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順應資産配置大勢 關注新藍籌三大主線

  • 發佈時間:2015-06-03 08:02: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利率下行背景下,資産配置將轉向股市。2013-2014年債券市場大牛市,規模快速增長,2014年下半年股票市場才全面啟動。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有望繼續下行,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股市。與此同時,人口紅利消失導致房地産投資屬性趨弱,大類資産配置同樣向股市傾斜

  ●目前A股市值/GDP才97%,中國轉型才開始,資産配置搬家才開始,而且當前主導産業更偏輕資産,房地産投資屬性下降,本輪牛市路途仍長。牛市最後終結,源於主導産業發展動力耗竭,新一輪商業週期結束,如2001年牛市結束源於家電飽和、2007年牛市結束本質上是地産銷售進入頂峰等

  ●“中國夢”的新時代,如何尋找新藍籌?我們沿著技術滲透、政策驅動、人口週期三個方向來進行探索。1、技術滲透:“網際網路+”;2、政策驅動:中國製造;3、人口週期:醫療服務、健康體育

  這輪大牛市就是轉型“中國夢”

  我們認為這輪大牛市就是在反映轉型的“中國夢”,2012年就已經開始了:第一階段,2012年底-2014年中創業板先走牛,因為代表轉型方向的行業集中在創業板,類似2001-2005年機場、港口和地産類公司先走強,是全面牛市的孕育期。第二階段,2014年7月增量資金入場,牛市全面爆發,這標誌著國家治理完善、改革加速,疊加穩中求進的轉型的政策基調,市場預期改變。

  回顧二戰後,海內外主要經濟體的牛市都是一個築夢、圓夢的過程:1、美國1990年代:資訊革命助力美國夢,確保了未來的20多年中世界霸主的地位,納斯達克同期漲幅近15倍。2、日本1970-1980年代:經濟轉型托起日本夢,二戰後伴隨兩次石油危機和人口拐點,日本從傳統重化學工業轉向“輕薄短小”的高附加值工業路線。東證指數1967-1989年期間漲幅達到26.7倍。3、中國2005-2007年牛市也是一代中國夢的縮影。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到了2005-2007年在地産産業鏈的帶動下,中國GDP總量從2003年的第7躍居2007年的第4,造就了“中國奇跡”。

  “中國夢”實現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轉型的“中國夢”正在推進中,我們認為“中國夢”的實現已經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1、天時:這是圓夢的最好時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再次重構,技術再次發揮作用,主要體現為網際網路革命。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加上網際網路碎片化整合的屬性,決定了中國具備天然的網際網路基因,這也是中國擁有諸如BAT這種世界級公司的重要原因。

  時勢造英雄,新興增長模式中,中國通過轉型實現追趕的概率大。與此同時,當前中國GDP總量已居全球第二,具備了從大到強的基礎,歐日經濟疲弱,伴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推進,中國經濟、金融迎來走出去享受全球一體化紅利的契機。

  2、地利:萬物生長的好土壤。國家的産業政策引導在經濟轉型階段至關重要,美國、日本、中國台灣轉型夢的實現,都依賴政府産業政策的支援。近幾年來新興培育和製造業升級的産業政策、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融資的金融政策,已經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新興産業步入欣欣向榮。此外,“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將幫助傳統行業困境中求變局,為轉型提供重要支撐,實現穩中求進。

  3、人和:新紅利,新活力。雖然數量上,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逐步消退,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使人力資本優勢逐步顯現。目前我國的工程師紅利有助推産業結構調整,BAT、小米、樂視等已是鮮活的案例,映射出了中國獨立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決心。移動互聯時代的長尾理論顯示,生活品質提升激發人的多樣化需求,創新、創業機會無限。此外,大時代戰勝小週期,在當前雙創的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已經在紛紛自我革命,通過收購、兼併、合作等多種方式謀求轉型,新的活力正在釋放。

  本輪A股牛市仍在途中

  人性貪婪和恐懼從未改變,牛市本身就是一個泡沫化過程。1635-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漲59倍,1719-1920年法國密西西比泡沫漲35倍、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漲8倍,人性的貪婪可見一斑。同樣的,幾次泡沫破滅後相關標的價格都在很短的時間裏跌80%以上,這是恐懼集中性的釋放。

  回顧二戰後海內外牛市,美國1942-1968年和1982-2000年、日本1950-1961年與1967-1989年、中國香港1984-1997年牛市股指漲幅分別為13.6倍、14.2倍、11.7倍、27.6倍、19.5倍,核心區域是10-20倍。美國2000年、日本1989年、中國香港1997年股市高峰期市值/GDP為121%、172%、281%,股票市值/M2為256%、77%、170%,股票市值/GDP的核心區間150%-200%。同時,每輪牛市都必然經歷估值的泡沫化,尤其是處於轉型期的牛市,1989年日本牛市頂峰市場整體PE達70倍,美國2000年“科網泡沫”高點納斯達克整體PE高達200倍。

  對比來看,目前A股市值/GDP才97%,中國轉型才開始,資産配置搬家才開始,而且當前主導産業更偏輕資産,房地産投資屬性下降,本輪牛市路途仍長。牛市最後終結,源於主導産業發展動力耗竭,新一輪商業週期結束,如2001年牛市結束源於家電飽和、2007年牛市結束本質上是地産銷售進入頂峰等。

  本輪牛市主要股指漲幅或創紀錄

  行在牛途中,A股必定會出現泡沫,相比過往,我們認為本輪牛市的泡泡會創紀錄。參考二戰後海外牛市經驗,如轉型“中國夢”實現,本輪大牛市裏,創業板指為代表的主流指數漲幅或超15倍。

  首先,産業結構變化,資金大量富餘。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與1980年代前後日本相似。2015年我國人口平均年齡已經接近40歲,居民需求逐漸從購房、購車向醫療、金融等服務業轉移。由於傳統資金密集型産業佔比較高,隨著經濟轉型的深化,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産業佔比將會逐步提升,儲蓄率與投資率的剪刀差不斷擴大,將推高資産價格。日本1967-1989年大牛市中股指漲幅達到27.6倍,與資金過剩嚴重關係很大。日本更是出現資金大量出海的盛況,三菱公司甚至購買了美國國家象徵的洛克菲勒中心。

  其次,利率下行背景下,資産配置將轉向股市。美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依次爆發。國內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也經歷類似過程,2011年開始理財、信託、貨幣基金等類貨幣金融資産首先爆發;2013-2014年債券市場大牛市,規模快速增長;2014年下半年股票市場才全面啟動。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有望繼續下行,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股市。與此同時,人口紅利消失導致房地産投資屬性趨弱,大類資産配置同樣向股市傾斜。

  最後,網際網路和杠桿交易,助長泡泡變大。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播、技術應用、産品推廣的速度都被大大的加快。本次牛市與以往另一不同在於,隨著融資融券、傘形信託等業務的發展,杠桿交易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杠桿交易的運用使得市場更為敏感。有了杠桿交易模式、微信等資訊快速擴張手段助力,本輪牛市成交額從5000億到10000億僅用時一個月,而2005-2007年牛市成交額從500億到1000億用了8個月,而從1000億到2000億也用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

  順大勢 方成大器

  投資需順勢而為、因時而變,巴菲特説找到很長的坡、很濕的雪,其中很長的坡就是指大趨勢。不同經濟時代都有被打上其烙印的主導産業誕生,其中往往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從美國投資大師的經歷看,雖然經典案例在不同時代表現為不同公司,但本質上都是在當時的主導産業中誕生,從1950年代的製造業,到1970年代的消費,到1990年的資訊技術。從投資角度出發,如果能抓住一段時期經濟發展中的主導産業,那麼大概率就已經找到了十分豐厚的β(很長的坡)。

  回到國內,雖然改革開放至今不足40年,但作為趕超型經濟體,後發優勢帶來的經濟發展卻異常迅速。伴隨人口、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稟賦變化,我國主導産業已經歷了三次快速更疊,並帶來同期資本市場的藍籌變遷。1、改革開放到上世紀90年代初,短缺經濟時代,輕工業順勢繁榮,兩市初期的小牛行情中消費品領漲。2、1990年代中後期,受益居民消費升級崛起,“新三件”(電視、冰箱、洗衣機)銷量井噴,以四川長虹青島海爾為代表的家電巨頭應運而生。3、2000年後10年,20-39歲住房消費人群剛需釋放,地産加速騰飛。2005-2007年牛市,地産、有色、機械、建材等地産鏈(主導産業)為牛市漲幅第一梯隊。

  新潮流 新藍籌

  在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如何把握主導産業機會、尋找新藍籌?我們沿著技術滲透、政策驅動、人口週期三個方向來進行探索。1、技術滲透:“網際網路+”。憑藉解決行業痛點和創造性升級兩大優勢,“網際網路+”已在傳統行業展開滲透,除了既有網際網路金融、醫療、教育的深化,未來能源網際網路智慧汽車智慧家居等同樣將加速推進。2、政策驅動:中國製造。“中國製造2025”以“智造”為關鍵核心,將推動感測器、智慧裝備、機器人等生産設計環節的硬體需求爆發,且中國走出去需要發展軍工。3、人口週期:醫療服務、健康體育。人口老齡化和代際更替下人的後市場需求發力,服務健康的體育、健身、美容等産業與針對中老年的醫藥服務、醫療器械等最為受益。

  隨著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不斷創出新高,泡沫論再次甚囂塵上。“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但當前泡沫是否已真的無法觸摸?對照歷史,我們希望能找到答案。1、市值空間:2007年A股牛市,房地産+水泥+工程機械+鋼鐵+煤炭+有色市值佔比最高29.6%;2000年美國科網泡沫,科技行業市值佔比最高達49%。當前A股TMT+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教育等新興産業市值佔比僅19.0%。2、機構配置:目前基金持有創業板自由流通市值22.5%,而2007年基金持有地産自由市值33.3%。3、龍頭對比:1996-2001年家電龍頭長虹最高市值650億,為市場中值的40.6倍。2007年牛市地産及其産業鏈龍頭,神華市值14923億,寶鋼3642億,萬科1952億,海螺水泥1011億,為市場中值的25-60倍。當前創業板樂視和東財市值僅千億以上,為市場中值的10-15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