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暴跌疑因海外機構偷襲 高度控盤股風險顯現
- 發佈時間:2015-05-22 06:44:41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漢能薄膜發電(0566.HK)5月20日的驚魂暴跌,讓很多投資者看傻了眼,或許也會讓首富李河君感到一絲沉重。在暴跌發生後,各方猜測非常多,比如對公司盈利模式的質疑、英利暴跌引發的連鎖效應,甚至還有傳聞稱,李河君本人未出席當天的股東會,是因被監管當局調查。
其中,有一種猜測成為了昨天市場爭議的焦點,即漢能可能出現逾期貸款,引發機構拋售,最終導致股價大跌。
有媒體報道,漢能以上市公司股票做質押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但有部分貸款出現逾期未還的情況,在溝通未有進展的情況下,部分機構當天早上開盤後拋售漢能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同時引發其他機構跟進,發生了踩踏事件。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之時,漢能于21日在其集團官網發佈了一則澄清聲明,大意為三點:沒有貸款逾期,沒有減持,沒有對賭。
具體來説,漢能稱其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集團及關聯人士持有漢能股票約306億股,沒有任何減持套現行為,沒有利用持有的漢能股票與任何機構或個人,進行過諸如對賭之類的任何金融衍生交易。
不過,儘管漢能對各種猜想予以了澄清,但公司並未解釋“5·20”大跌的具體原因。證券時報記者從一位接近漢能的知情人士處獲悉,漢能20日遭遇的大跌很可能是海外機構集體密謀演繹的一場“偷襲”——機構在當日集體做空,一起拋售了手中股票,導致大跌。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由於跌幅在半小時內便接近50%,可以肯定,這最起碼不是一次單一股東的拋售,必定有多家機構集體出動。問題關鍵在於,拋售的性質很特別,這是海外機構集體一致做空拋售,且是“偷襲式”地砸盤,特意選擇在漢能股東會召開日的早盤拋售,讓護盤的資金猝不及防。
交易數據顯示,5月20日早9時30分開盤後,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表現平靜,暴跌發生在10時15分到10時40分的25分鐘之內。
10時15分,股價7港元/每股時,成交量為895萬股。10時16分,6.92港元,成交842萬股。10時22分、10時25分、10時27分分別成交202萬股、541萬股和648萬股,此後,29分、31分、33分時的成交量都超過600萬股,10時38分成交725萬股,10時39分成交745萬股,10時40分成交449萬股,隨後停牌。當日振幅達到47.08%,市值縮水至1631億港元。
整體而言,上午總成交量為1.75億股,成交額為10.51億港元,盤中最低價為3.88港元。其中,大單賣出的股數為4105.6萬股,佔當日成交股數的23%,涉及資金2.89億港元,佔今早成交金額的27.5%。
交易數據顯示,有8次達到600萬股以上的成交,19次超過100萬股的拋售,拋售價介於7.35港元到5港元之間,這顯示有多家機構參與了當天上午的拋售。
據媒體盤後統計,5月20日沽盤主要來自海通國際、中信證券、UBS、高盛、招商證券,大致價格是7港元。而買盤主要來自內地港股通資金,價格近4.95港元。由於無法得知券商背後股票實際持有人的資訊,因此無法判斷機構資金的性質。
另一位香港市場資深投資人也傾向於認為有機構集體“背叛”。“10億港幣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迅速拋出,這不是一個機構所能主導發生的。按常理推算,目前市場上沒有足夠的‘貨’可以將股價砸成這樣。沽空方和持有方都可能參與到此次集體的拋售行動。”該人士稱。
他分析,一般沽空股票的投資者(週邊投資者)和原來就持有的漢能股票的投資者甚至是股東(內圍投資者)一起跑路,是可以從買賣的券商席位查到到底是誰的,相信漢能方面應該已經查到哪些持有人在偷襲了,李河君作為最大的股票持有人,應該會對這件事涉及的機構或人員展開調查。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資料,李河君持有漢能薄膜發電80.89%股份,屬高度控盤。
此前,不少投資人士都曾向記者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高度控盤股的風險的放大效應是非常明顯的,相對較少的一部分資金博弈如果發生在一個高度控盤股交易中,大漲大跌是極其容易的。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甘潔此前曾撰文:“漢能股票今年以來平均日成交額只有5億港幣左右,也就是説,只要有2~3億港幣的資金,就可以控制股價。”
港股市場上,和漢能股權結構類似的還有妖股恩達集團(01480.HK)。該公司股票5月6日大漲61%,5月7日恩達股價再漲94%,5月8日股價早盤最高達到102港元,隨後便狂跌不止,最終收報17.5港元。而近幾日仍在繼續下跌。對此,香港證監會還特意發佈通告提醒投資者,恩達集團股權高度集中,股價容易波動,注意風險。
此外,漢能之後,21日市場再度出現急跌股。“高銀係”的高銀地産(00283.HK)及高銀金融(00530.HK)雙雙出現暴跌,跌幅一度超過60%,同時伴隨著成交量急劇放大。截至收盤,高銀地産跌40.91%,報14.36港元,高銀金融跌43.34%,報17.48港元。雖然兩家公司中午收市後發出聲明,稱注意到股價下跌,但不知悉原因。但如此暴跌,仍然引發市場對於高度控盤股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