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華泰羅毅:中國必將平穩崛起 A股十年萬點不是夢

  • 發佈時間:2015-02-16 07:12:39  來源:大眾網  作者:華泰證券  責任編輯:劉小菲

  房價已經平穩下來,GDP也回落到7%-7.5%的區間,股市也明顯向好,大金融大改革大長牛走勢依然持續中,資本市場的機會剛剛開始,千萬別低估改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希望投資者能意識到,發揮主動研究精神,牛股肯定不少,就看你能否抓住!

  金融的增長根源及所需改革

  未來GDP保持在7%左右增速,相信貨幣供應量M2在中長期也將在10%左右的水準增長(3%的CPI是可以容忍的)。目前推進的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鼓勵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改革,最終落腳點都是放在激活存量貨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貨幣量的穩定增長保證了金融業亦能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現增長,隨著存量貨幣激活,預計未來幾年M2增速將平穩下行,最終逐步回落至10%左右的水準。而改革提高貨幣週轉速度,激發企業活力後,M1增速將開始反彈,未來將逐漸回升至13%以上的水準。(按照《M1定買賣》,股市的長期底部已經出現)

  銀行的增長根源及所需改革

  在未來經濟和貨幣增長都有穩定預期的背景下,我們對銀行業增長就更不應悲觀。簡單看看銀行業績增長的驅動因素:

  M2每年10%左右的增長即為銀行規模自然增長提供保障,利率市場化短期可能使銀行息差收窄,但只要貸款需求相對穩定,行業正常運營會使息差保持在合理水準,無需過度擔憂。

  我們認為行業整體利潤增速雖然放緩但仍可穩定增長,未來銀行業將加速三個方面結構調整,表現在:

  1、貸款/客戶結構逐漸向中小企業下沉,緩解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衝擊;

  2、增加中間業務、金融市場 收入等貸款業務以外的收入來源;

  3、加大科技(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與金融結合力度,通過科技重塑風控與客戶服務模式。

  其實只要銀行認認真真做好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長期實現8-10%左右的增長是可以預期的,而市場化競爭力較強的銀行增速會更快,富國銀行便是最好的榜樣。這方面我們在之前的《出頭之日-利率市場化與金融股重估》、《民生銀行(600016)-富國的模子,仍被低估的金子》等多篇深度報告中都有詳細的論述。

  資本市場的增長根源與改革

  資本市場的改革是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第一步。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市場逐步在形成共識,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很大,但這種潛力的挖掘方式將從過去的廉價勞動力的釋放轉變為勞動生産率、資本配置效率提升的全要素效率提升方式。資本市場顯然是實現資源分配、發現新産業方向的最有效率的地方,過去主要是依靠政府引導,走了不少彎路。因此資本市場的改革不僅僅是關係到投融資主體的利益,也關係到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問題。

  問題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要如何改革。發行體制、市場結構的問題早已經被認識到,新股發行、退市制度也一直在調整,但始終沒有明顯的成效,因為發行的問題不止是在發行環節,退市的問題也不僅僅糾結在退市,與資本市場的層次、投資者結構、仲介機構定位等多個因素都相關,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難以通過簡單的制度修補來完善。我們認為資本市場的機制設計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1、基本制度的改革:包括新股發行、再融資、退市制度的完善;

  2、多層次市場的建設:三板、四板及櫃檯市場建設,債券和衍生品市場的擴容;

  3、推動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多策略優勢,促進市場博弈平衡,實現金融資本和産業資本的良性互動;

  4、推動證券公司的改革和發展:鼓勵券商的創新進而提升對資本市場服務的維度和層次,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促進股市活力的釋放

  目前,發行制度改革已經啟動,延長批文有效期、賦予券商自主配售權等,都是更多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而證監會領導也表示在研究註冊制,創業板的再融資、新三板的並購細則都將儘快出臺,支援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新三板的市場建設也在不斷提速,擴園的節奏從逐批試點直接推廣至全國,做市商和交易制度改革在年內將推出,以各地股權交易所串聯而成的四板市場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券商的櫃檯市場在私募投資品種增加後也將初具規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將為有競爭力的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支援我國新興産業的發展。

  證券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改革中將獲得巨大利好,業務模式、杠桿水準和功能定位都將迎來新的機會:

  1、機構化將提升券商的服務層次和定價能力。從此輪新股發行改革的方向以及國際經驗來看,二級市場的“機構化”趨勢都是確定的,機構投資者力量的崛起將大幅增加對券商服務的需求,包括資源聚合、研究定價、大宗交易、資本仲介業務的重要性將極大提升,券商經紀業務的純通道收入比重將逐步降低,這種轉型在當下已經非常明確。伴隨服務方式和複雜性的提升,相信未來價格戰的意義已經不大,券商的競爭層級高端化,體現在專業性、資源整合能力、客戶資源網路等更高層面。

  2、並購市場將被激活,與國內企業的成長共生。再融資和退市制度的改革將激活並購市場,充分發揮資本的力量,推動國內企業集中度提升、結構優化。全球來看,並購業務的收入遠超股票和債券的發行收入,我國目前許多大行業存量産能已經很多,未來並購和重組的空間將超過新股發行。同時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有助於優秀企業的脫穎而出。

  具體來看,我們對資本市場以及券商各項新業務的發展空間和規模進行預測:

  1、股票市場的規模:以股票二級市場市值與GDP的資産證券化比例來看,目前是42%,全球是69%的平均水準,美國是137%,假設我們未來10年內達到全球平均水準,GDP增速7%,則股票市場的規模10年後達到70萬億,較當前漲幅220%。

  2、券商的規模和盈利水準:2012年底,我國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的總資産規模分別為131萬億、1.73萬億和7.35萬億,分別相當於美國的72%、6%和16%。未來我國GDP總量超越美國是不難的,相對應的金融行業的資産規模也將趕超美國,增長空間很大。尤其是證券行業,相對銀行的體量,更加有趕超的需求。我國已經誕生了世界市值第一位的銀行,未來出現有競爭力的國際投行也是可以預期的。監管部門對證券行業提出了十年增長十倍的規劃,按照目前的1.87萬億計算,十年後19萬億,年均複合增速26%。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假設10年後杠桿率提升到10倍,ROE上升至12%的水準,行業凈利潤規模228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1%。90年代,美國宏觀經濟平穩增長期間,證券行業凈利潤平均佔GDP的比例為1.9‰,對應來計算我國如果GDP增速7%,十年後證券行業利潤在2000億左右,與之前計算的結果也基本吻合。

  3、新三板的規模:新三板試點潛在市值有望超過萬億,貢獻券商新增收入超100億。截至7月5日新三板掛牌的高新園區企業237家,而僅中關村(000931)目前的企業就近2萬家,全國的中小企業達到5600萬家,企業資源非常豐富,我們預計未來5年之內新三板有望達到1萬家的規模,假設每家市值1億元,總市值就達到1萬億水準。假設每家公司上板,券商收取100萬的主辦費用,可新增收入100億元以上,考慮後續的交易和做市商業務,可實現收入範圍更為廣闊。

  4、投行業務的前景:從國際經驗來看,投行業務是券商最高端的服務,2009年全球投資銀行來自投行業務領域的收入高達720億美元,美國227億美元,佔總收入的12%,其中,來自並購業務的收入佔比接近50%,超過了傳統的權益和債券業務收入。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和活力迸發,券商的投行業務尤其是並購業務有很大的發展前景。2011年全球並購交易總額是2.28萬億美元,中國的交易金額佔了全球總量的7.5%,佔了亞洲地區並購總額的33%。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並購市場,但國內券商的並購收入很低,也很少能參與複雜的並購交易,2012年我國的十大並購事件中,7單是本土機構收購國外企業,被收購的3個中國企業,都是在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A股市場的本土並購竟然一席都無。隨著國內企業國際化程度提高和我國券商國際地位增強,如果我國券商在國際並購收入中也能達到7%,將貢獻收入50億美元以上,佔2012年收入的23%。

  5.融資融券:從國際市場看,融資融券業務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其信用交易量佔市場總交易量的比例在20%-40%之間,融資融券餘額規模佔總市值的2%-3%左右。2012年我國融資融券交易額佔股票成交額的比在2%左右,融資融券餘額佔總市值比約0.7%,我國兩融業務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如果假設未來五年我國證券總市值以12%的速度增長(過去10年我國市值增長率為18%),融資融券餘額佔比2%對應的規模為8237億元,相對於當前規模還有近4倍增長空間。

  6。股權質押回購業務:6月24日批資格以來,券商股票質押股數39.35億股,質押市值規模301億元,融資規模折算約150億元,增長迅速,預計年內可達500億的規模。股權質押業務市場前景很大,限售股也能參與質押,目前券商託管的證券市值13萬億,假設其中10%有質押需求,規模即1.3萬億元。

  總結:回到股市,十年萬點不是夢

  綜上對經濟增長驅動(GDP=C+I+G+X)及改革圖譜的解析,結合目前政府在財政、金融、民生和資本市場領域加速出臺的政策措施,我們認為中國的前途已曙光乍現,在經濟平穩增長的背景下深入推進改革是大趨勢。

  中國經濟正處於內需崛起的前端,金融領域的改革與開放必定帶來金融崛起,隨著貨幣存量的激活和M1增速逐漸上行,資本市場也將開啟長期慢牛的走勢,相信未來十年上證指數站上10000點,讓我們試目以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