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漢能股價腰斬 李河君身家少800多億

  • 發佈時間:2015-05-21 02:31:5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5月20日上午,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股價遭遇懸崖式暴跌,半小時跌去47%,幾近腰斬。隨後,漢能于上午11時許緊急發出停牌公告。而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內地“黑馬首富”李河君,其身家半小時縮水近千億元。昨日,漢能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

  股價半小時跌去47%

  昨日,漢能的股價經歷了一場“噩夢”。昨日上午10時15分,漢能突然跳崖式下跌,短短半小時暴跌47%,跌至3.91港元,股價幾近腰斬。隨後,漢能于11時許公告,公司于10時40分起短暫停牌,以待內幕消息發佈。

  截至記者發稿時,漢能並未對股價異動發佈公告。漢能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集團不知悉股價暴跌原因,對此事不置評。

  而就在昨日上午,漢能控股人李河君在北京出席漢能的媒體發佈會。在發佈會上,李河君在臺上與往常一樣大談太陽能發展,並宣佈了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在北京落成。整個發佈會期間,李河君始終與嘉賓在前排就座,未曾中途離席。發佈會結束後,漢能並未給現場媒體互動提問機會。

  昨日公司股價暴跌的同時,漢能正在香港召開股東大會,行政總裁代明芳主持會議。有報道稱,他在股東會期間突然離開座位接電話,直至股東大會結束才返回座位。

  在會上有股東發現股價突然暴跌,質問管理層是否有資訊未向股東披露,導致股價暴跌。公司財務董事林一鳴稱,自己在會上沒有用手機查看漢能股價,不了解升跌情況,需要回公司了解詳情再做交代。

  陷入“托市”質疑漩渦

  今年以來,漢能股價從2港元左右一路飆漲到最高的8港元,引起了多方質疑。

  今年年初,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漢能薄膜發電總在收盤前10分鍾大漲,且極大地依賴於向內地母公司銷售産品,而漢能在內地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産量低下。對此,漢能公告稱,從未操控公司股份買賣及股價。

  今年3月,《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漢能不是靠産品而是靠股價發家,旗下九大太陽能製造基地的建設或生産目前處於暫停或被延遲的狀態等。對此,漢能回應稱,上述報道嚴重失實。

  儘管一直被質疑,但水電站發家的李河君一直篤信薄膜太陽能的市場前景。李河君幾乎每次現場演講,都會説到薄膜太陽能發電。去年8月,漢能旗下上市公司漢能太陽能更是直接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

  同時,漢能在以密集的節奏發佈利用薄膜太陽能發電的新産品,並反覆強調“移動能源戰略”,李河君本人在今年兩會上也強調了這一戰略。昨日,漢能又發佈了便攜、移動、專業三大系列共12款薄膜發電充電新品。

  內地資金借港股通抄底

  有分析師指出,此次暴跌或為早前托價的資金離場,導致股價急挫。漢能薄膜發電股價飆漲但換手率卻持續維持在低位。昨日漢能股價雖近腰斬,但換手率仍然僅為0.42%,成交額則僅為10億港元。

  昨晚有外媒引用消息人士的話稱,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對漢能薄膜發電展開調查,理由是市場操縱。對此,漢能表示無回應。

  不過也有消息稱,漢能股份高度集中于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手中,市場上的股份不足以引發股價急挫46.95%,不排除他本人將股票質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做空引發股價大跌。

  而據Powerticker大戶盤路數據,漢能昨日的賣盤主要集中在中信證券、UBS、高盛及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賣出金額均在1600萬港元以上,其中中信證券賣出額高達2098萬港元。

  雖然一日之內股價腰斬,但內地資金似乎仍不改對漢能的青睞。從資金面看,急跌之下,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有抄底跡象,當日共買入總價6524.1萬港元漢能股份,重磅價4.95港元,該交易也是日內港股通成交最大股份。

  內地資金是此前漢能股價扶搖直上的主要推力。自滬港通開通後,漢能多次成為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目前為港股通資金凈流入第三的港股,僅次於南北車。截至5月19日,內地投資者凈買入25.71億港元漢能股份,而漢能股價也由滬港通推出時的1.77港元,升至最高時的8港元。但以昨日漢能收盤價粗略估算,當日以4.95港元抄底漢能的內地資金或已浮虧近千萬港元。 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李春平

  - 財富

  “首富”李河君半小時蒸發800億

  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腰斬,根據測算,5月20日,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的身家,在半小時內蒸發了844億元。受此影響,李河君在內地富豪榜的排名也大幅下降。

  昨日上午,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自上午10時15分至10時45分,漢能股價狂瀉46.95%至3.91港元。

  資料顯示,漢能薄膜發電的總股本為417.14億股。今年3月,漢能控股集團發佈聲明稱,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共持有漢能薄膜發電73.1%的股權,而非此前報道的80.75%或90%。今年2月,李河君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談到對漢能薄膜發電的持股比例為73%。

  若以73.1%的持股比例計算,李河君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數量為304.93億股。昨日,漢能股價的跌幅為3.46港元/股。據此計算,李河君昨日所持股票的市值,跌去了10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44億元。

  今年2月的《胡潤百富榜》上,李河君以1600億元的身家,成為內地“新首富”。榜單顯示,李河君的個人財富,主要來自於漢能薄膜發電的持股以及非上市的水電、太陽能等板塊。照此計算,昨日一場暴跌,使得李河君的財富縮水53%,降為756億元。按照當時《胡潤富豪榜》的數字,756億元已經下跌到了第八位。

  一天跌掉844億元是什麼概念?

  此前媒體報道稱,李河君擁有兩架豪華公務機灣流G550。G550在網上的報價大約為每架3.3億元。也就是説,昨日上午半小時的大跌,相當於“墜毀”了256架G550。

  即便跟一個龐大的城市相比,844億元的數字也不可小覷。擁有900萬常住人口的青島市,2014年的財政收入為895億元。該數字距李河君昨日的損失相差無幾。

  2014年,A股2700家上市公司中,營收排名第13位的中國聯通,營業總收入為743億元,不及李河君昨日一天的損失。 新京報記者 尹聰

  - 股市

  英利先於漢能暴跌 光伏股受衝擊

  不僅是漢能,中概股英利在美國當地時間前一日晚間也出現了斷崖式暴跌的行情,跌幅高達37%,盤中最多跌超50%。

  不過,分析認為,英利暴跌是源於上週五的年度財報。英利在財報中表示,嚴重的負債與凈損可能會對公司的事業、財務狀況以及運營結果造成負面衝擊,償款能力也可能備受影響。

  對此,英利綠色能源首席財務官王亦逾告訴新京報記者,告知投資者英利公司在運營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及潛在風險是年報披露的基本原則,也是對投資者負責的表現。潛在風險不意味著一定發生,也不意味著英利正在或者即將面臨這樣的風險,不應該被過分解讀。針對持續經營能力問題,英利考慮採取引入戰略投資人、大股東定向增發、優化盤活閒置資産等措施緩解公司所面臨的困難。王亦逾表示,上述措施的有效實施將實質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

  有國外分析師稱,國內光伏企業普遍背負鉅額債務。在英利、漢能前後出現暴跌的同時,美國市場、香港市場上的中國光伏股,普遍受到影響。其中,卡姆丹克太陽能跌超一成,君陽太陽能、保利協鑫能源、晶科、晶澳、昱輝陽光等亦跌幅明顯。 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