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市場多空博弈加劇 股市牛熊撕扯角力釀“猴市”

  • 發佈時間:2015-01-25 07: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本週,中國A股市場的“躁動”再次引來了世界關注的目光。週一,滬指以暴跌7.70%黯然收盤。隨後兩天,滬指接連反彈1.82%、4.74%。對此,人們難免聯想到“猴市”回歸。專家指出,資金面寬裕、杠桿放大作用、多空消息交織、非理性心態作祟等是“猴市”再現的原因。儘管中國經濟可支援股市長期向好,但短期震蕩仍將難以避免。

  市場多空博弈加劇

  近期,中國股市成了盛産“新聞”的麥田。本週一,隨著滬指一度深跌超過8%,“滿倉跌停”成為繼“風口飛豬”、“滿倉踏空”之後的又一個股市流行語。事實上,自去年10月下旬本輪行情啟動以來,“波動”似乎正逐漸成為人們腦海中新的“股市印象”。

  在盤面上,不僅不同交易周、不同交易日漲跌不一、振幅漸大,即便在同一個交易日之內,股市也日益變得“喜怒無常”。例如,23日臨近午盤時,滬指在5分鐘之內便急速拉升近40點,午後又大幅跳水。梳理後發現,今年1月以來的15個交易日中,滬指當日振幅超過百點以上的就有4個。

  專家表示,“猴市”特徵的呈現是多空博弈加劇的結果,其背後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前期央行[微網志]貨幣政策為股市行情的啟動提供了資金支援;另一方面,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放大了資金杠桿,多空雙方的博弈也隨之激烈。”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一旦多空消息輪番來襲,加之非理性情緒推波助瀾,股市“上躥下跳”也就在所難免了。

  規範“兩融”並非打壓

  具體到本週股市的表現,證監會[微網志]處罰中信、海通、國泰君安等12家在“融資融券”業務中違規的券商被市場認為是行情劇烈波動的導火索。

  監管部門規範“兩融”業務造成股市暴跌,能否認為是在打壓股市呢?分析人士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股市的下跌不能完全歸咎於監管。仔細想想,其實去年四季度開始的過快上漲本身就是 猴市 的一種表現,只不過人們不會在一開始就把迅速地單邊上漲看做 猴市 而已。”叢屹表示,證監會、銀監會等部門規範信貸融資類業務,是正常履行監管職能的“規範動作”,並不存在將打壓股市的意圖。

  “實際情況是,針對違規現象的監管行為並不是造成 猴市 的原因,恰恰相反,及時必要的監管是對市場違規投機行為的一種規範,既保護了投資者,又為證券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基礎。”叢屹解釋,“猴市”的特徵是投機風氣較盛,監管部門依照規定及時為過度投機“剎車”,儘管短期看是利空,但長期看一定是利好。

  長期看好短期震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研判中國股市自然也離不開經濟整體趨勢的觀察。李克強總理日前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指出,經濟運作處在合理的區間,不片面追求高速度,緊繃的經濟速度會得以舒緩,更可以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調結構、促升級,向結構更高級、分工更合理的階段演進。這樣中國經濟的列車就不會因為有所放緩而失速,反而會跑得更穩健有力,帶來新經濟,形成新動能。

  專家指出,從長期看,A股市場無疑將得到來自中國經濟的巨大支撐,總體上應保持樂觀心態。“近一段時間以來,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這減輕了中國經濟的 滯脹 風險,為貨幣政策打開了更多空間。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進行全方位的結構調整,並取得了明顯成果。在國內,我們淘汰落後産能,鼓勵創業創新;在國際,我們力推 一帶一路 、 亞太自貿區 等互利共贏的戰略,這些都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新增動力。”叢屹説。

  叢屹表示,儘管長期趨勢較為積極,但股市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震蕩格局,投資者須謹慎面對。“一般來講,當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而貨幣又相對充裕時,資本市場便容易出現異動。資金在逐利需求的驅使下,容易將消息面上的風吹草動過分放大,以至於透支未來,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不得不小心的。”叢屹提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