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宗交易 > 正文

字號:  

大宗交易資訊“透明化” 有利於封堵“灰色空間”

  • 發佈時間:2016-02-04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安 寧  責任編輯:劉小菲

  近日,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16年,證監會將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資訊披露規則,完善大宗交易減持資訊規則,增加具體受讓人資訊等。對此,筆者認為,這不僅有助於市場了解大宗交易的實際買賣雙方,避免一些灰色操作手法,而且也有助於大宗交易平臺的規範化,間接減壓二級市場。

  目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主要通過交易所競價減持、協議轉讓和大宗交易。統計顯示,去年滬深兩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份共計390.62億股,其中有187.88億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大宗交易在全部減持數量中佔比達到48%。今年1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大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共減持4.61億股,合計74.78億元,共涉及54家上市公司。其中,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比例為99.5%(按金額計)。

  與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拋售相比,大宗交易無疑緩解了大股東減持對市場的衝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大宗交易市場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宗交易平臺容易導致“過橋減持”的行為。對於上市公司的董監事和高管人員來説,減持手中股票絕不是件容易事,需要對外進行及時披露,進而導致其減持行為暴露在二級市場的聚光燈下。那麼此時大宗交易平臺也可以充當“過橋減持”的角色,即尋找一個殼公司,上市公司的董監事和高管人員通過大宗交易一次性將股票轉讓給殼公司,然後再小批量地在二級市場連續減持。這樣一來,體現在資訊披露方面則只需要進行一次高管人員減持的資訊披露。

  另外,某些大宗交易成交量不大卻出現較大的折溢價,雖然看起來只是交易雙方的利益交換,並不直接影響到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但實際上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公正,擾亂了正常的定價秩序,甚至涉嫌非法的利益輸送。不僅如此,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大筆減持期間,往往伴隨著二級市場股價異動,被視為大小非與專業投資公司聯手操縱股價。

  因此,筆者認為,證監會提出將完善大宗交易減持資訊規則,增加具體受讓人資訊將進一步增加大宗交易的透明度。因為目前針對大宗交易的買賣雙方僅披露到所處的營業部層面,這不利於市場了解大宗交易的實際買賣雙方,以及其買賣的目的,甚至容易誤導市場。

  如果資訊披露能夠更加充分,將參與大宗交易的買賣方資訊細化到具體受讓人,那麼其交易行為則能夠徹底得到公開,有利於避免一些灰色操作手法。而且有資格參與大宗交易的買賣方均為實力較強的機構或個人,對買賣雙方進行詳細資訊披露的難度並不大,這些資訊有利於二級市場其他投資者進行科學決策,對監管部門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監管也大有裨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