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股市半山腰 是上山還是下山

  • 發佈時間:2015-07-03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何 川  責任編輯:王文舉

  A股市場寬幅震蕩,6月份前半月滬指高歌猛進,後半月行情則急轉直下。一時間,市場多空分歧加大,部分散戶準備止損,採取防禦;也有部分散戶準備抄底,波段操作。究竟如何看待這一行情?怎樣操作才能在市場中降低損失,甚至獲益?

   高處不勝寒

  6月1日,A股市場給投資者發了一個“兒童節”紅包,當日滬指大漲4.71%,開啟了6月上半月的飆漲行情,並於6月12日創下近7年的最高點。但自6月15日滬指下跌2%開始,市場行情突變,各大股指“飛流直下”,擊穿各大均線支撐。

  “國泰君安等一批新股凍結天量打新資金,監管層查場外配資,産業資本減持規模加大等因素是誘發獲利盤兌現的外部因素,整體市場估值尤其創業板估值畸高是近期調整的原因。”廣發證券財富管理部投資總監遊文峰説。

  盤面上看,在6月30日之前的10個交易日裏,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有8個跌幅逾30%,其中前期漲幅較大的通信、電腦、商業貿易等板塊領跌;相比較而言,前期漲幅較小的銀行、食品飲料等板塊跌幅相對較小。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與以往行情相比,本輪牛市一個顯著差異在於,各種杠桿資金的深度參與,導致行情運作節奏變化及波動更加劇烈。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表示,過去兩周市場暴跌主要由場外配資清理引發,並有變成惡性迴圈和擠兌風險的趨勢,極大挫傷二級市場的投資熱情。

  但在短期急速暴跌後,日前央行同時降息降準,超出市場預期。而且,養老金入市步伐正在提速,證監會更是深夜喊話稱,“當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運作正常,場外配資風險已有相當程度的釋放。”監管層對市場呵護的意圖十分明顯。

  實際上,隨著場外配資強制平倉金額被明確佔市場交易量比例很小、私募大佬們聯合稱“適時把握投資良機”等一系列利好出現,6月30日,A股市場開始出現逆轉,滬指從早盤大跌近5%,到收盤大漲逾5%,創下近6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認為,在投資邏輯上,居民大類資産從不動産向動産尤其是權益資産轉移的趨勢並未改變;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和利率中長期向下的趨勢也將延續,隨著銀行存貸比“紅線”的取消,將提升基準利率對實際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從而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由於股價大幅下挫,風險收益比更趨合理,新的結構性行情正在醞釀。

  這或許意味著,市場長期走牛的基礎仍有支撐。遊文峰表示,牛市適當的休整更有利於長遠,支撐牛市的邏輯並不會終結于降杠桿。不排除部分個股過度炒作後已確認高點,但整體市場並沒有脫離牛市的大格局。

  荀玉根也認為,A股調整的政策底已經出現,但急跌已經深刻教育了投資者,資金入市趨平緩,瘋牛難現。

  吹盡黃沙始見金

  實際上,隨著場外配資平倉的洪峰逐漸過去,市場高風險偏好已開始下降。從近日的行情來看,通信、電腦等高估值品種跌幅較大,而銀行、食品飲料等板塊表現較好,這一方面不排除有新資金出手搶籌,穩定市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調整中的市場,投資者對防禦性板塊的偏好有所增強。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上一輪2007年的大牛市中,市場經歷“5·30”暴跌後,投資者更趨理性,更偏愛業績確定的績優股。

  在荀玉根看來,當前情況與2007年的市場較為相似。“今年以來個股漲幅與一季度實際盈利關係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偏向‘講故事’,在經歷此次急跌過後,目前進入7、8月中報業績密集披露期,業績確定性將成為下一階段影響市場結構的關鍵。”

  從中報業績情況來看,截至7月1日,已有994家上市公司發佈業績預告。其中,有497家公司業績預增,順榮三七深圳惠程海翔藥業等10家公司業績同比增幅超10倍。以深圳惠城為例,在6月30日晚間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後,7月1日早盤收盤漲幅逾6%,而同期滬指漲幅不到1%。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認為,歷次牛市暴跌之後都有反彈,這次也不例外,但考慮到此次暴跌對於投資者預期的強烈衝擊,以及獲利盤也可能趁反彈獲利落袋,因此,反彈的參與難度比上半年明顯要大。

  那麼,眼下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操作?張憶東建議普通投資者將資金交給穩健型專業投資者,因為暴跌之後的反彈以及之後的盤整市,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特別是“新手”參與。而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中期應該更注重攻防兼備,倉位不必太激進;而短期可適度提升倉位參與反彈,但需要保持倉位的靈活。

  值得關注的是,7月中下旬將召開中央對於下半年工作的部署會議。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相關政策利好是否能超預期很可能決定本次反彈的強度。

  張憶東表示,盤整市中需要精細化投資,如下幾個方面的機會確定性更高:一是在近期暴跌後,股價跌破增發價的個股;二是股價跌破員工持股計劃成本的個股;三是並購重組,尤其是前期並購重組失敗但仍有繼續意圖的個股。

  “好孩子”還是“熊孩子”

  雖然近期調整是A股市場的整體調整,並不局限于某種風格或某些板塊,無論是藍籌股還是成長股,大盤股還是小盤股,都未能倖免,但從跌幅來看,中小板、創業板的調整力度都要大於主機板市場。以創業板指為例,從6月5日最高點的4037點,到6月30日最低點的2485點,創業板指的區間跌幅近四成。

  但實際上,在今年初以來的牛市行情中,創業板充當了“急先鋒”,漲幅經常遠超同期的滬指。作為代表著經濟轉型方向的市場,創業板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入駐,但此次“杠桿強平”帶來的“踩踏效應”讓很多散戶直呼傷不起。

  從業績來看,與主機板上市公司收入下滑的趨勢不同,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收入增速自2013年二季度以來連續8個季度高於20%,今年一季度加速至33%。而且,創業板市場的並購重組非常活躍,如傳媒、電腦、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是實施並購的上市公司最為集中的行業。儘管如此,在經歷前期大幅上漲之後,短期能否回到前期高位仍備受質疑。

  “新興産業現在還是在慣性下跌的過程中,就算是暴跌結束之後,可能還是有較長時間的震蕩、分化。”張憶東表示,明年的某個時間,特別是隨著戰略新興板的推出、中概股回歸以及註冊制的推進實施,未來創業板市場很可能迎來新的股票、新的龍頭。而現在創業板中的那些股票,可能會有一小部分隨著業績的提升再慢慢地創新高。

  但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認為,近期中小板、創業板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企穩回升。“今年7月份,32家創業板公司合計解禁市值為612億元,42家中小板公司解禁市值為1069億元,均是各自市場成立以來的歷史最高,這有可能成為促使其股價企穩的重要因素。”

  對於創業板的投資,張剛表示,此前整體130倍左右的估值或是階段性高點,業績確定的“真成長”將是後續的主導力量。在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後,醫藥、節能環保、工業4.0等領域的成長股,特別是前期跌幅超過30%、但業績良好的成長股龍頭,將迎來中期佈局的時間點。(經濟日報記者 何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