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A股牛熊不改定增之心

  • 發佈時間:2016-03-22 09:27: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邵好  責任編輯:蘇杭

  如果把“再融資不停歇”的現象放在更加宏大的背景下來看,不難發現其中簡單而明瞭的邏輯。目前,整個經濟體都處在供給側改革、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而無論是涉足新領域,還是技術工藝革新,都離不開資金的注入,也只有資金的注入才使得整個轉型過程更加快速、有效。正因如此,上市公司對於再融資才會執著而堅定。

  市場低迷並沒有影響再融資熱情,無論是數易方案,還是另起爐灶,上市公司終究都要把再融資進行到底。

  上證報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滬深共有63家上市公司對定增方案進行調整,變更發行價格或數量之後繼續推進再融資方案。與此同時,還有約10家已經終止定增的公司,旋即啟動新的定增方案,不改再融資的初衷。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去年7月股市大幅波動開始,整個市場的估值中樞都呈現下行態勢,採用“定價”方式的上市公司很容易受此影響,難免出現定增價格與現價倒挂的局面,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一再調整、終止、啟動方案,盡一切可能完成看似規模並不大的再融資。

  儘管單個現象令人有些難以理解,但如果把“再融資不停歇”的現象放在更加宏大的背景下來看,不難發現其中簡單而明瞭的邏輯。目前,整個經濟體都處在供給側改革、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每個經濟個體都在謀求先進而又健康的發展方式,而無論是涉足新領域,還是技術工藝革新,都離不開資金的注入,也只有資金的注入才使得整個轉型過程更加快速、有效。

  正因如此,上市公司對於再融資才會執著而堅定。

  調整再調整

  “幾乎二級市場的每一次下跌,都會拖累定增市場的節奏。在現行規則下,價格倒挂的公司只得調整方案,重新設定價格。”滬上某私募人士表示。

  回溯2015年7月至今的市場表現,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市場呈現出了“臺階式”下跌的走勢,“橫盤—下跌—橫盤”使得上市公司也難以把握市場底部,不得不一再修改不斷倒挂的定增方案。

  以中衡設計(603017,股吧)為例,公司曾于2015年9月發佈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60.23元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000萬股,募資不超過5.98億元用於收購卓創設計100%股權。

  就是這樣並不複雜的方案,卻在不斷下跌的市場環境中接二連三地修改。2015年9月22日復牌之後,中衡設計就先遭遇了一輪補跌。為了應對該局面,中衡設計便對定增預案進行初次調整,發行底價變為36.40元每股。

  即便發行價減去4成,但這依然不是上市公司最後的底線。2月17日,中衡設計發佈《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第三次修訂稿)》。其中,發行股份價格又更改為“不低於28.75元”。

  與中衡設計的遭遇類似的還有仁和藥業。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公司將定增價格從12.52元每股先調整至8.37元每股,後來又調至6.62元每股。

  事實上,中衡設計、仁和藥業絕非個例,有多達25家上市公司在過去的半年中兩次調整定增方案,其中出現最多的情況就是“下調定增價格”。

  不僅如此,在監管層的號召下,一些公司已經將定增定價轉為“競價模式”,不再預先設定定增定價,以“隨行就市”的心態迎接定增。

  2月2日,佳訊飛鴻(300213,股吧)“以新代舊”拋出的擬募資6.76億元的定增預案,其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即在取得證監會批文後,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擇機確定發行期,並以此為基準確定定增發行價。對於如此安排的原因,佳訊飛鴻稱,這是為響應證監會“支援將發行期首日作為定價基準日”的指導意見。

  終止再開啟

  與對定增不死心的公司相比,不少上市公司面對發行價與股價倒挂的情況,不得不選擇將再融資計劃終結。可終止餘音未落,這些公司便火速開啟新一輪再融資方案。

  統計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不足三個月時間,已有21家上市公司終止了定增方案,而其原因大多是“證券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

  而就在上述21家上市公司中,永安林業合力泰旋極資訊慈文傳媒廣匯汽車、佳訊飛鴻、臺城制藥南華生物銀之傑等約10家公司卻火速開啟了新一輪定增,繼續募集資金。

  臺城制藥2月29日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並向證監會申請撤回該次非公開發行申請文件。

  根據原方案,公司擬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63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而就在當天,公司又拿出了2016年度定增方案,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5000萬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44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公司品牌建設項目等多個項目。

  不難看出,臺城制藥的“定增終止”是“以新代舊”,增加發行股份數量,以保證募集資金基本不變,同時也將定增價格的定價模式改為了詢價模式。

  梳理上述公司公告,不難發現它們的情況大抵一樣。例如,合力泰就是在兩度下調定增方案後,無奈將方案終止,並在同一天拿出了一份新的定增方案。對比其新舊兩份方案,定增募資總額和募資投向均一致。

  事實上,有些公司在終止定增後,為了儘快完成融資,選擇了更為快捷的道路。例如,宜安科技1月20日宣佈終止定增方案,放棄了約9億元的募資規模。

  一個多月後,宜安科技便宣佈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億元的債券,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凈額擬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彈藥待補充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調整定增方案或終止後重啟定增的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資産負債率超過50%,其中,不少公司的資産負債率超過80%。

  面對遠不及去年上半年的市場環境,上市公司為何還要不遺餘力地推動再融資,甚至不惜一再調整方案?

  滬上某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稱,這與上市公司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著密切關係,即公司在當下需要補充資金,以保證公司正常運作以及産業升級。

  例如“以新代舊”的南華生物,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資産負債率為103.17%,財務風險較高,資金壓力頗大。

  公司顯然了解這一情況,在最新的定增方案中,南華生物坦言,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後,公司歷史積累的債務有望結清,資産負債率將顯著降低,償債能力得到提高。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資産負債率高低因行業而有所差別,儘管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但過高的負債水準會使得公司財務成本增加,進而影響業績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資産負債率不高的上市公司也對再融資頗為渴求。例如,佳訊飛鴻最新的資産負債率僅為44.5%,而公司仍對定增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推進。

  翻閱其最新定增方案,公司擬佈局的項目為基於LTE的寬頻無線指揮調度系統,根據公告描述,該項目的實施將完善公司在寬頻無線調度通信領域的戰略佈局,拓寬向綜合業務服務商發展的路徑。記者注意到,資産負債率較低的公司大多融資規模都不大,而募資用途也基本上是公司新業務的開拓,而非大規模的並購重組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技術變革日新月異,不少上市公司儘管是行業龍頭,但仍有不小的競爭壓力,儘管定增不像去年上半年那麼容易,但對新項目的推出仍有不小的作用。

  定增藏機會

  有市場人士表示,在定價規則漸趨市場化的情況下,想賺取短期套利收益並不容易,還不如換個思路,站在大股東的角度看待定增機會。

  一方面是定增價格頻現倒挂,另一方面則是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求旺盛,如何利用其中變化找尋投資機會也被不少投資者所關注。

  一般而言,價格倒挂、超跌嚴重及大股東介入是判斷該定增含金量的主要參考因素。畢竟,大股東參與定增體現了其對上市公司目前估值的認可,如果僅是短期超跌導致價格倒挂,其往往願意等待價格的回升。

  對此,上述滬上某私募人士認為,定增價格與現價倒挂確實存在著套利機會,但考慮現行規則下調整定增方案並不困難,單純以倒挂價差選擇標的有著較多的不確定性。

  的確,年初至今大量的定增調整、終止方案,已經使得原本明顯的“倒挂價差”縮小,不再成為相關個股的價格基準。

  在該私募人士看來,定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對再融資的態度,而這種期待有多強烈,往往還是需要看公司的資産負債水準以及其在行業中的競爭格局。

  其進一步解釋稱,如果公司資産負債率較高,且需要資金在行業競爭中佔得先機,那麼,其推動定增等再融資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而如果恰好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不高,也無實力參與大規模認購,不排除公司會釋放利好消息推動股價,以保障原有定增方案順利實施。

  對於定增價格倒挂的套利,有市場人士則表示,在定價規則漸趨市場化的情況下,想賺取短期套利收益並不容易,還不如換個思路,站在大股東的角度看待定增機會。

  其指出,對於大股東來説,以現金參與定增都有著不短的鎖定期,既然其真金白銀參與認購,自然是對公司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那麼,短期股價的高低與其關係也並不大。

  既然如此,只要定增方案通過監管層審批,其進入執行階段就已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屆時定增價格繼續倒挂,就可以以長線價值投資的心態適當參與,賺取公司發展的紅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