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物美擬私有化在港退市

  • 發佈時間:2015-10-22 02:31:02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素宏  責任編輯:楊菲

  北京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物美商業計劃在香港退市。10月20日晚,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業公告宣佈,董事會接獲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發出的通知,物美商業將以約33億港元的價格實現私有化,從香港正式退市。這意味著,物美將結束12年國際化征程。業內分析認為,零售業下行壓力大,大賣場形態正面臨行業洗牌,大賣場新的角逐將在生鮮領域展開。

  回購溢價超90%

  物美商業公告表示,物美商業母公司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以回購流通股的方式完成私有化,收購價格為每股H股6.22港元(合人民幣5.07元),這個價格恰好是其2003年赴港上市時的發行價,而在10月5日停牌前,物美商業收于3.27港元,總市值僅為17.55億港元(約14.4億元人民幣),股價比照12年前的發行價已近乎腰斬。

  在停牌之前,物美商業股價經歷了連續6個多月的下滑,比照10月5日停牌價,物美此次私有化要約價的溢價達90.21%。物美表示,物美商業H股多為優質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市場成交量極低。本次要約收購為全體H股股東提供機會溢價出售所持股份,或為投資者變現的良機。

  物美2015年中報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物美在港交所發行的股份約為5.36億股,約佔物美商業總股本的41.67%。

  “退市更多的是物美商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決定,並不會影響到公司員工待遇等問題,而退市時間的選擇將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

  作為零售巨頭,物美商業旗下擁有美廉美、新華百貨、聖熙八號等多個商業品牌,在中國已經擁有大賣場、生活超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等各類店舖700余家。

  賣場業態面臨嚴峻挑戰

  對於退市理由,物美方面在發給新京報的書面回復中稱,公司主要業務為在中國經營大型超市和便利超市。近年來,集團的盈利狀況一直受到日益上漲的人工及租金成本,以及源自線上及線下運商競爭的不利影響。

  上海尚益諮詢總經理胡春才認為,電商來襲之際,經營大賣場等業態的物美在大賣場核心競爭力生鮮市場的佈局中稍顯落後,發展確實受到衝擊。

  物美2015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毛利、稅前盈利比去年同期都出現下滑,而銷售費用、行政費用等成本卻在增加。

  此外,物美商業還認為,受目前市場疲軟所帶來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長放緩及中國零售額下跌因素影響,預期經營環境仍將比較嚴峻。

  胡春才表示,十五年前大賣場發展還處於黃金期,而如今進入洗牌階段,可能漸成衰退之勢,電商極有可能稀釋大賣場80%的毛利。在行業洗牌之際,大賣場如果想存在,就要做好生鮮和高端超市兩部分,從中獲得更多毛利,並且應該注意供應鏈要向前延伸,與生産商、供應商加強合作,確保最終産品的食品安全,才是大賣場業態的生存之道。

  分析

  跑馬圈地致物美盈利乏力

  近年來,物美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但公司仍在對外擴張,試圖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公開資訊顯示,物美控股H股自2003年11月21日起于聯交所創業板上市,並自2011年6月30日起透過從創業板轉板方式于聯交所主機板上市。

  從2006年至2008年,物美曾相繼收購美廉美、新華百貨、江蘇時代超市和浙江供銷超市等區域零售龍頭。近年來,隨著零售業走弱,物美的動作更趨於大膽,2013年10月,物美以3.22億元拿下了北京國際雕塑園地下文化娛樂中心地塊,後者是北京首塊掛牌出售的純地下商業地塊。2014年12月,物美又以14億元的代價收購跨業態控股百安居。今年6月,物美全面接入微信支付,試圖打造O2O閉環。

  物美2015年中報顯示,物美擴張初顯成效。今年上半年,物美商業總收入為11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原因主要是源於新開店舖帶來的銷售增長、可比較店舖的銷售增長、來自供貨商的收入增長及租賃收入增長等方面。

  然而,公司方面的激進擴張卻引發投資者質疑,迫使物美在投資者和業務擴張之間做出抉擇。

  在本次退市公告中,物美承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投資者對投資回報有不同要求,促使公司更加慎重地對待擴張機會。較大規模的收購兼併舉動,雖然具有戰略意義,但在相對較長時期內確實可能大幅削減每股盈利狀況。

  財報資訊顯示,2013財年,物美商業實現凈利潤4.5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23.7%。這是物美商業在過去的六年中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2014年,物美凈利再度下降14%至3.95億元。

  今年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物美共實現凈利潤2.5億元,同比下降19.5%,這也是連續三個季度凈利同比下降。

  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對記者表示,傳統零售業正處於商業革命當中。隨著網際網路日益發達,消費者購物的便利性障礙逐漸消除,結果就是我買網、小e到家的興起和大賣場的衰落。一些企業這時候選擇將重點放在三、四線城市,大手筆買地、開店,但結果仍然是業績增長乏力,企業必須徹底轉型才能夠適應新趨勢。

  賴陽認為,無論是大規模擴張,還是徹底的戰略轉型,兩者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行業內一些上市的企業可能就面臨股東在回報方面的壓力。

  近一年以來,物美商業股價下跌57%,近三年以來的跌幅則高達73%。

  相關新聞

  股權遭甩賣+市值蒸發 沃爾瑪連遭“寒流”

  零售業正在遭遇寒流。在物美宣佈退市之前,同樣以賣場為主營業務的沃爾瑪也遭到了股權被廉價甩賣以及高額的市值蒸發。

  2015年10月,華潤集團旗下華潤深國投投資有限公司宣佈擬以合計33.35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其所持的21家沃爾瑪股權及部分沃爾瑪公司的債權,其中廣東、湖南、河南、湖北、安徽、河北、重慶、瀋陽、江西等地的9家公司均以1元的價格出售。而在此前,沃爾瑪通過收購實現全資控股1號店之後,1號店頻繁出現了員工離職的現象。

  美國時間10月14日,沃爾瑪股價慘遭滑鐵盧,當日股價大跌10.04%至每股60.03美元,市值一天蒸發約220億美元(約合1396億元人民幣)。而截至大跌當日,今年以來沃爾瑪股價已經累計下跌22%。業內分析稱,暴跌與預期利潤下滑有關。

  就在股價大跌當天,沃爾瑪在投資者大會上表示,2017財年的利潤可能環比下滑6%至12%,在2019財年前將持續縮減資本開支。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商務部特聘專家洪濤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對沃爾瑪這樣的老牌零售巨頭衝擊巨大,相對而言,沃爾瑪的網上交易和電商創新尚未獲得全球肯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