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三核”驅動長江經濟發展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4-12-01 00:32: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記者採訪的一些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認為,啟動長江經濟帶這一事關改革發展全局新引擎的著力點,在於把握好以要素配置為核心的“水通道經濟學”、以承載能力為核心的“水資源經濟學”、以流域安全為核心的“水生態經濟學”。

  水通道經濟學:推動要素全流域配置

  近10年來,長江幹線經過20多次提高通航水深,目前已承擔60%全國內河貨運量、85%沿江地區煤炭、鐵礦石運量、90%上游外貿貨物貨運量,但其50%以上通航里程並未得到充分高效利用,通江達海的資源配置、集疏運網路薄弱,尤其以沿江港口為節點樞紐,水、鐵、公、空、管五大運輸方式分割獨立、佈局分散、標準各異、結構不一,黃金水道尚未承擔起“通道經濟”之責。沿江幹部群眾和專家學者認為,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支撐帶,發展通道經濟是“先手棋”,以交通走廊為依託、以城市和城市集群發展為中心、以經濟合作為紐帶,形成“點-軸”開發、縱橫延伸的發展新格局。

  ——用“高鐵理念”釋放黃金水道價值。整體設計、統籌打造,打破當前面臨的航道梗阻、工程“鎖江”、港口基礎薄弱、聯運機制不暢等“瓶頸”,最大限度釋放通道經濟潛能,使黃金水道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王牌”。

  ——多式聯運推動要素全流域配置。完善長江流域立體交通網路佈局,提升交通通道功能,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構建“東出、西進、北上、南下”的綜合交通網路,促進地區之間資金、技術、人才、資訊等各種市場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主軸,在保證幹線航道暢通高效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沿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建設與互聯互通,加強與京廣、京九等縱向通道的銜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群-區”發展模式實現“串珠成鏈”。長江流域已經形成上海、武漢、重慶等區域性中心,並初顯長三角、中游城市群、城渝城市群等城市集群發展模式。縱向而言,形成“城-群-區”發展模式,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城市集群發展,輻射縱深腹地,徹底激活向腹地縱深推進的運輸能力,讓各種要素自由流向腹地。橫向來説,打破行政壁壘、區域制約,依託水運通道和立體交通通道,實現沿江工業群、産業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串珠成鏈”。

  水資源經濟學:總量控制嚴控過度開發

  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約9958億立方米,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的可利用量約2800億立方米,目前已利用水資源總量約2000億立方米左右,近年來流域乾旱缺水問題越來越突出,凸顯全流域水資源總量控制和水量分配十分必要。沿江幹部和專家學者認為,要用好用活水資源供求經濟學,支撐和保障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從水需求。

  ——以“總量思維”考量水資源支撐能力。在流域産業佈局和城鎮化建設中,作出水資源總量制度安排,如推進建立規划水資源論證制度建設,重大項目佈局規劃、行業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均應進行水資源論證,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並建立長江流域國家水資源督察制度,使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

  ——以“結構思維”實現水資源空間均衡。因地制宜確定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水資源控制指標和考核體系,總量控制指標,用水資源迴圈利用方式解決當前水資源結構性矛盾。

  ——以“底限思維”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在全流域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明確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嚴格控制水資源過度開發。

  水生態經濟學:整體聯動保障流域安全

  目前,長江沿線已經佈局化工園區62個,化工企業約2100家,沿線化工産量約佔全國的46%,有3.8萬個入江排污口,一些企業污水直排、偷排等問題突出,流域生態環境難堪重負,生態治理刻不容緩。廣大幹部群眾和專家學者呼籲,長江經濟帶不僅應成為經濟增長新的支撐帶,更應成為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示範帶,建設長江經濟既要整體聯動,又要分段規劃,劃分不同主體功能區,統籌流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形成與經濟開放開發並駕齊驅的流域“生態經濟學”。

  ——“負面清單管理”治理流域環境。改變過去承接轉移大幹快上的做法,“重拳”保護水生態,建立沿江開發産業項目“負面清單”制度,防止高排放、高污染産業向中上游轉移,有效引導長江經濟帶産業轉型升級。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現容量總量控制,逐步改變水、氣環境品質,劃定生態紅線,加強生態修復,最大程度恢復長江流域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統籌生態要素實施“系統治理”。把治江與治山、治林、治田有機結合起來,從涵養水源、修復生態入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協調解決水災害防治、水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解決水生態問題的根本出路,全面分析和梳理《水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現行法律法規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上的交叉部分,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不斷建立和完善流域水生態法律體系,積極爭取各界的配合支援,廣泛凝聚保障流域水安全的強大合力。

  ——生態補償機制保障流域功能區分。全長江一盤棋,對於上游地區、生態功能區犧牲發展機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最關鍵是建立利益協調和共用機制,增強上中下游經濟聯繫,共用區域協作“紅利”。設立財政專項水生態補償資金,出台下遊補償上游的政策支援,通過橫向轉移改變地區間既得利益格局,體現區域之間生態環境服務的公平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