稱“報價系統”)為重心的中證股份,未來將逐步形成完善成熟的結構化産品架構,在為券業提供資産負債表擴張利器的同時,還將會引起理財市場的一場變局。

  公告牽出隱秘巨頭

  3月13日晚間,大智慧公告稱,擬出資2億元參與中證股份的增資擴股計劃,認購的股份約佔中證股份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4%。

  這已不是中證股份第一次出現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此前,東北證券(000686)、國元證券(000728)、國海證券(000750)、太平洋證券均曾發佈參與中證股份的增資擴股計劃。公告資訊顯示,中證股份目前的註冊資本為20億元,本輪增資則擬擴展至50億元。

  接近該機構的市場人士還以為其貼上“國家隊”等標簽。迅猛推進增資擴股的中證股份,究竟是個什麼角色,讓券商紛紛為其“慷慨解囊”?

  公告資訊顯示,中證股份前身為中證資本市場發展監測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2月27日在北京註冊成立,法人代表為現任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當時的經營範圍以場外市場為目標,包括為以非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産品、券商櫃檯市場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提供相關服務。更針對報價系統進行管理和監測、統計分析等服務,並制定報價系統相關業務規則。

  2014年6月,中國證監會批復中證股份變更經營範圍,強調專門負責建設和管理報價系統,證監會還授權中證協按照市場化原則管理。經此調整變更後,中證股份目前全部工作重心已轉移到報價系統上來。

  被市場貼上“官方背景”這一標簽,或還受其股東結構所影響。北京市工商局目前的登記資訊中,中證股份的股東仍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此前資訊顯示,上述五家單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0%、30%、30%、5%、5%。

  對於啟動此輪增資擴股,在大智慧的公告中已有表述稱“因現有股權結構較為集中,為充分發揮報價系統的市場服務功能、真正實現市場化管理”。同時還強調,中證股份將面向報價系統參與人引入更多股東。

  中證協數據顯示,報價系統已擁有300余家機構參與人和近30萬合格投資者。參與人隊伍中包括近20家銀行、近100家證券公司、超過100傢俬募基金以及10余個區域股權市場和地方産業園區運營機構等。

  大聯合成趨勢?

  市場上一次熱議“機構大聯合”是在討論證通公司的時候。

  曾有報道稱,由國泰君安等國內36家一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同發起的證通公司,今年1月8日在上海自貿區正式設立。伴隨恒生電子(600570,股吧)本月初的公告,證通公司的增資擴股計劃也浮出水面,證通公司增資擴股後的股東數量有望超過70家。參與接待過證通公司此前調研的市場人士表示,證通公司目前的功能定位還是側重實現證券行業各級賬戶的對接和連通。

  一位參與過證通公司增資的股東單位人士表示,中證股份的報價系統與證通公司的業務極為接近,但中證股份因“非市場化地建立起來”,除資本金規模更龐大之外,或還在增資中擁有攤派式引入股東的特權。報價系統的支付牌照目前或還未落地,支付鏈不如證通公司清晰完整,但在股權眾籌等業務方面則具有先發優勢。

  中證協上述公告也顯示,中證股份除管理有報價系統外,目前依託報價系統而搭建了私募股權眾籌公共平臺,並已于2015年1月28日上線試運作,掛牌股權眾籌項目涉及農業、高科技、網際網路、體育、傳媒等行業,已有部分項目完成募集。中證櫃檯目前也已設立,旨在為投資者參與報價系統業務提供賬戶管理、代理交易、資金管理等服務。

  “兩家公司的業務差異性很大。”一直跟蹤研究報價系統的華寶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恒珩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兩家公司的業務領域及發展方向並不完全重合,證通公司未來優勢仍在支付領域,並正在探索業界互聯互通有效的商業模式,而報價系統雖也有搭建互聯互通市場的定位,但更重要的是專注場外市場的建設和産品開發,且僅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私募産品的統一交易平臺。

  押注場外私募市場

  在趙恒珩看來,報價系統將增加現有私募産品流動性,同時還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産品系列,刺激場外私募市場的發展。報價系統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則有助於場外私募市場統一化的推進,成熟之後將極大地便於機構投資者做結構化産品設計。

  然而,報價系統將如何按其所言而顯效?

  根據2014年8月發佈的《機構間私募産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管理辦法(試行)》,報價系統定位於200人以下的私募産品,參與人可以是滿足條件的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上市公司協會、證券業協會認可的其他自律組織等的各類會員單位。在報價系統內,參與人的許可權分為投資類、創設類、代理交易類等五種,可以申請多個許可權。

  在2014年8月18日第一隻私募産品發行後,報價系統已正式開張。根據中證協官網最新公告,截至2015年2月12日,報價系統累計發行私募産品758隻,認購交易逾70000筆,募集金額約370億元。

  華寶證券出示的數據統計顯示,從産品類型上看,目前在系統內報價、發行、轉讓的私募産品已覆蓋至私募投資基金、私募債務融資工具、非公眾公司股份及股權、有限合夥份額、金融衍生品等多種類別。其中,尤其以收益互換、場外期權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在報價系統發行活躍。截至2014年12月底,共有22家證券公司在報價系統開展了6779筆場外衍生品交易,累計初始名義金額5236.74億元。

  除此之外,報價系統還鼓勵參與人使用多元化的債務融資工具,包括次級債、證券公司短期債、並購重組私募債等。

  “通過收益互換、場外期權這些資産端産品,收益憑證、並購重組私募債這些負債端産品,報價系統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我們可以大膽預計,這將削弱銀行理財産品的吸引力,還勢必會對信託産品産生衝擊,顛覆傳統理財格局。”趙恒珩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