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兩融餘額創近兩月新低 投資者情緒亟待恢復

  • 發佈時間:2016-01-11 03:2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華  責任編輯:楊菲

  “短期內,A股市場存在較多的干擾因素,投資者情緒亟待恢復。”一位平安證券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統計顯示,截至1月7日,滬深兩市上周的融資融券餘額和2015年最後一週的數據相比,下降4.4%。根據滬深交易所公佈的數據,1月7日滬市兩融餘額為6554.85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減少62億元;深市兩融餘額為4671.34億元,減少55.38億元。滬深兩市兩融餘額7日共減少117.38億元,約為1.12萬億元,滬深兩市兩融餘額已連續5日呈下降趨勢,創下2015年11月13日以來的低點。

  從行業看,今年以來截至1月7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最多的5個行業分別為非銀金融、醫藥生物、電腦、房地産和電子,融資融券餘額分別為4618.29億元、2964.65億元、2914.96億元、2616.03億元、2511.86億元。

  平安證券分析師同時指出,當前資本市場的確面臨較多基本面和情緒面上的干擾因素,包括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大幅度的貶值,供給側改革推動市場出清可能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衝擊等。這樣的市場環境需要監管層和上市公司共同發力,穩定投資者情緒,維護市場穩定,重建投資者的信心。證監會此次出臺減持新規與上市公司承諾不減持或延長限售的表態,均對於市場非理性情緒的安撫和維穩起到一定作用。

  “從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仍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原因在於改革的步伐並未停駐,而是在加速推進當中。”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首先,註冊制改革逐步落地將加速股票發行市場的效率,降低企業上市的時間成本,真正激活資本市場的融資屬性,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其次,養老金入市的推進,將填補資本市場缺乏長期投資者的空白,扭轉當前偏短期、偏投機性的投資風格,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再次,供給側改革一方面將帶來上市企業兼併重組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的改革舉措將加速引導市場出清,為中國經濟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