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類公司業績穩定增長
- 發佈時間:2015-10-12 01:22: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截至10月11日,兩市共有71家醫藥上市公司發佈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58家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上漲,13家公司凈利潤與上年相比下滑。具體來看,制藥類公司的業績增速延續下滑趨勢,但醫療服務類公司業績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醫藥製造業業績探底
數據顯示,凈利潤翻番的公司共有7家,包括海翔藥業、海王生物、沃華醫藥、上海萊士、億帆鑫富、萊茵生物、爾康制藥等。這些公司中,上年凈利潤基數較大的有上海萊士、億帆鑫富、爾康制藥,今年三季度凈利潤預計分別為11億元、3.2億元、4.6億元,增幅分別為2.2倍、1.9倍、1.3倍。其餘公司上年凈利潤基數都比較小,雖然取得較大增幅,但凈利潤規模依然不大。如沃華醫藥預計凈利潤增幅為3倍,但凈利潤規模僅有6340萬元。
凈利潤增幅在20%-100%的公司有29家,這也是業內多數子行業龍頭的增幅區間,如華北制藥、華東醫藥、精華藥業、昆藥集團、信邦制藥。綜合數據來看,雖然制藥類公司凈利潤有所增長,但增速大不如前。一方面是由於行業龍頭上年基數規模比較大,另一方面則由於行業整體趨勢下滑所致。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創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業內預計三季度情況依然很不樂觀。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的情況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然而,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都已建立,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極為罕見。部分制藥類上市公司半年報低於預期,更使得投資界對藥品製造業的未來充滿擔憂。
行業增速下滑這一趨勢在未來數年內或難有改觀。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所的數據,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在2008年為7864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21543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74%。雖然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可以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拐點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達到26%,之後逐年下滑,2013年為17.9%,2014年為12.5%。
在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時,利潤增速更不樂觀。醫藥工業利潤在2008年為841億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81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59%,略低於收入增速。但行業利潤拐點比收入拐點的到來要早一年,2010年創下32.7%的利潤增速之後,此後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潤增速僅為17.6%,2014年僅有12%。
于明德表示,與往年相比,2015年藥品在銷售環節的三大行業規則或發生變化。一是定價規則,原發改委主導的“最高零售價”體系或被更市場化的“醫保支付價”所取代。二是“二次議價”可能實施,會進一步壓低藥價。三是銷售規則,由於醫藥電商可能擴展到處方藥銷售,醫院作為原有的藥品銷售主流渠道的地位受到衝擊,原本以醫院和醫生為中心的銷售規則,可能發生變化。這三大規則變化將使醫藥企業難逃降價風險,行業增速或繼續放緩。
醫療服務大有可為
隨著民營資本進軍醫療服務行業,目前A股市場已有41家上市公司“從醫”。從半年報數據來看,多數公司凈利潤均有所增長。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得民營醫療服務公司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如魚得水,愛爾眼科的專科連鎖模式、和睦家的高端醫療服務業務、金陵藥業的綜合醫院等等各顯所長,皆有搶眼表現。
醫療服務板塊的平均增幅在20%左右。愛爾眼科、信邦制藥、江蘇三友分別取得3.7億元、1.4億元、7831萬元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5%、60%、100%,體現出較好的成長性。多位醫藥研究員表示,未來行業政策環境雖不利於醫藥工業,但會對民營醫療機構給予諸多支援,鼓勵社會辦醫的思路不會改變。
銀華基金醫藥研究員郭思捷表示,2000年以來國內年診療人次增長超兩倍,近年來增速一直保持在8%-10%左右。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等原因,醫療行業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
國務院6月發佈《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範圍,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補助政策。業內人士認為,醫療服務不同於其他行業,是國家高度監管的行業,政策動向對行業投融資影響深遠。
從毛利率指標來看,愛爾眼科這類連鎖專科醫院遠高於恒康醫療旗下的綜合醫院。上市公司投資綜合醫院主要涉及公立醫院改制,目前産權、人才機制都不夠清晰,投資回報不確定,因此社會資本介入較少。政府未來要大力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到公立醫院改革,預計相關的落實政策會陸續出臺,政策紅利釋放可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