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A股上半年領漲全球 杠桿牛犢完成“洗禮”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明濤  責任編輯:楊菲

  A股上半年的表現無疑是美好的,但是始於6月15日的連續三周大跌,則令無數投資者迷惘。在此輪深度調整中,既有其合理之處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不管怎樣,最終,這次深幅下跌會讓之前亢奮的投資者變得清醒:A股市場是一場對企業的價值投資長跑,而不是進行短期的下注。可以預期,一場洗禮之後,牛市的下半場無疑將是“優質股”取勝。此時此刻,各方力量開始護盤A股,但牛市上半場的單邊上漲,在下半場很難複製。

  牛市的起步運作永遠不會因為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急跌而結束。回首整個2015年上半年,A股氣勢如虹,短暫的休憩難以掩蓋A股瘋狂,記者注意到,牛市的上半場裏,滬指漲幅仍有32.23%,創業板漲幅則達到94.23%,兩市約800隻股票股價實現翻倍,領跑全球股市。

  創業板領跑上半場

  在大金融板塊于去年11月打響牛市“第一槍”後,對於今年的市場研判,機構給出的答案都是一個字——“牛”。但這頭牛是如何奔行的,難以預測。從A股前6個月走勢來看,新經濟下的小盤股始終是資金追逐的目標,這也是創業板成為領跑者的一大原因。

  其實,在今年1月,市場尚沒有明確的“領軍者”,資金的炒作是圍繞著題材股進行的,上海自貿、足球概念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這導致滬指一月份月K線收陰,下跌0.75%,創業板收陽,大漲14.19%,從此接過領跑大旗。

  市場人士指出,在高效改革下,經濟面臨新機遇,由此,新牛市所享受的制度紅利也具備了牢固的根基。 今年1月開始,創業板進入脈衝式上漲模式。3月、4月、5月月度漲幅分別達到了21.12%、22.38%以及23.97%,表現遠強于主機板市場,6月初則衝至歷史最高的4037.96點。

  雖然主機板市場一直弱于創業板市場,但是在4月年報密集期,藍籌股業績支撐也令滬指在當月上漲18.51%,成為今年漲幅最大的一個月。

  正是在政策紅利和流動性推動下,截至今年上半年,滬指累計漲幅達到32.33%,遠遠高於道瓊斯下跌1.27%、納斯達克上漲4.7%、南韓綜合指數8.28%、日經225上漲15.96%、德國DAX上漲11.86%等全球主流資本市場。

  而瘋狂的創業板指數今年上半年漲幅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4.23%,截至6月30日,創業板市盈率高達102.67倍。

  牛市途中四遇大跌

  A股上半年出現大漲,領漲的板塊正與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網際網路+”遙相呼應。

  記者統計數據發現,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板塊漲幅達到257.61%,遠遠跑贏其他板塊,其次是迎來眾多新股上市的家居用品板塊,半年漲幅為180.54%,緊隨其後的便是傳媒娛樂、軟體服務、電腦設備板塊,這三大板塊累計漲幅分別為124.97%、112.58%以及112.28%。、

  不難看出,整個網際網路板塊基本處於一枝獨秀的狀態,而在去年打響牛市“第一槍”的大金融板塊,表現則遠低於市場預期,保險、銀行以及券商三大板塊今年上半年漲幅分別只有4.78%、12.94%以及15.71%,整體漲幅遠低於指數,而表現第四差的水務板塊,其半年漲幅都達到了35.1%,超過了滬指32.23%的半年漲幅。

  股指的飆漲,加之IPO的迅猛發行,也讓今年上半年的“牛股”滿天飛,共有近800隻個股上半年漲幅超過100%,而扛起網際網路大旗的暴風科技迅遊科技崑崙萬維拓維資訊順網科技以及京天利等個股漲幅均在150%以上甚至500%以上。

  儘管上半年A股呈現普漲,但在今年上半年的上漲中,A股並非一帆風順,途中遭遇四次空頭猛烈襲擊。

  1月19日,滬指大跌7.7%,創下今年單日最大跌幅,至今未被超過;5月28日,滬指大跌6.5%,被市場稱為“5·30”重現;6月19日,滬指大跌6.42%,IPO“抽血”被市場認為是大跌元兇;6月26日滬指大跌7.4%,流動性缺失、降杠桿引發連鎖的反應,兩市總市值當天蒸發近5萬億元,共有2000隻個股跌停。

  這既有降杠桿的原因,也有IPO不停“抽血”的因素。

  據某機構公佈的上半年滬深股市IPO主要數據,2015年上半年,滬深IPO數量及融資額領跑全球,滬深股市IPO共計187宗,融資總額1461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期,分別增加260%及314%。

  降杠桿下的“洗禮”

  記者統計數據發現,始於6月15日的下跌,至7月3日,滬深兩市共有1459隻個股跌幅超過40%,493隻個股跌幅超過50%,另有7隻個股跌幅超過60%。如此大的跌幅,已經遠遠超過2007年“5·30”以及2009年8月的大跌,而在這場深度的調整中,鮮有投資者能全身而退。

  説到底,導致此輪深幅調整的原因,一方面是估值修復、一方面則是降杠桿,這是必然的因素。

  興業證券在研報中就有觀點提及,高杠桿融資盤大跌後遭遇強制平倉,加劇了“多殺多”恐慌拋售的惡性迴圈。(了解更多新觀點,關注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

  廣發證券認為,與以往行情相比,本輪牛市最大的差異在於資訊傳遞速度及杠桿資金的深度參與,行情運作節奏變化及波動也更加劇烈。近一段時間監管層對場外配資的整頓已給出充足的時間與緩衝空間,本輪調整是市場自發的降杠桿行為,並沒有政策利空的直接干預,與2007年“5·30”大跌的誘因有著本質區別。

  尚雅投資董事長石波指出,經過這輪調整,創業板一枝獨秀局的面即將結束,成長股將走向分化,有成長有業績的公司將繼續增長,純講故事講概念的個股泡沫將會破滅;市場中場休息階段,週期價值股如航空、地産、農業股等會有階段性表現機會:航空股進入旺季後業績大幅提升,地産銷售也在復蘇,傳統産業+網際網路的空間巨大。

  同時,隨著市場步入調整階段,估值高企的次新股也將步入價值回歸階段。

  此輪深度調整後,牛市下半年的戰役即將開始,真正的投資也即將拉開序幕,牛市上半場的普漲將一去不復返。

  新牛市呈現三特徵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牛途,與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相比,新牛市出現3大新特徵。

  首先,從推動力來看,目前的牛市,其實是貨幣寬鬆下形成的“水牛”,特別是融資高杠桿的推波助瀾,使得資金源源不斷流入。今年5月20日以後,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突破2萬億元關口,之後一直維持在這一水準之上。

  而在2007年,新股民瘋狂入市成為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

  其次,如果説現在是牛市上半場,那麼對比2007年大牛市的上半場,即“5·30”之前,領漲股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

  在2007年“5·30”之前,領漲市場的除了小市值個股和題材股,垃圾股、重組題材也成為資金追逐的熱點。在2007年3月1日~5月29日的一波上漲行情期間,中小板指整體漲幅高達58.77%。

  而今年上半年的這一輪牛市中,市場資金的關注度更多地聚焦在新經濟以及“網際網路+”等有政策支撐的板塊,相反垃圾股並不被市場認可,炒作幅度較低。

  最後,再從監管層的態度來看,在2005年至2007年,監管層在“5·30”時期為了遏制爆炒垃圾股,多次發聲提示風險,最後不惜上調印花稅。

  而眼下,雖然杠桿牛市給市場帶來一定的風險,但在一系列調控之後,面對市場非理性下跌,監管層仍給予投資者信心,包括降息、交易規費下調、養老金入市等利好不斷推出,從監管層態度來看,無疑現今A股更得到了力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