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遠不是終點 12000億元資金或逐步入市

  • 發佈時間:2014-11-20 08:37: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如同此前其他對資本市場産生重大影響的政策一樣,在市場低估滬港通長期影響的同時,也伴隨對其短期影響的高估。

  11月17日滬港通兩地交易試點開通之後三個交易日中,短期資金利好兌現的跡象明顯,整體市場積極性遠不如預期,北向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人民幣除了在首日耗盡,隨後兩個交易日均未用完,南向港股通每日額度甚至只用了零頭,對市場信心構成一定拖累。

  此外,隨著新一輪IPO在11月月底密集發行,對市場資金面構成較大的壓力。滬港通開通後大盤藍籌短期雖受提振,A股市場仍舊陷入盤整。

  交易額遇冷

  一位香港券商的投行人士16日向記者透露,海外大型長線基金、外資投行、對衝基金、保險公司等均有意在港股通首日購買A股,甚至一些已有QFII、RQFII投資額度的海外機構,也不打算放過這一成本更低、更靈活的投資A股機會。

  按照內地和香港的相關協議,滬港通試點期間,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每日額度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上交所交易數據顯示,最近15個交易日(截至11月14日)上交所日均成交額為2193億元,相對應的130億元每日額度僅為其5.9%。

  錢景財富研究員于光儒指出,港股通遇冷的原因主要是匯率差以及持倉費用的限制。內地投資者可以直接用賬戶中人民幣完成港股的購買,但另一方面也給投資者帶來匯率損失的風險。“可能今天買港股賺的錢,兩天后交割時因匯率波動而損失一部分甚至全部。”

  此外,持有港股,還需要收取一定的持倉費用,這兩個條件都會影響港股的收益,這些可能造成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熱情不高。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也向記者指出,50萬元投資最低限額使港股通的投資者局限在高凈值投資者,他們入港原本就有多種渠道,不用等滬港通開通這一天;反倒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滬港通所帶來的投資A股的機會是以前沒有的,因而出現了首日扎堆涌入的現象。

  來自中銀香港的數據也顯示,在開通首日北向資金中,個人投資者比率遠低於17%,17%是過去港股市場中股票買賣個人投資者的平均比率,顯示出首日開通有大量機構投資者涌入買貨。

  QFII之一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就表示,旗下股票投資組合會通過滬股通增加A股比例。

  不過,記者從上述香港那位券商投行人士處了解到,由於滬港通提前一週才通知啟動時間,在他所在的券商的機構客戶中,大部分對A股有興趣,但只有不到20%的機構客戶完成下單,尚有許多機構客戶尤其是基金客戶還在厘清及簽署風險聲明等文件,可能要到下周將有更多機構客戶加入。在這位人士看來,短期內滬港通額度用不完的情形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考驗多頭決心

  滬港通的低迷無疑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後市持幣觀望的人數大大增加,A股市場在17日高開創下近期2508.77高點後震蕩調整,19日收盤滬指已下跌1.12%,但創業板指數卻走出反彈之勢,上漲4.46%,重返1500點之上。對應此前一週,金融股異軍突起帶動大盤股明顯上漲,滬指漲幅超2%,市場似乎表現出利好出盡的態勢。

  對此,德邦基金首席策略師雷鳴指出,影響國內投資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滬港通是其中很有分量的一個利好,在利好正式兌現之後,通常情況下都會歸於理性,過度反應也會得到平復。“滬港通從4月宣佈開始就被反覆挖掘,正式兌現後,利好也將從資金流入預期轉變為流入資金多少的真實計量。”

  雷鳴指出,中長期的股市走向仍然取決於境內投資者風險偏好,QFII、RQFII發展十多年後實際使用額度僅1000億美元左右,由於僅佔A股市場份額3%上下,並沒有根本改變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理念和估值體系,滬港通啟動後的市場取決於這有限額度的境外資金能夠撬動多少國內資金進入股市。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向記者指出,市場對滬港通的了解在漸漸加深,了解到長期資金不太可能第一天就不顧成本地衝進來,最早的一批投資者短期資金可能會更多。

  在魏鳳春看來,市場最基礎的支援,是中國中長期問題的擔憂已經在趨向緩解。儘管從技術上看大市值、低市凈率的股票表現甚佳,但要防備它們在滬港通開閘後接盤力量不足的危險,而小股票經歷了猛烈的殺跌之後,已經更為“健康”,尤其是創業板已經進入較弱的區間。

  記者還注意到,本週是期指交割周,此外,新一批11家新股集中接受申購,國泰君安預計將凍結約1.6萬億元資金。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王勝表示,短期由於滬港通外資流入有限和新股申購資金分流,考驗多頭決心的震蕩就在眼前,投資風格將從過去單純的“成長為王”向價值和成長並重的“平行世界”轉變。

  洪灝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市場將會出現強勁的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滬股和港股投資者都將追捧本身缺乏的板塊。“對於打算對中國市場長期建倉的投資者而言,要建倉的時候股價更便宜了反而應該是個利好。”

  大舉吸引資金

  數據顯示,在滬港通開通前夕以及滬指創新高之時,內地和海外投資者入市意願都空前強烈。中登公司最新週報顯示,11月10日至14日,兩市新增股票賬戶數為24.36萬戶,連續第五周突破20萬戶,且創出2012年4月以來的新高,內地投資者入市意願空前高漲。

  海外投資者方面,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資金流向數據顯示,11月5日至12日,全球資金結束了連續8周從中國市場的流出,當周錄得約1.52億美元凈流入。滬港通正式啟動構成了全球資金流入中概股的主要動因。

  雷鳴則指出,滬港通作為資本項下對外開放的窗口意義是非同尋常的,或許大於有多少資金流入A股的現實意義。

  在香港那位投行人士看來,短期大家熱衷於爭論滬港通是否低於預期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前期已經充分預期,短期影響和結構也未必就體現長期的變化,因為資金的性質和習慣不同,短期充分預期利好的部分股票調整是正常的,而長期邊際資金帶來的影響是大勢所趨。

  申銀萬國證券的研究顯示,隨著滬港通發車以及隨後可能帶來的中港基金互認、A股被納入到MSCI指數當中等事件逐步推出,最終給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達到8000億元至12000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