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股民學校 > 正文

字號:  

A股與美股的差異

  • 發佈時間:2016-03-10 09:10: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喬宇

  有了“熔斷機制”水土不服的教訓,市場各方開始反省借鑒海外市場經驗需要全面和完整。假設你也曾一度對美股牛市嘖嘖稱奇,但事實上如果經過仔細比較分析,就會發現A股指數表現並不遜於美股指數。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納斯達克綜指暴跌80%,同期道指和標普指數腰斬跌幅接近60%。與之相比較,2001年滬綜指見頂後開始回落,至2005年累計跌幅差不多與道指和標普指數持平。隨後,2001年道指和標普指數在美聯儲寬鬆政策刺激下,在估值回落至10至12倍PE區間之後,展開了週期為6年的牛市,指數創出新高且漲幅接近200%,同期納斯達克綜指僅收復指數一半失地。再看滬綜指,雖然牛市啟動晚于美股,但指數同樣創出新高且漲幅高於道指和標普指數,而與A股市場估值環境接近的納斯達克綜指表現則遠遜於滬綜指。

  從風險角度測評,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之後,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甚至破産的企業數量幾十倍于A股市場。因此可以看到無論是美股整體市場成交量還是納斯達克單體市場成交量,都是集中于道指、標普或者納斯達克100指數等藍籌指數,這就是市場定價機制的結果。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最高峰時總市值也僅有美股市場總市值的40%,但成交量卻是美股市場的兩倍有餘,背後折射出A股多層次市場定價機制的缺失。所以,我們比較A股和美股時,糾結于指數是有偏差的,A股指數表現其實並不比美股差,兩者差距體現在多層次市場的成交量分佈上,這是導致A股市場大起大落的根源。

  基於類似的成交量分佈原因,註冊制也因此成為前期空頭打壓的藉口。不少投資者樸素理解註冊制意味著上市門檻降低,也就暗含著股票大量上市的預期。看一下實施註冊制的美股整體市場情況,主機板市場股票數量2500余家,納斯達克市場分三個層次也是2500余家,所謂的美股1萬家上市公司中的剩餘5000家是在粉板市場。顯然,註冊制並沒有帶來大擴容,至於企業是否能夠在虧損的背景下上市,那是交易所設置的門檻,同時,註冊制也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構對企業上市申報資料進行審核了,美股上市仍有州監管機構和交易所的兩層審核。

  因此在註冊制實施之前,首先,應該是多層次市場的結構體系完善,這樣才能容納不同類型的企業上不同的市場;其次,多層次市場結構完善之後,成交量將會根據估值分佈于不同類型的指數,低估值對應高成交量,高估值對應低成交量,真正發揮市場定價效率,實現投資和融資的雙贏。

  目前A股市場結構與2001年美股牛市啟動之前情況基本一致,藍籌指數和滬綜指估值在8至12倍PE之間,因此投資者根據藍籌指數估值和産業資本增持步驟,完全可以發現牛市即將“重裝上陣”的信號。(姜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