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調查:個人投資者謹慎看好四季度震蕩反彈行情

  • 發佈時間:2015-10-16 09:18: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海波

  2015年三季度,A股幾度起伏,企穩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位置。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的幫助下,7月上旬上證綜指穩住了自6月以來的持續下跌,後一度反彈至4000點上方後再現快速下跌,直至2850點企穩。9月下旬,伴隨市場對反彈的預期趨於一致,大盤及部分熱點板塊開始出現暖意。

  2015年第四季度個人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三季度個人投資者盈利情況較此前繼續惡化,過半投資者出現虧損。同時,個人證券資産在個人金融資産中佔比出現拐點,近半數投資者的證券資産佔比明顯下降,其中近兩成投資者準備從股市中撤資,看好理財産品,觀望氣氛濃厚。同時,投資者大幅調低後市的高點。其中,看好上證綜指全年收紅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為59.3%,僅有14.4%投資者認為年內上證綜指能重上4000點。

  此外,投資者對2015年第四季度市場反彈的預期漸強。六成投資者相信四季度將出現結構性行情,題材股將日趨活躍;44.4%的投資者傾向於持有中小板個股,分享反彈行情;但更多投資者相信,低估值藍籌股將最先企穩反彈。

  投資者情緒“否極”待“泰來”

  1、過半投資者三季度虧損。

  A股市場在今年第三季度幾度起伏,最終探底企穩。上證綜指7月中旬在“國家隊”救市刺激下一度強勁反彈,最高行至4000點上方,但在8月下旬又再現一輪快速殺跌行情,最低擊穿3000整數關至2850點。進入9月後,大盤逐漸在3000點上方企穩。創業板指形態相似但振幅更大,9月中旬以來反彈趨勢更為明顯。

  整體來看,行情反覆,令個人投資者盈利情況繼續惡化,導致第三季度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比例大幅下降,從上季度的61.5%降至31.5%,減少了30個百分點。 其中,盈利10%以內的投資者比重為23.9%,盈利介於10%至30%之間的投資者比重為4.7%,盈利超過30%以上的投資者比重為2.9%,有51.9%的投資者表示在三季度出現虧損,佔比超過半數。

  2、儘早減倉損失小。

  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操作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投資者的盈利情況。在受訪的投資者中,14.4%的投資者表示自己“下跌初期就大幅減倉”,30%的投資者表示自己“在下跌過程中不斷賣出,至今倉位極低”。調查顯示,採用這兩種策略的投資者收益情況相對較好。

  在最早減倉的投資者中,41.6%的投資者表示三季度投資者收益基本持平,19.5%的投資者盈利在10%以內,31.75%的投資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在下跌過程中不斷減倉的投資者中,12.6%比重收益持平,40.3%比重盈利10%以內,38.1%比重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以上兩類投資者收益情況分佈都明顯好于整體水準。

  同時,也有不少投資者在三季度依然戀戰。24.2%的受訪投資者表示自己三季度“一直持股不動”,15.1%的投資者表示自己“減倉至基本倉位,同時不斷參與局部反彈行情,快進快出”。

  從調查結果來看,頻繁操作和持股不動並不是三季度的理想策略。在選擇持股不動的投資者中,68.5%的的投資者出現虧損,其中26.4%的投資者虧損在30%以上。雖然頻繁參與局部反彈的投資者大幅虧損的比例不高,但整體仍有60.2%的投資者出現虧損,盈利者佔比為29.9%。

  另一項調查顯示,買入個股不久即出現浮虧後的操作策略與三季度盈利高度相關,及時止損的保護作用明顯。調查顯示,個股出現浮虧後傾向於相信“最終會漲選擇繼續持有”的投資者,57.9%的投資者在三季度虧損,22.2%的投資者虧損幅度在30%以上。而選擇迅速止損的投資者中,則有43.5%的投資者虧損,虧損幅度30%以上僅8.5%。

  3、題材股令人愛恨兩難。

  截止到三季度,有10.2%的受訪投資者表示目前空倉,倉位在40%以下的投資者合計佔比56.1%,倉位在80%以上的投資者合計佔比18.1%。三季度末個人投資者的平均倉位為40.1%。在上期調查中,截止到二季度期末,個人投資者的平均倉位為43.1%,

  對於減倉策略,31.4%的投資者表示,若判斷跌勢未盡,將首選降低國企改革等題材股倉位。此類投資者在受訪者中佔比最高;29%的投資者表示沒有明確的減倉重點,主要是逢高減倉;23.5%的投資者表示首選減倉創業板;16.2%的投資者表示,首選減倉大盤藍籌股,佔比最少。

  調查還顯示,高波動率市場中彈性較大的題材股令投資者愛恨兩難。有46.4%的投資者表示,若判斷市場出現反彈機會,將首選加倉國企改革等題材股。而創業板則未能成為投資者博反彈的青睞標的,僅13.7%的投資者表示將在反彈行情中加倉創業板個股。

  4、資金離場“人走茶不涼”。

  調查顯示,在第三季度中,受訪投資者包括股票市值、證券賬戶、可使用現金的證券賬戶資産平均佔個人金融資産的比重為44.9%,較上一季度減少了3.8個百分點。上一季度該項調查結果為48.7%。

  在受訪投資者中,49.8%的投資者表示,三季度證券賬戶資産在其金融資産中的佔比“明顯下降”;另有12.5%的投資者表示,證券賬戶資産在其金融資産中的佔比“有所下降”;僅10.1%的投資者表示,三季度證券資産在其金融資産中的佔比“有所提升”或“明顯提升”。證券賬戶資産縮水程度之大,為本項調查開始以來之最。

  三季度中,大部分投資者仍堅持以金融資産中的穩定比例投資股市,同時加大股市投入的意願延續上季度趨勢繼續減弱。在受訪的投資者中,62.2%的投資者表示不準備大幅調整證券賬戶資産投資規模。20.5%的投資者表示準備加大股市的資金投入,較上一季度減少10個百分點。

  同時,在市場大幅波動之後,一些投資者有所怯戰,有意撤資股市。其中,14.8%的投資者表示在三季度中主動減少證券類資産配置,17.3%的投資者表示近期準備從證券賬戶中撤出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或準備撤資的投資者,其撤出資金的流向願意保持較高水準的流動性,顯示在下跌及大幅震蕩市中,流出的個人投資者資金仍會保留較強的重新進場意願。在被問及股市撤資後資金流向時,28%的投資者表示將作為現金持有或投資期限靈活的貨幣基金,37.5%的投資者表示將期限以月計的理財産品,合計達65.5%。

  同時,有12.2%的投資者表示將把資金用於消費,9.7%的投資者表示將投資期限以年計或更長的銀行理財産品,9.6%表示將用於買房。

  在仍願意持有證券類資産的投資者中,不少投資者對個人投資技巧信心受挫,表示將調整證券類資産投資策略。30.9%的投資者表示將準備降低權益類資産整體規模,24.1%的投資者表示準備降低股票倉位用公募基金代替,6.6%的投資者表示準備降低股票倉位用私募基金、券商資管等産品代替,5%的投資者表示準備降低個股倉位用指數型基金代替。

  反彈預期在謹慎中增強

  1、投資者謹慎看待四季度反彈高度。

  調查顯示,看好四季度上證綜指能夠收紅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為68.4%。其中,30.3%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5%以上,38.1%的投資者認為漲幅在0至5%之間。 針對2015年全年走勢,有59.3%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能夠收紅,較上期調查減少近20個百分點,其中24.6%的投資者相信漲幅能在5%以上。

  對未來上證綜指能夠達到的最高點,投資者在經歷了此前大幅下跌後開始大幅調低預期。僅14.4%的投資者認為年內上證綜指有望重上4000點或以上;50.8%的投資者認為四季度上證綜指波動上限在3500點,佔比最高;34.8%的投資者認為波動上限在3300點附近。

  對於四季度走勢,兩派觀點相持不下。有37.5%的投資者認為,四季度大盤走勢將可能“先跌後漲”。同時,有36.3%的投資者認為,四季度大盤指數將持續反覆震蕩。同時出現局部熱點板塊大漲。

  2、反彈預期漸強 題材股受青睞。

  在關於“目前更傾向於持有哪類股票”的調查中,本期調查結果較上期出現重大風格轉換。相比上期42.8%的投資者青睞大盤藍籌股,本季度中小板股票異軍突起,獲44.4%受訪投資者的青睞。而偏好持有大盤藍籌股的投資者佔比僅26.1%,較上一季度大幅減少。偏好持有創業板的投資者依然較少,為14%,但較上季度的5.6%已明顯提高。

  這樣的持股偏好與逐漸增強的反彈預期關係密切。60.1%的投資者相信四季度將出現結構性行情,題材股活躍。儘管看好反彈行情能夠成立,多數投資者更願意謀定而後動,但對是否馬上加倉則態度謹慎。在被問及未來3個月內是否準備調整倉位時,68.4%的投資者表示將暫時觀望。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更多投資者表示目前傾向於持有中小板個股,但被問及“四季度那類股票將率先企穩反彈”時,更多投資者卻選擇了藍籌股。其中,34.1%的投資者表示,擠完泡沫後績優低估值品種將受到市場青睞,藍籌股將率先企穩反彈;26.9%的投資者表示,前期超跌的創業板將成反彈龍頭。

  3 、投資者普遍冷眼看待降息。

  三季度中,6月央行于8月下旬又一次降息,同時採取多種措施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金融機構對四季度央行再次降息的預期頗強。但本期調查顯示,投資者對四季度央行繼續降息可能對股市産生的刺激作用已比較麻木。

  43.1%的投資者認為,貨幣政策寬鬆是為了托底,在經濟遇到更嚴重困難前,央行不會再降息。對於降息效果,54%的投資者認為“降息對行情的刺激作用已經不再明顯”,有13.2%的投資者認為“繼續降息説明經濟下行壓力大,屬於利空信號”,持此觀點的投資者較上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此外,21.6%的投資者認為為堅持貨幣政策繼續寬鬆利好股市。

  利率下行,股市低迷,投資者在兩者之間艱難選擇,依然更加青睞固定收益品種投資。48.5%的投資者表示更樂於配置“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投資”,較上期調差增加6個百分點,其中青睞“股票等權益類資産投資”的投資者佔比為29.7%,較上期調查減少5個百分點。

  杠桿工具“被嫌棄”

  經歷了大盤從5000點到2850的大幅下跌後,投資者對三季度行情也有所反思,其對杠桿工具的厭惡態度出現了階段性的峰值,其中摻雜著對過往經驗的吸收學習和情緒化的矯枉過正。

  1、大跌原因歸咎杠桿。

  在被問及大盤自5000點以來的大跌原因何在時,有30.7%歸因于監管與場外配資等金融創新不匹配導致制度性問題集中爆發;另有28%歸因于杠桿被過度使用,累計有六成投資者認為大跌與杠桿有關。

  此外,23.3%的投資者仍認為5000點時市場整體估值太高導致下跌。少數投資者認為改革低於牛市前預期,佔比為6.9%。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估值問題,投資者傾向於大跌之後目前市場的估值水準已經趨於合理。25.9%的投資者認為市場整體已經回到合理水準,36.9%的投資者認為大盤藍籌估值已回到合理水準。僅10.1%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市場整體估值水準偏高。

  2、投資者繼續降杠桿。

  目前投資者對杠桿的態度可謂知行合一。70.4%的投資者表示三季度中沒有新增融資交易,27.5%的投資者表示自己在三季度降低融資規模,另有27..3%的投資者表示自己已不再融資,不再融資的投資者比例較上季度翻倍。

  在樂觀的投資者中,20.7%的投資者表示,在三季度中增加了融資規模,較上期調查減少10個百分點。25.6%的受訪者表示對後市樂觀,將繼續提升杠桿水準;較上期調查減少8個百分點。

  針對未來更長時間內對杠桿工具態度,35.8%的投資者表示,杠桿風險太大,今後將避免使用;37.1%的投資者表示今後將更加謹慎使用杠桿。僅9%的投資者表示,行情再次形成向上趨勢時將果斷使用杠桿放大收益

  在已經開始使用融資融券的投資者中,53.4%的投資者表示,一般通過融資融券將股市投資杠桿比例放大至1.2倍,在各類投資者中佔比最高。與此同時,29.9%的投資者表示一般放大到1.5倍,較上一季度減少14個百分點,4.2%的投資者表示一般會放大到2倍,較上個季度減半。

  在融資使用策略方面,55.1%的投資者表示,會將融資資金用於短線操作,買入市場熱門題材股,這一操作策略在各類投資者中佔比最高。另有30.9%的投資者表示,會繼續融資買入已經持有的股票。上述調查結果與前期變化不大。

  當融資倉位出現虧損時,46.7%的投資者表示,當已經融資買入的個股下跌10%時,將選擇止損;24.5%的投資者表示,當已經融資買入的個股下跌5%時,就將選擇止損。

  3、投資者觀望政策效果。

  三季度中,監管層出臺一系列政策,希望抑制以程式化交易為代表的市場短線投機交易,鼓勵中長期投資。其中,證監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市場過度投機,包括限制股指期貨、制定程式化交易管理辦法、研究A股熔斷機制等。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也有所調整,持股超過1年的免稅。目前來看,投資者對政策效果持觀望態度。

  38.4%的投資者認為,投機是提升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力量,不應過度限制。35.1%的投資者表示,目前無法判斷限制股指期貨等政策的效果。

  不過,另一項調查顯示,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所提供的避險功能與普通投資者關係不大。在被問及“在大盤從5000點下跌至3000點附近,您在這過程中有沒有運用股指期貨、期權等創新工具來鎖定市場風險”時,63.5%的投資者表示基本不會使用,26.6%表示偶爾使用。如何定位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中扮演的功能,還有待於業內人士今後進一步的思考摸索。

  針對紅利稅改革,51%的投資者表示短期對市場沒有影響,但長期看增強市場中長期投資氣氛。同時有23.6%的投資者表示此舉無法改變A股濃厚的短線氛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