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網際網路+ 重塑農村金融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7-27 00:26: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隨著資訊化不斷加快,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一個經濟體重要的生産力。從發展趨勢看,“網際網路+”不僅深刻影響城鎮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而且也深刻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近年來,在農村這塊“希望的田野上”,網際網路金融正在落地生根,對農村傳統金融形成有益補充,並帶來農村發展、農業生産、農民生活多方面的變革。從現實情況看,農村網際網路金融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多方面掣肘與挑戰,迫切需要在改革中加強體制機制保障,以充分釋放“三農”活力,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一、以網際網路思維破解農村金融發展難題
1、農村金融需求快速增長與金融供給短缺矛盾突出,制約了農業現代化。
近年來,各方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發展,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為“三農”提供的金融服務明顯改善,但農村金融體系還遠不能滿足“三農”發展的需求。突出表現在正規金融對農村的滲透率和覆蓋面還比較低,競爭不充分的局面並沒有打破,農村金融供需缺口巨大。截至2014年底,金融機構空白的鄉鎮還有1570個,金融服務的行政村覆蓋率只有75.36%;只有27%的農戶能夠從正規渠道得到貸款;遇到資金困難時,76%的農戶選擇向親友借錢,非正規融資渠道成為農戶籌資首選。農村金融供給短缺的矛盾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農民的全面小康就很難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就很困難,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就很難達到。
2、農村金融發展重在兼顧普惠性與商業性。
客觀地説,各級政府並非不重視農村金融發展,九年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村金融發展提出了“當地吸儲當地使用”的要求,並且給予了相當大的政策支援。但農村金融尚未闖出一條良性發展的新路子,根源在於農村金融的普惠性與商業性沒有得到很好的兼顧。一方面,各方高度關注農民信用、農業生産週期性、農村信貸成本等問題,這是商業可持續的問題。由於抵押品和信用等不足導致農村金融高風險,農民獲得金融服務需要支付難以承受的高價格,制約了正規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另一方面,不少人把農村金融等同於慈善金融或者扶貧金融,忽視了其盈利性和商業性的體制保障,導致農村金融不可持續。發展農村金融,重在綜合考慮普惠性與商業性,在二者動態平衡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3、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可以兼顧普惠性與商業性,拓寬農村金融發展空間。
網際網路改變農村金融發展約束條件。農村網際網路金融不僅僅是在農村金融前面加上“網際網路”的要素,更是對原有農村金融模式的重構。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降低了資訊整合成本,打破了傳統金融模式的時間、空間與成本約束,可以有效地兼顧普惠性與可持續性,使在傳統約束條件下“無解之題”的農村金融變成新約束條件下的“可解之題”。
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有助於打破農村資訊不對稱的格局。資訊不對稱是造成城鄉差距的重要原因。農村網際網路的大規模普及可以有效彌補農村資訊的短板,使農村豐富的資源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比如,通過記錄真實貿易、真實物流、真實結算、真實交易等,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為農村、農業、農民提供了新的增信方式,大大降低了資訊不對稱程度,可以有效地促進“三農”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有助於打破城鄉資源單向流動的困局。長期以來,無論是自然資源、金融資源還是勞動力資源,大都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農村發展要素被虹吸到城鎮中,擴大城鄉發展差距。網際網路在農村的發展和普及正在逐漸改變這一態勢。比如,電子商務極大地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空間,正吸引大量人才回歸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正吸引資金從城鎮流入農村;利用網際網路行銷的鄉村旅遊等,正吸引大量的城鎮居民消費從城市轉向農村。
二、實現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新突破
1、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正處於大發展的“風口”。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正處於發展“大風口”,成為影響農村發展、促進農業生産、改善農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農村資訊化進程正在加快,農村經濟走向網際網路化。我國的資訊化不僅在城鎮中加快推進,而且在農村中也在加快推進。截至2014年12月,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為28.8%,比2013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農村移動端網民增速更快,2013年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84.6%,超過城鎮5個百分點。過去3年,農村居民網購接受度達到84.41%,每人平均網購額在500-2000元之間;全國電商巨頭加快佈局農村電商,淘寶村、淘寶鎮發展迅速,不少地方正在加快打造網際網路小鎮。網際網路經濟正在成為農村新經濟形態。
農村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新空間。目前,城鎮地區是網際網路金融主戰場,競爭十分激烈;農村網際網路金融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未來5年,隨著農村資訊基礎設施的不斷健全,廣大農村居民對網際網路技術的認知程度和認可程度逐步提高,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正在形成多種模式,比如,以村村樂、大北農、新希望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阿裏、京東、一畝田、雲農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和以宜信、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P2P平臺。
以網際網路金融釋放農村消費大市場。中國農村消費市場是世界經濟版圖上少有的亮點,但有效釋放這個巨大的市場潛力還需要相應的支撐。其中重要支撐之一是網際網路金融。例如,網際網路使城鄉居民面對同一個消費品供給市場,網際網路金融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全國、全世界的消費品,縮小了城鄉消費品價格差距與商品品質差距。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將業務向農村加快拓展,正是看到了農村巨大的消費潛力。
2、儘快夯實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基礎。從這些年的情況看,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還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尤其是發展基礎相對薄弱。這就需要儘快夯實農村網際網路的發展基礎。
提升廣大農民金融意識。隨著農村人口結構、消費結構變化,農村金融市場潛力巨大,但也面臨著金融産品如何應對農民文化素質相對不高、投資理財意識不強的挑戰。目前大部分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産品還處於“燒錢”階段,形成穩定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之中。為此,需要依託農村産業發展,加強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知識普及。
加快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現階段農村網際網路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村寬頻普及率和電腦普及率均低於30%,相當多的農民缺乏網際網路知識和利用網際網路意識。尤其是隨著新生代農民流入城鎮,留在農村的老一代農民對網際網路並不熟悉。這就需要加快推進農村網際網路設施的建設。
建立農村信用體系。農村金融發展掣肘突出表現在農村的資産貨幣化程度低,農村非農業資源資訊化程度低和農民資金的市場化程度低。目前京東、阿裏等依靠強大的數據資訊給企業和個人增信,推動網際網路深入鄉鎮,但沒有完全釋放農村潛能。這就需要加快建立農村信用體系,降低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風險。
3、分步走,穩步推進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一方面,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不是取代政策性金融和傳統商業金融,而是依託技術進步,發揮資訊技術的優勢,探索出一條既有普惠性又具商業性的農村金融發展新路子,形成政策性金融—傳統商業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組成的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格局。另一方面,不同地區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進程不同,必須把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建立在農村實體經濟的基礎上,避免形成新一輪的泡沫。這就要求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不能急於求成,尤其不能變異為單純的融資,而要從“三農”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分步推進。
加快發展網際網路+農業。利用網際網路改造傳統農業,加快傳統農業“上網觸電”,鼓勵電商進村入戶;加快農民網際網路知識的普及與推廣,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電商;鼓勵發展農村物流。
加快發展農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以農村小額貸款為重點的金融服務,積極發展農民理財業務,提高農民財産性收入;依託網際網路真實交易數據,對農民、農戶進行有效增信,加快農村P2P平臺建設,加快農村消費金融發展。
發展農業眾籌等新模式,著力轉變農村資金流向。鼓勵發展眾籌等新模式,吸引城鎮資金直接流入到“三農”發展所急需的領域。依託大數據、風控和檢測管理等手段,有效打破資金流出農村的傳統格局。
三、構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制度保障
1、以市場為導向。實現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關鍵是加快市場導向的金融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金融市場開放,跳出政策性金融以政府為主的模式,在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獲得合理的商業回報。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為農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務;加快農村金融領域對社會資本開放進程。
鼓勵傳統電商提供金融等服務。在為農村提供商品服務的同時,加快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産品創新、模式創新,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金融多樣化、個性化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做大農村金融市場。
鼓勵新一代農民參與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創業。從當地特點和優勢出發,選擇適合當地特點的新型金融形態,推進創新創業。
2、做好金融監管,構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防範機制。目前市場準入門檻過高與金融監管缺位的問題並存,網際網路金融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統一的監管體系。部分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資金安全、資訊安全缺乏保障,有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隱患。對農村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新生事物,要在鼓勵發展的基礎上做好監管。
以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農村金融一旦發生風險,受損的是廣大農民。對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要以市場開放為基礎,以事中事後監管為主,在構建有效監管體系的基礎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建立統一監管體系。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涉及多個領域,既有農業領域,也有金融領域,需要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主體,實施統一監管。建議央行下設網際網路金融局,加強與市場監管機構的合作,實施統一監管。
3、加快立法,規範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從法律層面明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地位,通過立法規範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厘清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方向、主體地位、業務範疇、監管體制機制等,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進行規範和引導。建議儘快出臺《電子商務法》,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立法的原則,首先是鼓勵創新、競爭和發展;其次是規範市場秩序;第三是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4、加快推進農村結構性改革。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牽動影響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全局。夯實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基礎,要求加快農村結構性改革。
加快農村土地改革。全面開展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和農作物價格評估機制,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和抵押資産處置機制,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土地租賃、轉讓、抵押市場。
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大數據徵信、風控與監測機制,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加快發展新型農村組織。傳統金融組織很難滿足單個農民的金融需求,傳統農村合作組織也難以反映農民金融訴求。這就要求適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加快農村合作組織的轉型與發展,使之成為參與農村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渠道,成為農民權益保護的重要平臺。
(執筆人:匡賢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