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萬億國資證券化蓄勢待發 國企殼資源轉讓升溫

  • 發佈時間:2016-04-14 08:09: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地方國企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據牛牛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共有55家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因為“重大事項”停牌,較2月底的37家有顯著增加,其中有34家停牌原因明確與重大資産重組相關,另有20家企業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或其他重大事項。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企改革的全面實施,地方國企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節奏明顯加快,未來國資證券化以及借殼重組將潮流涌動,為資本市場帶來新動能。

  萬億國資證券化蓄勢待發

  從各地已公佈的國資國企改革意見以及細化方案中,多數省市已明確提出了國有資産證券化率的目標,一些省市甚至公佈了詳細的上市名單。根據北京此前公佈的國資改革方案顯示,到2020年,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推進具備條件的一級企業實現整體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形式。推動同行業和産業鏈上下游優質資産注入上市公司。

  廣東省提出,至2017年,省屬企業證券化資産將達近1萬億元,扣除公共性特點較為突出的高速公路、鐵路資産後,資産證券化率達到60%;至2020年,資産證券化率達到70%。按規劃,至2017年,實現食品類、能源類、工程類等2至3家省屬企業整體上市,實現礦産、環保、資訊等競爭性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整體上市;至2020年,實現5至6家省屬企業整體上市,其中競爭性行業企業主營業務基本實現整體上市。據深圳市國資委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國資資産證券化率已突破50%,市國資委控股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

  按照天津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實施意見,利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企業上市,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産證券化率達到40%。

  作為國資重鎮的重慶市,不僅明確提出通過3-5年紮實推進,使適宜上市的企業和資産力爭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在今年年初的重慶國資大會中,重慶國資委更是明確了上市名單。除力爭實現建工股份、三峽擔保分別在主機板和新三板完成上市掛牌外,推進重慶醫藥、民生輪船、三峰環境、三峽生態魚、重變電器、銀海租賃、川儀微電路、紫光川慶上市工作取得進展,並推動慶鈴股份、機電股份回歸A股,實現“A+H”。據悉,重慶市正醞釀製定《重慶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推動國企資産證券化,加大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力度。此外,湖南省和福建省也均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産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

  走在改革前列的江西省近日也明確提出,年內要繼續推動國泰民爆、新餘國科、天然氣控股等國企首發上市,積極推動金瑞期貨、建工集團、中鼎國際、江西國科等企業股改或上市輔導,支援一批有條件中小企業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此前,江西省曾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江西省屬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提高到60%,目前該地區省屬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水準為47.1%。

  此外,湖北、黑龍江省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全省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提高到50%。甘肅方面稱,將在2017年前使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産的證券化率超過50%,到2020年底,力爭省屬上市公司達到15家以上,每戶省屬大型企業集團至少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河北提出,到2020年,在各類資本市場新增上市公司20家以上,大型企業集團分別控股1-2家上市公司,全省資産證券化率達到35%以上。浙江提出,2017年省屬企業國有資産證券化率達到75%左右。河南省的國企改革方案顯示,到2020年,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産證券化率達到60%以上。陜西提出,到2017年,國有資産證券化率比2014年提升10%以上,到2020年再提高10%以上。一些省市雖然尚未明確國資證券化目標,但也均將加大上市、整體上市力度,提高國有資産證券化率作為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來推進。

  中泰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羅文波認為,今年兩會後,已有多個省市制定並出臺了國企改革相關細化方案和試點計劃,其中給出2016年明確的地方國資證券化率量化目標和時間表、路線圖是重要內容。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以混合所有制為導向的國有企業市場化兼併重組將加速,整體上市以及整合重組等將是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國企改革有望在今年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資産證券化率提升潛力看,未來國有資産證券化將提速。地方和央企資産證券化的推進,將會釋放出很大的市場空間。初步測算,未來幾年內將有30萬億元的國有資産進入股市。國資證券化帶來的並購重組、資産注入、整體上市,將受到市場關注。

  國企“殼”資源轉讓升溫

  伴隨著資産證券化的提速,地方國企資産騰挪也風起雲湧。進入2016年以來,上市國企停牌數量猛增,近期,中國嘉陵錢江摩托*ST獅頭等至少發生8例國企殼資源轉讓案例。

  安信證券徐彪認為,隨著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的基本形成,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完成,央企結構調整速度或將加快,地方具有更多國企改革自主權,國企或將成為2016年借殼重組市場的主旋律。

  徐彪指出,國企殼資源往往有六大特徵:一是市值較小,殼資源市值越小收購成本就越低,更容易被資本看中;二是運營能力弱,運營能力弱意味著基本面不佳,此時管理層更傾向於賣殼獲利;三是控股母公司為國有企業,實際控制人為中央或各省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四是傳統行業較多,由於傳統行業前景黯淡,産能過剩嚴重,扭虧困難,賣殼意願強;五是凈利增速分化,凈利增速低的公司願意賣殼,而凈利高的公司則容易被收購;六是負債率高,許多殼資源往往負債率較高。

  中泰證券認為,註冊制的推遲以及戰略新興板的撤銷,使得一批急需上市卻又不能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只能通過殼資源來實現曲線上市。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仍將會是一個借殼上市的大年。而這其中,諸多地方國資委在兩會前後均已給出明確資産證券化率提升和上市目標,同時由於傳統産業居多,地方國企也是殼資源密集區。因此,地方國企將是借殼重組邏輯線最清晰的子板塊。從近期中央及地方政策走向看,國企改革有望在四月進一步落地。在殼資源+國企改革雙重催化下,地方國企改革殼資源有望成為市場進攻之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