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場外資金持續進場 A股中長線機會凸顯

  • 發佈時間:2015-11-18 01:30: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本週以來,儘管多空因素交織,但A股市場避險情緒開始消散,增量資金入場的趨勢日漸明顯,一掃之前資金持續外流、場內人氣低迷的狀況。從新基金髮行情況看,此前首募規模下降態勢正在扭轉,場外資金顯露出“借基入市”的趨勢。

  多位機構人士表示,當前新增資金正緩慢持續入場,但增量資金能否令成交放量,突破場內原有存量資金博弈格局尚待觀察。同時,近期部分個股漲幅較大,資金獲利了結壓力較大,存在回調可能。但總體來看,公私募機構持股倉位降幅不大,中長線資金仍會積極佈局。

  場外資金持續進場

  近期市場連續反彈,人氣逐步積聚,增量資金開始涌入市場。從新基金髮行情況來看,不僅各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身處一線的市場部人士有發行比之前好做的感覺,數據也顯示新基金髮行正在走出寒冬。從11月已成立的新基金情況看,市場回暖態勢跡象相當明顯。Wind數據顯示,11月前半個月裏,有22隻新基金成立,新成立基金髮行份額共計達到162.8億份,平均發行份額為7.4億份。

  自7月開始,新基金髮行規模一直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如果扣除7月2000億的“國家隊”基金,借助6月牛市慣性,7月份新基金髮行份額仍有492.92億份;8月份新基金髮行規模下降至244.19億份;9月份首募規模居前的基金竟出現貨幣基金的身影,保本基金開始興起,但仍未能阻擋基金髮行的寒意,整個公募基金市場首募規模滑落至207.77億份;10月保本基金繼續發力,但新成立基金規模也僅有182.89億份。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市場人氣最火爆的5月份,短短一個月內122隻新基金宣告成立,“日光潮”頻現,首募規模曾達到3312.1億份,4隻百億基金集體面世;在A股氣勢如虹攀上5000點的6月份,有149隻新基金成立,總的發行份額有2833.08億份,再次爆出4隻百億基金。

  根據11月份新基金髮行的情況,本月很可能扭轉新基金首募規模下降的態勢。從銀行等渠道反饋的情況顯示,市場人氣明顯上升。上週末,在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場由公募基金、銀行共同舉辦的基金投資者交流會上,記者發現與8月底的投資者交流會相比,人氣明顯提升很多。8月底時,一位明星基金經理親自趕赴現場,也未能留住投資者提前離場的腳步。如今,即便交流會已經結束,許多投資者仍不願離去。

  值得注意的是,借基入市的資金反應向來“慢半拍”,甚至一不小心可能成為反向指標。相比而言,股民情緒反轉得更快。早在10月中上旬,投資者已經重新投身市場,新增投資者和交易投資者數量均在當時出現V型反轉。中登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9月28日至10月9日這五個交易日的新增開戶數和交易賬戶數在6月市場劇變以來達到最低,隨後均出現觸底反彈,並於近期趨穩定。

  總體而言,新增資金正緩慢而持續地進場,但還未出現類似於今年3月份至5月份期間的爆髮式增長。“普通投資者尤其是基民對市場的反應總是後知後覺,現在的增量資金入場速度正好讓市場再飛一會。”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做出如是評價。

  兩融新規只影響增量

  由於近期市場走出回暖行情,滬深兩市融資融券規模也較快上漲。數據統計顯示,11月10日融資餘額為1.14萬億元,較9月30日增長26%,10月日均融資交易額1020億元,較9月份增長76%,11月日均融資交易額為1374億元,較10月增長35%。為控制場內杠桿資金,滬深交易所13日開始對兩融細則進行修改,將融資保證金比例由原規定不得低於50%調高至不得低於100%。

  據悉,為減少“一刀切”降杠桿的影響,本次兩融業務細則調整並不涉及存量融資合約,同時“限杠桿不限規模”。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本次調整只是針對新增的融資交易,規則實施前仍按照現行規則交易,修改前的現存融資合約不需要立即改變,合約期限不受影響,也不用追加保證金,合約到期可根據合約約定進行展期。

  “儘管新規要求保證金比例上調,但從現實操作上看,不會有太多客戶用滿杠桿或者採用最大擔保折算率。理論上杠桿天花板下降了,但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另一方面,很多券商對漲幅過高的個股和創業板股票的保證金比例基本上調至90%左右。”有券商營業部人士分析,新規下僅佔少數比例的、熱衷加杠桿且規模較大的融資客戶需要提供更多擔保品或者降低融資規模。

  券商人士表示,由於不同機構對不同個股的風控標準不同,保證金比例的範圍也不同,新規實際對相對低估值個股獲得增量資金流入的影響較大,但不會給投資者新開倉買入此類個股造成直接影響。據了解,由於市場反彈行情較明顯,不少券商將部分藍籌股個股的擔保折算率和警戒線有所提高。對存在高估值風險的創業板個股保證金比例則提高至100%以上。

  中金證券分析師杜麗娟表示,目前主流大券商執行的兩融保證金率約為70%,大客戶的保證金率更低。此次由50%上調到100%,將對執行層面造成實質性約束,尤其約束邊際上資金量更大、交易更活躍的大戶。另有券商機構人士提出,即便按照當前的兩融規定,對於融資意願強烈的投資者可以將現金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後再用現金買股票,仍能維持1倍的杠桿。總體而言,需要保持在監管所能接受的1倍杠桿以內。

  儘管有市場人士擔憂,此次兩融新規會限制兩融成交額,進而影響資金入場,但多數機構看來,兩融規則的修訂並不會改變資金入場的趨勢,僅是在節奏上做好杠桿資金的入場速度管控。申萬宏源分析師丁一表示,兩融規則調整後,新規只影響增量,對現有兩融存量資金不産生直接“擠出”效應。華泰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羅毅表示,年底資金大量入市,資金進場方向不會改變。兩融新規是管理部門針對股市炒風蔓延行為做出的及時調整,炒作小股票的資金來源會受到一定打擊,而有投資需求的大資金會在市場找到機會。

  主力資金仍較謹慎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場外新增資金進場趨勢較樂觀,但目前新增資金進場後仍主要佈局券商等週期性品種,以博弈短期收益。增量資金並沒有形成規模,加上主力機構的資金對反彈後市場回調風險保持謹慎,新增資金能否放大當前市場的成交量,並打破目前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仍有待觀察。

  “新增資金進來都喜歡買券商股。從基金經理的角度講,最近的行情裏,券商這類品種可以搏一下。很多基金因為年初以來一直拿著金融大盤股,排名已經很靠後了,不爭取下排名只能是倒數。但這種人很少,量不大。”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某資深經理表示,現在這個時點,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值得。要麼趕快利用小票衝排名,要麼認輸好好佈局明年。“一旦年底貪小利被套住,明年一年都要踏空。”該基金經理指出,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投資意願不強,實體經濟對貨幣的吸納效果不佳,具有成長性或稀缺性的資産將持續受到資金追捧,所以主線仍然是成長股。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公募基金經理形成相對一致的預期是,考慮到未來市場的結構性分化特徵將愈發明顯,權益類資産更傾向於選擇結構性機會,而主線仍在成長股。

  從存量資金來看,公募基金已在最近一個月連續加倉。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自10月19日以來,偏股型基金倉位連續四週上升。最新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偏股型基金倉位上升2.47%,當前倉位為74.52%。其中,股票型基金上升1.90%,標準混合型基金上升2.52%,當前倉位分別為87.02%和73.52%。目前,公募基金倉位總體處於歷史中位偏上水準。

  另據了解,部分績優私募在9月中旬以來的反彈中收穫頗豐,近日已經開始小幅減倉保存收益,部分個股主力資金大單流出量規模逐漸攀升。很多公募基金經理也認為,年底震蕩可能加劇,市場能否像去年年底一樣在券商股的帶動下突破阻力,還需觀察增量資金能否跟上。不過,年底排名將至,按照慣例公募基金倉位很難降下去。

  “資金是聰明的,機構投資者一般都會選擇提前佈局春季行情。這個所謂的提前佈局的時間窗口也就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由此,我們認為機構在當前時點上,不會主動選擇持續大幅減倉,然後在12月又選擇大幅加倉,短時間的波段操作實屬太難。”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表示。

  多家券商機構分析,儘管資金面整體向好,市場慢牛基調未變,但由於反彈持續一段時間後,需要技術性回調,同時IPO重啟後28隻新股上市仍按老規則發行,短期會分流部分資金,需注意短期震蕩調整的風險。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近日表示,目前A股需要有兩個條件才可能有新突破:一是有增量資金入市,突破前期密整合交期;二是重磅利好才能吸收、消化、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存量資金只能博弈結構性行情。申萬宏源認為,在市場向上邏輯被強化的情況下,明年春季前仍可享受增量資金推動的反彈,A股市場保持向上趨勢是大概率事件,但很難一路高歌猛進,有震蕩才是“慢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