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流動性危機逐漸解除 “理性慢牛”穩步前行
- 發佈時間:2015-07-16 06:00: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6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經歷大幅調整。為防範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監管部門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市場的政策,如多形式給予中證金公司流動性支援、降低A股交易結算相關收費標準、放鬆兩融平倉線及處理方案、整頓證券業務活動清查場外配資等。
筆者認為,這一系列政策的相繼出臺,使得市場流動性迅速得以恢復,維穩政策綜合效應顯現,長期而言有利於完善資本市場,降低系統性風險。
我們看到,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使得市場恢復流動性,並促進指數回穩:一是集合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證金公司)、券商和保險等金融機構,聯合為股市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二是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增強市場信心,提高場外資金入市積極性;三是增加了兩融業務的靈活性,有利於券商與兩融客戶根據自身情況調節倉位,緩解由於市場急跌導致兩融爆倉的情況。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加強了對場內外杠桿資金的管理。7月1日,證監會取消兩融擔保比例和期限要求,允許兩融展期降低;7月12日,證監會公佈《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規範了市場不良配資業務的運作。一系列規範配資政策的出臺,有效規範了場內外不合理的高杠桿資金,利於穩定股市資金流動,降低股市系統性風險,順應打造健康穩健資本市場的大趨勢。另外,此次危機使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和客觀地認識到合理和科學使用杠桿的重要性。
在前期各方強力穩定市場措施下,市場逐步走向穩定,股市流動性危機也隨之解除,與此同時,監管者也釋放了明確的信號:一方面,維穩策略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市場重歸理性,為市場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一旦危機與惡性迴圈傷及監管層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監管層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局面並扭轉趨勢。
筆者認為,隨著市場情緒的平復以及停牌避險的公司陸續復牌,市場交易正常化,短期特殊政策將會逐漸向長期健康穩定的市場化政策轉化。同時,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結構調整,GDP增速下臺階,但並沒有失速,總量增速合理的下臺階既有基數大的原因、也有調結構的需求,當股市資金去杠桿時,牛市的基礎和邏輯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改革牛和轉型牛必將成為貫穿今後一段時期的投資主線。等市場進入穩態後,市場風險偏好必然下降,投資者必然更加理性,中國慢牛格局必然走的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