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金融股挺身救大盤 華爾街高喊抄底A股

  • 發佈時間:2015-08-28 07:49: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從7月初開始,滬指在護盤資金的干預下,于3500點附近形成了一個“貌似”雙底。正當人們憧憬股指築底成功,指數有望反彈時,滬指卻在經濟數據不佳、人民幣貶值、全球股市動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干擾下,迅速扭頭向下,僅僅6個交易日就完成了從4000點到3000點的千點暴跌,完全回吐了今年以來的漲幅。

  昨日(8月27日)的市場有了變化,滬指在反覆試探後於尾盤爆發,一掃前期的陰霾,大漲5.34%。其中,權重極高的金融股全線爆發,以保險股為首的多只個股強勢漲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8月18日開始的這一輪暴跌,其跌速之快,跌幅之猛,就連兩個月前的股災都無法比擬。由此,A股也真正踏上了“尋市場底”之路。在高盛、《紐約時報》等看來,中國股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過度拋售”,股市的表現已經與經濟發展狀況相背離,現在“是時候抄底中國股票了”。

  金融股集體狂歡

  滬指連續數日收陰,6個交易日下跌超過千點,市場一時間人心惶惶。不過,昨日市場在金融股的牽頭下大舉反攻,一口氣上漲5.34%,夯實了市場信心。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昨日大金融板塊全面開花,其中保險板塊漲幅高達9.87%,四隻保險股中,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強勢漲停,中國太保漲幅高達9.09%。此外,銀行股同樣表現不俗,整個板塊漲幅達到了6.08%,其中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漲停。作為金融三大板塊之一的券商股表現同樣優異,數據顯示券商信託板塊上漲7.42%,其中長江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漲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午後市場再現巨量買單。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均出現數百萬手鉅額委託買單。值得一提的是,前期救市之際,鉅額買單就是國家隊“秀肌肉”的策略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8月25日晚間,央行再次宣佈降息降準,金融股則是直接受益對象。在8月26日行情中,保險和銀行已經有所反應,當日中國平安上漲4.98%,民生銀行上漲4.02%等。在業內看來,A股市場的每一個整數點位均有較強的支撐作用,即便是前幾天的4000點,也是兩次回抽,才最終不保。所以,滬指在本週擊穿3000點後,技術上的反彈要求很強。

  價格跌回去年水準

  就昨日大爆發的金融板塊來看,今年金融板塊並未分享到牛市帶來的利好,其中銀行板塊的年內最高漲幅也不過20%左右,堪稱“上漲沒趕上,暴跌沒落下”——近期大盤暴跌時,銀行板塊也同步向下,連四大行這樣的大象股也不乏跌停的表現。當前銀行股的動態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有了集體破凈的態勢,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股的估值已被壓制得太久,因此彈性就更大。

  從近期各家上市銀行陸續公佈的2015年半年報來看,雖然銀行業的不良率整體在上升,但銀行的業績仍然是穩定的,銀行股的估值優勢在此時就越發明顯。昨天工行、農行、交行均公佈了上半年業績,上述3家銀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7%、0.5%和1.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以銀行、證券和保險為代表的三大金融板塊整體價格水準基本跌至去年11月行情啟動前水準。例如中國平安去年11月21日收盤價為21.74元(前複權),在今年8月25日其最低價已經探至24.65元;此外,中信證券2014年11月21日收盤價為15.29元,截至昨日收盤,其價格為15.38元。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表示,銀行股估值再次回到相對底部,相當於去年大盤2400點時的價格,行業對應2015年PB0.98倍、PE5.91倍,今年相對跑輸20%,安全邊際夠高。險企半年報近期也陸續公佈,保費增速普遍10%以上,投資收益更上升至10%,靜態P/B到達2倍左右,P/EV1倍左右,處於價值洼地。同時,保險行業政策藍海打開,2015年以來個稅遞延、健康險稅收優惠、投資渠道放開等政策紅利陸續出臺。

  股市暴跌與經濟背離

  如今A股已經跌回去年底時的水準,那麼這樣的下跌是否已經到位?從高盛、《紐約時報》等的觀點來看,中國A股市場的拋售已經過度,現在股票又變得很便宜,是時候抄底了。

  高盛分析師指出,到今年底中國股市可能會上漲36%,原因是中國政府推出了新的刺激措施,由當前3000點計算,滬指對應能上漲到4000點以上。在分析師看來,中國投資者已經不再關注股市的金融基礎,而是正在基於宏觀經濟的趨勢來進行交易。當前大多數表現不佳的經濟數據的影響都已經反映在市場定價中,投資者對A股的整體悲觀情緒與現實並不相符。

  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在《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經濟並未呈現出硬著陸的跡象,也並非金融危機或經濟崩潰,但A股卻出現了過度調整。

  尼古拉斯表示,中國的股市和實體經濟一直以來都沒有太緊密的聯繫。當前,也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經濟增長遠低於7%的增幅,工資年增長率仍保持在10%左右,非農就業數據也表現不俗,此外中國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費支出也增長強勁。

  尼古拉斯認為,從去年6月至今年6月,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經歷了大幅上漲,讓股市自我修正也是讓市場進行自我調節,不失為一件好事。他還表示,即使A股出現拋售行為,這也不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拋售”,反而可能會促使中國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夯實基本面。

  新華社亦援引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的説法稱,全球經濟低迷不能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目前全球經濟疲弱,歐洲和美國雖然實現中低速增長,但增長勢頭並不強勁。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雖然處於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艱難階段,但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認為,經歷早前危機教訓後,新興市場政府目前手中可使用的宏觀政策工具更多、沒有積累鉅額經常項目逆差、外匯儲備更充足、銀行體系更穩健、國內儲蓄基礎更好、企業債規模未失控、貨幣沒有遭到投機打擊,因此不存在發生大範圍金融風險的根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