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轉型急敢於大跨界 大市熊不礙個股牛

  • 發佈時間:2016-02-05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李喬宇

  熊市不礙優質個股漲十年漲十倍逆勢飛揚

  2016年股市的開局,用慘烈兩字形容絕不為過。截至1月29日收盤,滬指1月累計下跌22.65%。從歷史數據來看,不僅是A股史上最差的1月,而且單月22.65%的跌幅,也可排到A股有史以來的月跌幅第七位。如果自2005年股改之後算起,這個跌幅可排到第二,僅次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10月下跌24%的紀錄。但是,市場確實也有不懼調整、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的個股。如果從2005年6月5日的滬指998.23點算起,截至2016年1月28日收盤的2737.60點,滬指累計上漲了174.25%。那麼,在A股經歷了幾輪完整的牛熊轉換之後,個股的表現又是如何?據統計,深滬兩市如今有2809隻個股,其中1503隻是在2005年6月5日之後上市的。而有可比數據的1306隻個股,自2005年6月6日以來,除了中海發展民生控股等股票之外,絕大多數都實現了正收益。其中,1195隻個股區間累計漲幅完成了翻倍,佔比91.5%;1053隻個股漲幅超過175%,表現強于同期大盤,佔比80.63%;489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5倍,佔比37.44%;此外,還有169隻個股10年來累計漲幅超過10倍,為投資者貢獻了非常高的投資收益。

  在新年後股市依然跌跌不休的熊氣之下,翻一翻“老賬本”倒讓人心情稍緩。這也給股民們提個醒:追求短期暴利,往往無利可圖、甚至血本無歸,而著眼長線、著眼未來,可能在價值投資中獲取利益。據分析,這些“牛股”從行業來看,醫藥生物成為牛股聚集地,自滬指998點以來已有29隻醫藥生物個股漲幅超過10倍,成為牛股最多的行業;房地産、國防軍工、電腦等行業,也出現了不少漲幅超過10倍的個股。“股神”巴菲特曾經有一句名言:投資中最關鍵的,是找到未來10年能夠持續增長的公司,而不是找到價格好的便宜股票。資本市場同樣也是“便宜沒好貨”,但選擇難度要大得多。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康美藥業萬科A貴州茅臺等股票,都有超過10倍的漲幅。不僅如此,從每股派現金額來看,貴州茅臺多年蟬聯A股“派現王”。早年投入茅臺的投資者,早已經是零成本,甚至是負成本。可見,不管資本市場如何熊氣逼人,但好股票總是存在,關鍵在於會不會選。

  億元失蹤疑點重重資金還需嚴密監管

  1月20日,曾在兩年前轟動一時的酒鬼酒“億元存款失蹤”案一審宣判,幾名被告獲重刑。判決書顯示,壽滿江、方振等6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偽造金融憑證的手段,騙取酒鬼酒供銷公司存入農行華豐路支行的1億元存款,其行為均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6人分別被判處無期到5年不等的徒刑。不過此案並未一錘定音,6名被告均表示要上訴。1月28日,被告之一的代理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6名被告均已準備遞交上訴狀。除上訴外,被告人方振的家屬還表示,已向紀委部門和證監會舉報酒鬼酒公司“挪用銀行貸款發放高利貸”。

  過億元的存款,説沒就沒了,真是無奇不有,這個案子,當事銀行及其責任人難辭其咎。但事情恐怕又沒那麼簡單。要知道,億元存款在哪都不是個小數,如何轉移、用於何處、用於什麼目的,大概不是一個人能説了算的,除了銀行有內鬼,企業有無呼應者,甚至是逐利者,也很難説。現在的問題是:資金放到哪才算安全?原先,最安全的地方應該是銀行,雖然回報低一些,但風險也很小。這個案子提醒人們:錢進了銀行也不是保險箱,也會有風險。除了銀行要加強監管以外,企業對資金的存放和使用也要更嚴格地跟蹤,不能一放了事。還要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凡是資金出了毛病、血本無歸者,都是受了高回報的誘惑,都是相信了沒有風險的蠱惑,最後慘不忍睹。

  重工業企業轉身大文化資本市場流行跨界轉型

  據報道,中南重工1月3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于1月30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五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議案》,擬將公司名稱由“江陰中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南紅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使公司證券簡稱與公司名稱保持一致,公司擬將證券簡稱由“中南重工”變更為“中南紅”,公司證券代碼“002445”保持不變。公告稱,2015年1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後,主營業務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向大文化方向發展。為適應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及經營發展需要,本次公司擬變更公司名稱、證券簡稱。

  資本市場上,轉型升級的勁風一陣強過一陣。這次,中南重工又是濃重一筆,大膽從重工業企業變身文化産業企業,步伐之大、跨度之大,讓業界吃驚。縱觀這些年的上市公司轉型,大踏步完全跨界的大有人在;延長産業鏈、尋找新的高附加值産品的,更多些。中南重工應該屬於“辭舊迎新”者,需要勇氣和魄力,也需要新的産業成果和支撐。從公告看,公司的“大文化”産業已經成為主營業務,原來的産業顯然已經成為“非主營”,因而改名已經順理成章。不過,跨界轉型有一定風險,前一階段,曾經大跨界的湘鄂情、多倫股份等,雖然因跨界風風火火,但並不成功,甚至造成新的風險。尋找輕資産、選擇高新産業,對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好選擇,但要做紮實、做精準,要對新進入的産業充分認識,充分準備,充分考慮困難和問題。

  第一大股東必須是國資?設此先決條件有點牽強

  王石表示,如果萬科是一個民營資本控制的企業,那麼公司在行業中越是舉足輕重,就越是危險。上週末,隨著萬科的重組公告和王石的一番公開發言,沉寂數日的“萬寶之爭”再度引發市場關注。1月29日,萬科發佈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目前尚無法確定2016年3月18日前是否可以披露重大資産重組預案或報告書,如公司未能在2016年3月18日前披露重大資産重組預案或報告書或者復牌,或將繼續停牌至2016年6月18日。

  第二天,王石參加新疆當地政府主辦的首屆“天山峰會”時表示,此次股權之爭雖未結束,但“結果非常清楚”。王石在演講中透露,自己不歡迎寶能係控股,是因為在他對萬科的設計中,一直是“國有股佔第一大股東”,如果公司想要“舉足輕重”,不能是一家純粹的民營公司,應是混合所有制。此外,王石還提到,自己在搞企業上有“很大很大的野心,就是一定能做中國未來舉足輕重的企業”。

  第一大股東必須是國有資本?這個先決條件有點牽強。不過,資本市場是資本説了算,小股東甚至高管層説了不算。説穿了,想讓國有資本當老大,是想讓大股東對管理上的事基本不過問、不投反對票,如華潤之對待萬科那樣。但是,資本對企業運營完全不干預,可能不容易做到,實際上,有些大亨投資前説得挺好,一旦投入,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最典型的案例如上海家化。上海家化董事長葛文耀和王石類似,是個職業經理人,從1985年開始就當一把手,在公司可謂一言九鼎。2011年,平安來收購家化集團的股權。收購集團後,平安持上市公司的股權約為27.5%。初期曾經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到2012年,雙方矛盾爆發。結果以私設小金庫等理由,將葛文耀拉下馬,主要高管王茁也跟著下野。可以看出,不介入經營的表態都是虛晃一槍,那麼多資本投進去,怎麼能允許經營層違背資本的意志?從這點説,王石的擔心和期望,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在資本市場,各種所有制都是平等的,公司高管層預先設定“歧視性”準入門檻,似乎也不合規——房地産企業既不是軍工,也不是事關國民生計的關鍵性行業,有什麼本錢和權力這樣預先設定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