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漢能市值衝上800億港元 圍繞薄膜光伏展開戰略佈局

  • 發佈時間:2014-12-04 02:30:5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近期,漢能高層正籌備成立一個名為漢能産品開發集團的新平臺,為此甚至考慮過弱化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的投資

    自11月20日每股價格站上1.92港元起,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便達到了800億港元。

  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單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為61.43億美元,約合476億港元,緊隨其後的則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億美元)、FirstSolar(51.15億美元)……相比之下,漢能以逾300億港元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於SunEdison。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已經遠遠超過全球所有晶硅和薄膜光伏企業,這也體現了市場對代表光伏未來發展趨勢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的認同和信心。

  伴隨著“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的廣而告之,除了市值飛速增長,這家在業界鶴立獨行的光伏公司也漸漸進入了公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由此認識了光伏,還驚訝地發現,原來這種輕柔的可發電組件,還能夠應用在汽車上、帳篷上、手機上,甚至是服裝上。

  之所以説漢能“鶴立獨行”,不僅源於其技術路線的與眾不同。如今,在絕大多數光伏人正潛心控成本、攀荒山、爬屋頂找項目時,漢能卻似乎更熱衷於與特斯拉、阿斯頓·馬丁、Formula E的合作。

  這一切或許都事出有因。據記者了解,近期,漢能高層正籌備成立一個名為漢能産品開發集團的新平臺,平行于漢能高端裝備産業集團(上市資産)、漢能光伏産業集團(生産基地)、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等。

  “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這一新平臺的建設,漢能甚至考慮過弱化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的投資。”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計劃,這一新平臺將在美國矽谷設立總部,主要為借力當地的研發。其下設有7個産品事業部和北京産品開發中心,將推動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産品、通用、特種等多個産品類別的開發和創新,真正推動薄膜發電在全球流行起來。”

  從設備製造到下游應用

  今年以來,漢能的確做了不少看上去很酷的事兒。

  4月份,與“鋼鐵俠”原型、特斯拉總裁ElonMusk同時亮相特斯拉北京首批用戶交車儀式的一款名為SUPER CHARGER的超級充電站,正是由漢能設計、建造,其採用了漢能的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漢能還為特斯拉位於上海嘉定汽車城的中國第一座超級充電站提供了固定式光伏系統解決方案。

  7月份,在“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勒芒24小時耐力賽”勇奪GTE?Am組別(通用乘用車組)第一名的阿斯頓·馬丁上,也採用了漢能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為車內空調設備提供電力。

  隨後,漢能以“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為主題的全産業廣告片,陸續亮相央視和鳳凰衛視黃金時段,在全民關注霧霾的大勢下,這句主題詞迅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廣告語,也讓漢能和太陽能薄膜發電為大眾所知曉。

  9月份,作為2014賽季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的官方太陽能合作夥伴,漢能又利用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輕柔的特性,研製了一款所有設備可收納于一個20尺標準集裝箱內,4名操作人員僅需半小時即可安裝完畢的快裝電站。據説,在北京的日照條件下,它每天可提供約70度電力。

  10月7日,原港股上市公司“漢能太陽能”正式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而在此前的一份説明性公告中,漢能就更名解釋稱,“漢能薄膜發電”能更好反映公司專注的薄膜技術,全面體現公司目前及未來的業務發展。

  所有這些標新立異,又給人以無限遐想的資訊匯聚在一起,為漢能股價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概始於今年8月底9月初,漢能薄膜發電啟動了一波聲勢浩大且至今都尚未完結的行情。截至11月21日盤中創出2港元/股新高,其股價已較9月2日開盤時的1.28港元/股,上漲了逾56%;而放眼全年,漢能薄膜發電的累計漲幅更是達到了逾106%。

  與此同時,Wind資訊數據顯示,漢能薄膜發電的動態市盈率(P/E TTM)已由2013年年報時的11.37倍,上漲至2014年中報時的16.57倍,11月27日盤中更是達到了空前34.4倍。雖然漢能薄膜發電的2014年三季報尚未發佈,但僅憑2014年上半年其實現凈利潤17.3億港元,同比增長約20%便可判斷,市值、股價的變化,才是其市盈率走高的主因。言下之意,上文提及的那些光伏跨界應用、自我形象塑造等,均贏得了市場認可。

  “漢能在相關財報的未來展望部分,已不止一次透露過其未來將向光伏下游應用端延伸的意圖。另一個標誌性事件,便是由其更名而來,從‘漢能太陽能’到‘漢能薄膜發電’,意味著漢能薄膜發電將從單純的光伏設備製造商轉向光伏發電運營商。而這恰恰符合全球資本市場對光伏股的期望。”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如果説股價的走強,得益於漢能著力向下游應用延伸,以及由此引發的遐想。那麼,在市值、市盈率走高的背後,總股本陡增也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2014年8月29日時,漢能薄膜發電的總股本還僅為288億股,以彼時股價1.27港元/股計,市值不過366億港元;然而,9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的總股本便躍升至了416億股,以其9月2日的收盤價1.28港元/股計,市值頃刻便猛增至了逾530億港元。

  根據9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發佈的公告,當日公司分別發行了認購股份60億股;獎勵股份30億股;還發行兌換股份逾38億股。

  據記者查閱,其中的60億股認購股份及30億股獎勵股份,要追溯到2011年9月18日及9月28日訂立的一份認購協議和一份獎勵協議;而另外的38億股,則由漢能控股之附屬公司GL Wind Farm及China Genco手中的漢能薄膜發電可換股債券,全部兌換為股份而來。總之,這些股權在股東認可之下,經歷了數次延期、調整,最終在認購條件達成的前提下,集中于9月2日實施。漢能控股集團的持股量也因此從61%增加至73%。對於本次所增持的股份,漢能控股做出承諾,將於三年內不會賣出,進一步表示對上市公司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能否仰仗薄膜柔性取勝?

  其實,除了象徵著從設備製造到下游應用的“發電”,更名後的“漢能薄膜發電”中還有一個關鍵詞,那便是“薄膜”。其不僅是漢能標新立異之所在,更是維繫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市值、市盈率的動力源泉。

  漢能先後收購了德國太陽能公司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美國MiaSole以及Global Solar Energy。至此,算上原有的鉑陽精工,漢能已具備了硅基薄膜、銅銦鎵硒等多種技術路徑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産能力。

  可以説,從傳統光伏應用市場到如今正在籌備的産品開發集團,漢能的一切戰略、佈局,無不圍繞“薄膜”展開。

  所謂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對硅基薄膜、碲化鎘、銅銦鎵硒、砷化鎵等技術路線的統稱。與現如今佔據著主流地位的單晶矽、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相比,薄膜太陽電池的特點是可以使用玻璃、石墨等不同材料當基板來製造,而形成可産生電壓的薄膜厚度僅需數微米。

  而儘管業界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晶硅和薄膜兩個技術路線不是對手,是兄弟,它們一致的敵人是傳統能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諸多領域,它們之間的角逐仍不可避免。

  “公允地説,單晶矽、多晶硅和薄膜在應用上各具優劣。比如從地面電站建設角度來看,在相等的裝機容量要求下,單晶矽、多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則由於光電轉化率低,需要更大的面積。”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太陽能中心主任陳頡博士向記者介紹。

  “但由於薄膜電池,特別是銅銦鎵硒電池具有更好的弱旋光性(光照不足時仍可發電)、溫度不敏感性(對溫度的變化不敏感,溫度提高時電池效能下降較小)。所以,在實際發電量上,薄膜優勢則更為突出。”陳頡向記者透露了其在義大利的一組實驗數據:在單晶矽的電池效率為18%、非晶硅和銅銦鎵硒(均屬薄膜類)分別為7%、12.5%的基礎上,進行同環境、同規模,為期一年的實驗所得數據顯示,單晶矽年發電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銅銦鎵硒則為1.37度/瓦。

  除此以外,由於形成可産生電壓的薄膜厚度僅需數微米,及其可以不同材料做基板,這令薄膜電池具有了輕便、柔性化的特點。而相比之下,國內直徑為5英寸、6英寸的晶體硅片厚度還沒有突破100微米(過於薄的硅片會使之極其易碎,不具備實際操作條件)。

  “與在地面電站上的比拼不同,現階段,薄膜電池在分佈式,特別是BIPV領域具有了一定優勢。這其中,既有薄膜電池更為輕柔的原因(符合國內房屋承重水準,符合特型建築要求),也有屋頂弱化了此前地面電站中土地佔總投資權重的原因。”陳頡進一步介紹,“不過,如果未來晶硅電池可以將自身重量降低25%,那麼,其便具備了與薄膜競爭的能力。但在柔性化上,薄膜的優勢則仍然突出”。

  分佈式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BIPV是分佈式光伏的細分領域),由陳頡主導的一項研究預測,2020年,我國分佈式光伏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40億元-400億元。而這無疑是漢能BIPV等事業部夢寐以求的“蛋糕”。

  除了BIPV,曾有科研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具備柔性特點的薄膜電池,在設計上它可以根據車頂的流線及特形需求變化、彎曲。同時,在重量上,柔性薄膜電池每平米僅重3.5公斤,單層玻璃的薄膜電池也只有10公斤/平方米,晶硅則要達到15公斤/平方米,加之薄膜還具有晶硅所不具備透光、多色(符合汽車美觀要求)等特性,也使薄膜成為光伏與汽車跨界融合的最佳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